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士(漢語詞語)

國士(漢語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士,讀音:guó shì,漢語詞語,意思為一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士
  • 外文名:The people of
  • 拼音:guó shì
  • 注音:ㄍㄨㄛˊ ㄕˋ
  • 解釋:一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
釋義,出處,例句,

釋義

1.一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2.一國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3.太平天國改翰林為"國士"。

出處

《左傳·成公十六年》:“皆曰:國士在,且厚,不可當也。”

例句

1、一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
《左傳·成公十六年》:“皆曰:國士在,且厚,不可當也。”
戰國策·趙策一》:“ 知伯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其素所畜積也,仆以為有國士之風。
宋·黃庭堅 《書幽芳亭》:“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
元 宮大用《范張雞黍》第四折:似臣呵,常人有數;論此人,國士無雙。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隆冬寒月,權且罷兵。今以將軍與荊州劉表俱有國士之風,故來相請耳!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維揚生》:“以張良韓信之才,不識為國士。”
2、一國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
《墨子·公孟》:“國士戰且扶人,猶不可及也。今子非國士也,豈能成學又成射哉!”
《荀子·子道》:“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非無力也,勢不可也。” 王先謙集解:“國士,一國勇力之士。”
《尉繚子·將理》:“笞人之背,灼人之脅,束人之指,而訊囚之情,雖國士有不勝其酷而自誣矣。今世諺云:‘乾金不死,百金不刑。’”
3、太平天囯 改翰林為“囯士”。
太平天囯·洪仁玕英傑歸真》:“改翰林為囯士,謂其學識超乎一囯,以囯士待之,自克以囯士報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