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遣隋使遣唐使訪都之地”紀念碑亭,是1985年由全日本文化團體聯合會、日本奈良縣文化協會聯盟會、日本橿原市文化協會、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洛陽分會三個單位等團體在中國洛陽紫微城應天門遺址處建立的紀念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的碑亭,以示紀念與敬仰。
隋代,日本派出5次遣隋使,到訪洛陽的有4次,隋朝派往日本的1次使節也從洛陽出發。唐代,日本派出19次遣唐使,名副其實的有12次,處於盛唐時期(650-755年)的有8次,其中到訪洛陽的遣唐使共6次。
“訪都碑亭”作為中日交流歷史的見證,中日友好的象徵,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2016年,該碑亭移至洛陽周公廟院內。2020年底,該碑移回應天門前路口東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國遣隋使遣唐使訪都之地”紀念碑亭
- 外文名:「日本國遣隋使遣唐使が都を訪れた地」記念碑亭
-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陽市
-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7:00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紀念碑、石亭
- 建造者:全日本文化團體聯合會會長、奈良縣文化協會聯盟會長、橿原市文化協會會長、文學博士戶田守亮
- 建造時間:1985年
- 出資方:日本橿原市文化協會
- 簡稱:訪都碑亭
- 今址:洛陽周公廟
- 原址:紫微城應天門遺址
歷史淵源,遣隋使,遣唐使,建制沿革,建設方,發起方,出資方,立碑者,建築形制,碑文內容,
歷史淵源
該碑紀念隋唐兩代到訪國都洛陽的遣隋使、遣唐使,如遣隋使小野妹子、高向玄理、南淵請安、犬上御田鍬、矢田部造等,遣唐使 坂合部石布、津守吉祥、守大石、坂合部石積、粟田真人、坂合部大分、山上憶良任大通事、多治比縣守、阿倍仲麻呂、吉備真備、玄昉、多治比廣成、井真成等。
遣隋使
有隋一代的日本遣隋使共有5次。若再加上隋朝派往日本的使節1次,則見諸於文獻的往來就達6次之多,其頻繁程度超過被譽為古代中日關係黃金時期的唐代。其中,日本派遣到訪洛陽的使節共4次,分別為第二、三、四、五次。隋朝派往日本的1次使節也從洛陽出發。下為到訪洛陽的遣隋使:
◆第二次遣隋使
大使 小野妹子出發時間為607年七月,於當年年內朝見煬帝,地點為東京洛陽。大業三年(607)九月煬帝至東都之後,未見移動的記載,故煬帝接見倭使以及翌年三月接見百濟、倭、赤土等國使者當在東都。由於赤土國是與倭國、百濟一同朝貢的,故裴世清被派遣赴倭也當在三月。可見,隋使裴世清於大業四年三月出發、當月即到達百濟、四月至倭國,也在約一個月的時間內,從隋來到了倭國。
◆第三次遣隋使
大使 小野妹子出發時間為608年九月,朝見煬帝的時間不詳,地點為東都洛陽,隨行者較為著名的有高向玄理。隋煬帝大業四年九月至大業五年正月戊子(十日)啟程赴大興之間,一直居留在東京洛陽。大業五年二月辛丑(四日)在於閿鄉接受赤土國的朝見,戊申(十一日)回到京師。雖然目前我們不清楚推古天皇十六年(608)九月出發再次赴隋的小野妹子一行的路途安排,但由於是伴隨裴世清赴隋的,故於大業五年正月戊子(十日)之前應該可以到達東京。也就是說,煬帝接見小野妹子的地點在東京洛陽。小野妹子於第二年九月啟程回國,但隨行的8名留學生、留學僧並未同時回國,而是留在東京洛陽學習。本次遣隋使更重要的目的則在 於派遣留學生 、學問僧赴隋留學 ,汲取先進文化, 特別是引進佛法。這次也是以後規模巨大的“遣唐使”的前奏, 因此具有特別的歷史意義 。如留學僧志賀惠隱,南淵請安學習了三十二年,留學生高向玄理更是在華留學長達三十三年,直至唐太宗貞觀年間才回國。這些留學生留學僧廣泛汲取中原先進文化,回國後對於日本政治改革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說第三次遣隋使歷史意義非凡。
◆第四次遣隋使
大使 不詳出發時間609年,朝見煬帝的時間為610年正月27日,地點在東都。煬帝於大業五年三月己巳(二日)開始西巡,九月癸未煬帝返回長安,十一月丙子至東都之後,一直居留在東都。因此,推古天皇十七年九月之後赴隋朝貢的倭使,具體至隋的時間雖不詳,但從朝見煬帝的時間為大業六年(610)正月己丑(二十七日)來看,朝見地點不是大興,而是在東都洛陽。
◆第五次遣隋使
最後一次遣隋使於推古天皇二十二年(隋大業十年,614)六月出發,以犬上御田鍬、矢田部造為正副使,地點在東都洛陽。犬上御田鍬等翌年七月,偕同百濟使者回國。此次遣使之事不見隋朝方面的相應記載,然而從《日本書紀》詳細記錄了遣使的年月日、使節姓名及返回日|本的具體時間等情況來看,614年遣隋一事當屬事實,為日本第五次遣隋使。這次隨來的留學生、學問僧有惠光、惠日、靈光、勝鳥養、惠雲等。
