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由來
“比爾”(BILL)是瑞典
博福斯公司研製的攻頂式輕型反坦克飛彈,1985年正式投產,1987年開始裝備瑞典軍隊。這是一種攜帶型反坦克飛彈,由兩名士兵操縱。“比爾”採用光學瞄準、紅外半自動指令
有線制導,屬於第二代反坦克飛彈。飛彈全重18千克,彈徑150毫米,發射筒及支架部分重20千克,系統全重38千克。
聚能破甲戰鬥部的直徑為100毫米,按照破甲厚度為直徑的5-7倍估算,破甲厚度應在500毫米以上。它的技術訣竅是裝藥軸線與彈體軸線成30度的下傾角,在感測器的作用下起爆,能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攻擊坦克的傾斜主裝甲(首上裝甲)或者薄弱的頂部裝甲,使坦克遭到滅頂之災。
“比爾” 反坦克飛彈足以攻擊現代或未來的厚裝甲目標,此外,系統操作簡便,士兵經短期培訓後即可使用。自1987年起,瑞典部隊便裝備了比爾飛彈系統,使用結果也正好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奧地利陸軍決定選擇該系統。迄今為止.博福斯公司共生產了約400套發射架和約3500枚飛彈。
結構特點
“比爾”飛彈由筒裝飛彈、發射制導裝置和瞄準裝置組成。
筒裝飛彈
它由飛彈和兼作儲存用的發射管組成。飛彈彈體和發射管均由開夫拉/環氧樹脂纖維纏繞製成。發射管的尾部裝有博福斯公司研製的氣體發生器,它使飛彈以一定的速度飛離發射管。這種氣體發生器用的推進劑在點火時,產生可見火焰,但幾乎無煙。飛彈彈體結構如圖所示。
近炸引信
它位於飛彈頭部,裝在硬黑塑膠整流罩中,並配有光學和電子感測器。它在飛行中對飛越的地區掃描搜尋目標,排除假目標,一旦發現目標,便觸發聚能裝藥,感測器最大作用距離為1.2m,這樣,聚能裝藥射流就能最佳工作。應當知道,飛彈在目標上方一定高度上攻擊時,目標的被攻擊而比按水平飛行攻擊面要大得多,從而,飛彈命中精度也相應提高,聚能裝藥戰鬥部從前面斜穿透主裝甲。由於此處裝甲的密度較小,能保留更多的能量以穿透後面的裝甲或穿透更厚的裝甲。由於大大降低了彈著角,因而可將反作用裝甲對聚能裝藥射流的干擾降至最低。此外,可攻擊裝甲最薄的炮塔上部和側壁。
主發動機
它是由英國皇家金屬工業公司製造的。主發動機位於飛彈頭部,它在飛彈發射出幾米後開始工作,將飛彈加速到200米/秒的速度,並通過四個側向噴嘴向外排氣,排出的氣體是無煙的。主發動機燃燒時間為1分多鐘。
發射制導裝置
它主要由三腳支架、粘性阻尼裝置、紅外測角儀和小型計算機組成。三腳支架配有瞄準具和飛彈的水準台,它的三條支腿是鉸接的,從而射手可以將瞄準其和飛彈調節到所需要的高度。粘性阻尼裝置用以在方位上對目標進行平穩跟蹤。紅外測角儀用以發出一系列脈衝編碼信號,信號通過控制盒變成指令,經由導線傳給飛彈。飛彈接受指令後自動地升高到瞄準線上方1米的高度,飛彈發射後並在此高度飛行。
其它裝置
在尾部裝有電子設備及拄制組件、四個張開式細弦固定的彈冀、四個控制舵、編碼示蹤器、導線線管。四個控制舵與四個張開式細弦固定彈翼成45°角配置。當主動發動機工作時,由於迅速地消耗推進劑,使飛彈重心後移,此時,靠四個彈翼和舵來平衡重心的變化。編碼示蹤器發出信號,比陶式飛彈的編碼信標具有更強的抗干擾能力和在惡劣氣象條件下的使用能力。在導線線管上纏有2000米的導線,其開始段由四根線組成,用以起動發動機及其它內部設備,導線的其餘段是單股指令線。
技術參數
質量
運輸時系統 | 38kg |
待髮狀態系統 | 36kg |
系統加夜視儀 | 45kg |
待發射飛彈 | 18kg |
光學瞄準具 | 5.9kg |
熱像儀 | 9.2kg |
電池和冷氣裝置 | 4.7kg |
尺寸
發射高度
| 0.6-1.0m |
彈長 | 900mm |
彈徑 | 150mm |
射程
速度
離筒速度 | 72m/s |
400m時最大速度 | 250m/s |
2000m時最大速度 | 135m/s |
使用操作
“比爾”飛彈由2~3人操作,一人攜帶發射制導裝置和瞄準具,另外1~2人攜帶3~4枚飛彈。作戰時,先支起發射架,再裝上瞄準具和筒裝飛彈,並將發射管的前後塑膠堵塞取下,之後,射手即可開始瞄準跟蹤目標。一般瞄準點是坦克的炮塔與車身的交點。筒裝飛彈往發射架上安裝簡單,與兩個卡夾嚙合,然後將其滑動到位。
射手可以坐著、蹲著、跪著或直立發射飛彈。武器系統只需20秒即可做好發射準備,重裝飛彈子只需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