“漢語文化共享體”與中國新詩論爭(2009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漢語文化共享體”與中國新詩論爭(2009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漢語文化共享體”與中國新詩論爭》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方喜

基本介紹

  • ISBN:9787532858392
  • 作者:劉方喜
  •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3月
  • 頁數:436
  • 定價:47.00元
  • 裝幀:平裝
  • 叢書:新世紀全球文化格局與中國人文建設叢書
內容簡介
《"漢語文化共享體"與中國新詩論爭》系列的問題的提出,與正在作為世界歷史過程的所謂“全球化”問題存在著深刻的關係。但是一旦切入過程的內在脈絡之後,就會發現:全球化在經濟技術方面成為潮流,引發了政治、社會、文化領域的多重的和多向度的反應,尤其是引發了正在崛起的開發中國家的自主創新、包括思想文化的自主創新的強烈訴求。思想文化的自主創新,必須回答歷史與現實在當下指向未來的新進展和新可能,以此為討論問題的根本點,才能使人文學術與歷史發展之間產生血肉的關聯。正如《全球化與文學•後記》中所說:“全球化不是我們的選擇,而是我們的處境。經濟、科學技術、交通、通訊,這一切發展起來以後,無論生活在天涯還是海角,只要是地球人,都成了鄰居。那種‘老死不相往來’的自足,那種‘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的傷感,都已經成為過去。對此我們無法選擇。我們所能選擇的是,在這個處境中做什麼...(展開全部) 《"漢語文化共享體"與中國新詩論爭》系列的問題的提出,與正在作為世界歷史過程的所謂“全球化”問題存在著深刻的關係。但是一旦切入過程的內在脈絡之後,就會發現:全球化在經濟技術方面成為潮流,引發了政治、社會、文化領域的多重的和多向度的反應,尤其是引發了正在崛起的開發中國家的自主創新、包括思想文化的自主創新的強烈訴求。思想文化的自主創新,必須回答歷史與現實在當下指向未來的新進展和新可能,以此為討論問題的根本點,才能使人文學術與歷史發展之間產生血肉的關聯。正如《全球化與文學•後記》中所說:“全球化不是我們的選擇,而是我們的處境。經濟、科學技術、交通、通訊,這一切發展起來以後,無論生活在天涯還是海角,只要是地球人,都成了鄰居。那種‘老死不相往來’的自足,那種‘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的傷感,都已經成為過去。對此我們無法選擇。我們所能選擇的是,在這個處境中做什麼。”處境或存在中的選擇,使我們面對著巨大的壓力和豐富的機遇,前人沒有遭遇到的我們遭遇到了,因而要審時度勢,投入也許是沒有成規可遵循的創新性智慧。全球化作為當代世界最動人心弦,也引起最多爭議的術語之一,30年前(即1976年)在英國學者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影響甚廣的《關鍵字——文化與社會的辭彙》(Kaywords:A Vocabularvof Culture and Society)一書中,尚是音訊杳然,但實在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果有人替威廉斯先生(他已於1988年謝世)作《關鍵字》續編,那是無論如何也迴避不了把全球化作為時代標誌性的關鍵字來對待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