遣唐使
有唐一代的日本遣隋使共有19次,因故中止者3次,實際成行16次。但有1次僅抵朝鮮半島的百濟國,有2次是作為送回唐朝專使的“送唐客使”,另有1次是因入唐日使久客未歸而特派使團前往迎接的“迎入唐使”,因此實際上名副其實的遣唐使是12次。而盛唐時期(650-755年)的遣唐使則共有8次。其中到訪洛陽的遣唐使共6次,分別為第四、五、七、八、九、十次。下為到訪洛陽的遣唐使:
◆第四次遣唐使
大使:坂合部石布 副使:津守吉祥 來華時間:659年7月(齊明女皇五年七月) 回日時間:661年5月(齊明女皇七年五月)
該批遣唐使團由於船漂到南海爾加委島,大使被人所殺,副使一行於閏十一月到洛陽覲見高宗皇帝。
◆第五次遣唐使
大使:守大石 副使:坂合部石積 來華時間:665年12月(天智天皇四年十二月、唐高宗麟德二年) 回日時間:667年11月(天智天皇六年十一月)
665年二月,唐高宗便從長安來到洛陽籌備封禪之事。十月前往泰山,次年正月返回東都後接見了該批遣唐使。
◆第七次遣唐使
執節使:粟田真人 大使:坂合部大分 副使:巨勢邑治 來華時間:702年6月(文武天皇大寶二年六月) 回日時間:704年7月(文武天皇慶雲元年七月)
由於新羅統一朝鮮半島,與日本關係不甚融洽。於是遣唐使船在7世紀70年代到8世紀60年代這一百年間,改取南島路。武周長安二年(公元702年)粟田真人率第7批遣唐使,改由南島起航,登入後順隋唐大運河抵達洛陽。當時武則天西巡長安,於大明宮麟德殿接見了該批使臣。703年十月隨武則天返回神都。次年七月歸國。
◆第八次遣唐使
來華時間:706年(中宗神龍二年,日本慶雲二年)回日時間《冊府元龜·朝貢三》記載,中宗神龍二年(慶雲二年)“二月日本國遣使來朝。”
◆第九次遣唐使(不計神龍二年則為第八次)
押使:多治比縣守 大使:大伴山守 副使:藤原馬養 隨行:阿倍仲麻呂、吉備真備等 來華時間:717年3月(元正女皇養老元年三月) 回日時間:718年10月(元正女皇養老二年十月)
開元五年(717年)二月唐玄宗至東都,該批遣唐使於九月底抵達洛陽城,在紫微城應天門受到唐玄宗的接見。儲光羲《洛中貽朝校書衡,朝即日本人也》:“萬國朝天中,東隅道最長。”天中:指洛陽,唐朝的東都。古代認為北斗星是天之正中,洛陽居北斗星下為地之正中,玄宗前期多居洛陽接見各國的朝拜。如唐·許渾《洛中游眺貽同志》:“康衢一望通,河洛正天中。”由此進一步印證了該批遣唐使來洛陽朝見的史實。
◆第十次遣唐使
大使:多治比廣成 副使:中臣名代 來華時間:733年4月(聖武天皇天平五年四月) 回日時間:734年11月(聖武天皇天平六年十一月、八年七月)733年4月,第九次遣唐使團從日本的難波港出發,經歷了4個月的海上航行,入唐時恰逢長安饑荒,唐玄宗正前往東都洛陽避災,直到734年4月,使團才前往洛陽,完成朝貢。
◆第十一次遣唐使
大使:多治比廣成 副使:中臣名代 來華時間:735年三月回日時間:735年秋
開元二十三年乙亥(735年),春,三月,唐玄宗在洛陽接見了日本遣唐使。接見地點在洛陽應天門城樓。是年秋,他們啟程回國。
建制沿革
1986年10月24日,紀念碑在應天門遺址(當時應天門遺址位於周公廟內)落成。
1987年,立於應天門遺址北側;
1993年,日本又捐建了碑亭,連同紀念碑搬遷至應天門遺址東側。
但無論北側和東側,當時皆在洛陽周公廟院內(洛陽周公廟的西至緊臨定鼎南路,應天門遺址大部分在周公廟院內)。
應天門復原保護工程開始後,根據工程需要,拆除了紀念碑亭,2016年又恢復至周公廟院內。
2020年底,經由李亞書記親自指示,市文物局、周公廟博物館協調市文保集團共同將該碑移至應天門正南門前路口東側。
建設方
發起方
全日本文化團體聯合會會長、奈良縣文化協會聯盟會長、橿原市文化協會會長、文學博士戶田守亮先生
出資方
日本國奈良縣橿原市文化協會
立碑者
日本奈良縣遣隋遣唐使顯彰委員會、日本國奈良縣橿原市文化協會、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洛陽分會三個單位
建築形制
紀念碑正面刻“日本國遣隋使遣唐使訪都之地”13字,背面刻碑文107字及文末署名。
紀念碑外建有石亭一座,用以貯存。
石亭呈八邊形,各個出檐處皆置有龍首,頂部為多重蓮花狀攢尖頂,八邊額枋上皆有兩根枋材斜向對置形成曲腳人字栱。總體外觀略似於日本天皇高御座。
碑文內容
紀念碑原文:“噫偉哉偲大業遣隋遣唐之使節萬山險峻船行渡波濤至皇城洛陽求香高知識命燃行百動勉學之心在三寶身在洛陽想抱心友情之契歸心欲文化傳遵遣隋遣唐之使節偲苦難偉行而贊稱其功洛陽九都之地唐代洛陽城宮城應天門天高仰見處顯彰情熱成碑。”
“噫偉哉!偲大業遣隋遣唐之使節,萬山險峻船行渡波濤至皇城洛陽,求香高知識命燃行百動,勉學之心在三寶,身在洛陽,想抱心友,情之契歸,心欲文化。傳尊遣隋遣唐之使節,偲苦難偉行而贊稱其功,洛陽九都之地,唐代洛陽城宮城應天門,天高仰見處顯彰情熱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