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艙”國際當代藝術展

“時間艙”國際當代藝術展

“時間艙”國際當代藝術展是倉美術館在浙江杭州舉行的展覽,於2021年7月3日開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間艙”國際當代藝術展
  • 地點:杭州市西湖區藝創小鎮-象山藝術公社
  • 開幕時間:2021-07-03
  • 閉幕時間:2021-09-20
展覽介紹,展覽作品,

展覽介紹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在法國因不滿經濟發展與文化停滯的衝突狀態,學生掀起了五月風暴;日本青年幻想自己“可以主導顛覆世界的革命”,強烈反對美國霸權主義及對日本的支配;而此時的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淖,羅伯特·甘迺迪和馬丁·路德·金遇害。國際秩序動盪不安的洪流之下是全球化進程中的意識形態衝突和文化的強勢交流。1967年義大利評論家傑爾瑪諾·切蘭特提出“貧窮藝術”的概念,藝術家以被忽視的日常材料和無用之物來創作作品,抵抗藝術精英化的趨勢;而遙遠的東方,日本面對歐美經濟的急速發展和文化的長驅入侵,誕生了一批運用東方素材創作的觀念藝術家,“物派”應運而生;此時安迪·沃霍爾作為波普藝術的代表早已蜚聲國際,將藝術從殿堂拉進商業的洪流。
十年之後的中國,藝術創作從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模式化思維開始逐漸轉移到對普世生活的關注。氣候逐漸轉暖,春風裹挾著西方的思潮不斷湧入,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藝術界在短短的數年間便上演了西方百年藝術風雲。之後,藝術家們帶著奮力突圍的雄心野蠻生長,卻被詬病於對西方價值評判標準的迷失,“後殖民”遠未終結,去全球化甚囂塵上。2020年一場波及全球的新冠病毒成為人類共同面臨的嚴重挑戰,是一場貫穿社會、科技、政治和文化的總體危機。誠然歷史尚未終結,藝術家作為社會中最具表達力量的群體,從未停止對當下的反思及對未來世界的憧憬。
為了配合1939年紐約世博會“未來世界”的主題,1938年美國總統羅斯福邀請愛因斯坦為5000年以後的人類寫一封信。愛因斯坦用特製的紙張與墨水寫下了《致後人書》,他回顧了人類取得的重要科學技術成果,也表達了對戰爭的擔憂。把這封信與凝聚著20世紀上半葉人類智慧的器物被放置於一個特質容器內,一起埋入地下,等待若干年後的人們再挖掘出來研究,這個行為被稱之為放置“時間艙”。
本次展覽以“時間艙”為題,意欲引入時間意識,切片當代藝術對客觀世界的映照,既是審視過去,同時也關照未來。展覽展出26位當代藝術家的40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攝影、裝置、影像、行為等多種媒介,呈現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近半個世紀的當代藝術生態。試圖從全球景觀中織就一張線性的圖景,闡述任何表達都可以具備產生多元性藝術語言的可能性。時間與藝術創作歷來是相生關係,這體現在藝術家對某一課題的持續研究,同時全球的複雜進程,文化的多樣性,技術推動的媒介出新也對藝術語言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支撐。後疫情時代人類處在技術爆發的節點之上,AI藝術,NFT等創作方式方興未艾。在未來,藝術將怎樣作用於社會與大眾?本次展覽呈現過去與當下,也希望能夠給公眾提供對未來的想像。
當前國內民營美術館發展如火如荼,倉美術館也應運而生。倉美術館致力於當代藝術的研究、收藏、交流、展示和傳播,努力成為激發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場域。同時,根植杭州這片深厚的文化沃土,深耕在地屬性,建立美術館與城市、公眾、社群的共生關係。時間艙是一個在未來能夠打開的時間概念。今天,倉美術館埋下的“時間艙”,以一種有意識的慢,在激流中打磨自身,未來成為城市的文化名片。

展覽作品

《不倒翁》 陳文令 219x95x95cm 2021年 綜合材料
《十示 2017-9》 丁乙 366x242x6cm 2017年 椴木板上丙烯雕刻
《海上的三角洲》 關根申夫 53x45.5cm 1988年 日本金箔紙
《Hope》 班陵生 166x109x6cm 2009年 混泥土
《囧途-敦煌之旅河北道東南路》 龔新如 150x120cm 2021年 綜合材料、有機玻璃、丙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