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結盟善行傳承”慈善助學項目

“彝海結盟善行傳承”慈善助學項目

“彝海結盟善行傳承”慈善助學項目,由張昭昭、伍龍共同發起,深圳市慈善會,涼山州教育局共同主辦,民族文化發展與傳承基金會、涼山州教育基金會承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彝海結盟善行傳承”慈善助學項目
  • 項目概況:“彝海結盟 善行傳承”慈善助學
  • 項目簡介:目的:幫助因交不起學費
  • 資助標準:6000.00元/生/年
項目概況,項目簡介,項目特點,項目動態,部分學生家庭狀況,

項目概況

“彝海結盟 善行傳承”慈善助學項目是由“彝海結盟”劉伯承與小葉丹革命先輩的第三代——張昭昭、伍龍共同發起,深圳市慈善會、涼山州教育局共同主辦,深圳市慈善會·民族文化發展與傳承基金會、涼山州教育基金會承辦的涼山愛心助學教育援助項目。項目以“彝海結盟”歷史事件發源地為背景,“愛心之城”深圳為依託,呼籲社會愛心人士關注涼山,資助涼山62名貧困大學生。該項目是目前涼山州資助金額最高、最有特色,並可持續發展的大學生援助項目,並拉開了全國公益慈善組織聯合發起的首次全國性定點扶貧公益慈善聯合行動——“善行涼山”的序幕。

項目簡介

1)目的:幫助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的貧困少數民族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通過愛心傳承的方式鼓勵他們成為自尊自信自強的人,並幫助到更多的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
2)資助標準:6000.00元/生/年
3)項目實施與目標:長期開展,2011年目標:圓62名貧困大學生的大學夢,連續資助4年。
4)資助形式與愛心傳承:直接撥款給受助學生就讀學校的賬戶,每年撥款一次,時間為每年9月中(學校開學期間);受助學生在學業結束,有了正常收入後(參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4倍),將傳承愛心,分期資助一名新的貧困大學生。

項目特點

1)歷史背景顯赫
以”彝海結盟“歷史事件的發源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為背景,劉伯承、小葉丹後人--張昭昭、伍龍共同發起,延續革命先輩的大愛精神。
2)捐款使用透明
本次活動每一筆善款、每一個學生受資助的信息都將在民族基金網上全程播報。“愛心榜”上向社會公布,由社會監督。所有的款項都會交給慈善會,劃入這個基金,支持慈善活動,給予有需要幫助的孩子。
3)多種參與方式可選
項目參與方式分為四種,同時還接受網上捐贈:
(1)捐贈:一對一: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直接資助一個貧困學生。多對一:多人參與資助一個貧困學生。一對多:一個單位,資助多名貧困學生。
(2)參加志願者活動,或提供各方面的愛心資源。
(3)倡議有更多的愛心企業為貧困學子提供愛心助學崗位,讓貧困學子在愛心崗位上,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取大學學費。
4)愛心回報特色
受助學生在學業結束,有了正常收入後(參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4倍),將傳承愛心,分期資助一名新的貧困大學生。當這些孩子在幫助下自立成才,他們將傳承愛心,信守承諾,去幫助下一個孩子,成長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項目動態

2011年9月5日、9月7日舉行項目啟動儀式新聞發布會; 2011年9月5日上午,在深圳市民政局指導下,由深圳市慈善會、涼山州教育局主辦,深圳慈善會·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基金及涼山州教育基金會承辦的“善行涼山之‘彝海結盟·善行傳承’涼山愛心助學項目”新聞發布會在深圳市民政局會議廳舉行。本次新聞發布會上,王小毛、姚任、侯伊莎、范建華、房濤等眾多深圳市各相關部門領導出席並講話。主辦方還邀請到劉伯承元帥女兒劉雁翎大校、女婿張弛少將代表劉伯承家族以及小葉丹家族,重新解讀“彝海結盟”的革命意義,並對愛心助學項目發起人提出了期望和要求;
劉雁翎大校、張弛將軍授信物給張昭昭、伍龍劉雁翎大校、張弛將軍授信物給張昭昭、伍龍
2011年9月7日,繼該項目在深圳的首發啟動儀式取得圓滿成功後,劉伯承後人張昭昭、伍龍等人再次聚集四川涼山,與涼山州教育局領導、深圳市慈善會領導、涼山州政府各部門領導出席此次活動,並圓滿結束。張昭昭、伍龍代表民族基金與涼山教育基金會簽下戰略資助協定,象徵著對涼山的戰略資助正式啟動。

部分學生家庭狀況

2011年8月24--25日,在涼山州教育基金會、昭覺教育局的引領和陪同下,民族基金與愛心人士,走進了生活在貧瘠大山裡的孩子們的家。
1)吉克格惹
吉克格惹的家在昭覺,住在海拔2300以上的山裡,那裡種著苦蕎、洋芋與玉米。十幾年前,吉克格惹的奶奶從床上掉下來摔傷了腳,因為貧困一直沒有錢去醫治,拖到現在,早已站不起來。吉克格惹的爸爸在他4歲時,就去世了,與媽媽和年邁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家裡還有一個弟弟(現在在縣城上國中)。一個家就靠媽媽一個女人撐著,家裡只有2畝地,十來只雞,兩隻公豬。媽媽送孩子上學的想法很簡單,怕孩子和一些同齡人一樣去吸毒,讀書是個避免的好辦法,國中前是義務教育,等到讀完國中就去打工。直至現在,如果不是資助計畫下來,媽媽依然非常希望吉克格惹去打工,為家裡分擔,這個家,撐得太辛苦了!
昭覺、布托是重災地,這裡疾病、毒品、愛滋橫行。在這樣的環境裡,這樣的家庭能讓孩子一直讀書,在當地是十分難得的事情!吉克格惹的夢想就是上大學,他不同意媽媽的意見,國中後去打工,他覺得讀書,學有所成,是最好的出路,一直堅持,高中三年,他的優秀獲得了學校的珍珠計畫,資助伴他走過了高中三年,他的堅持,給弟弟作出了榜樣,為村裡的孩子作出了榜樣!
2)彝族姑娘邱木克敢莫(漢語名字:邱海燕)
邱海燕是一個沉穩內斂的孩子,皮膚黝黑,她家在離冕寧縣城將近三十公里的山上。一間用土磚壘起來的房子,屋頂是黑色的瓦片就是她的家。邱海燕家一共五口人--父親邱建國,45歲,典型的山裡農民,母親吉胡伍薩45歲,純樸的山裡女人。海燕家3姊妹,海燕排行老二,17歲的哥哥海龍為了照顧成績好的妹妹讀書,提前輟學外出打工,承擔起了家中的一份責任,弟弟就讀國中二年級。她家一共有不到十畝地,大部分栽種玉米,一小部分栽種洋芋(馬鈴薯)。每年靠莊稼等收入不到一萬元。像海燕這樣的家庭所謂的年收入只能擠出點糧食來買,然後用來支付兩個孩子的上學費用算勉強能過,但一年將近一萬元的大學學習、生活費用對他們來講仍然是個天文數字,面對它顯得有些恐懼和無奈,其實這也是山里人每個家庭都必須面對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