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隸”題刻位於連雲港市海州區花果山街道飛泉村鬱林觀遺址獅子岩北側一塊長方形巨石石壁上,壁面光滑平整,與“宋篆”題刻相對,北距大聖湖約2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隸”題刻
- 所屬年代:唐代
“唐隸”題刻位於連雲港市海州區花果山街道飛泉村鬱林觀遺址獅子岩北側一塊長方形巨石石壁上,壁面光滑平整,與“宋篆”題刻相對,北距大聖湖約200米。
“唐隸”題刻位於連雲港市海州區花果山街道飛泉村鬱林觀遺址獅子岩北側一塊長方形巨石石壁上,壁面光滑平整,與“宋篆”題刻相對,北距大聖湖約200米。文物歷史時代為唐開元七年(719)。刻文為:“東海縣鬱林觀東岩壁紀。紀曰:...
劉居實題刻位於連雲港市海州區花果山街道飛泉村鬱林觀遺址獅子岩北側一塊長方形巨石石壁上,“唐隸”左側,壁面光滑平整,北距大聖湖約200米。文物歷史 時代為北宋重和二年(1119)。刻文為:“通判海州劉居實德充,案行屬部,過妙雲觀,登獅子岩,至鬱林觀少息,投宿海清宮。重和二年仲春十有一日”。文物...
“宋四士”題刻位於連雲港市海州區花果山街道飛泉村鬱林觀遺址獅子岩北側一塊長方形巨石石壁上。文物歷史 時代為南宋。刻文為:“宋四士嘗登山。落款:石林虞仲子、水石草堂道人、無礙居士、芝台翁”。無礙居士為南宋政權要員李彌大,曾任監察御史、戶部尚書,紹興十年(1140)卒。文物特徵 “唐隸”左側,壁面光...
“鬱林古觀”碑該碑現存於連雲港市海州區花果山街道辦事處院內,為大村飛泉鬱林觀的門額。文物歷史 鬱林觀建於隋開皇年間(581-604),觀宇早已被毀,原有規模及所奉神名佚考,現僅存觀旁東崖壁上的鬱林觀摩崖題刻,題刻共十二則,出於唐、宋、明、清各代,其中以“唐隸”、“宋篆”兩刻最為珍貴,現為...
西安碑林的標誌性建築碑亭中矗立著碑林“迎客第一碑”——《石台孝經》,刻於唐天寶四年(745年)。碑是由多才多藝的唐明皇李隆基親自為儒家經典《孝經》作序、註解並書寫。此碑形制獨特,裝飾華麗,書法結字規整,點畫腴潤,充分體現了唐隸倡導者李隆基的隸書風格特徵,反映了盛唐時期剛健雄深、豐厚肥勁的藝術風尚...
大觀峰位於山東泰安的泰山景區,是泰山著名景點之一。大觀峰坐落在玉皇頂盤路東側,因削崖為碑,布滿歷代題刻而聞名。其中,唐玄宗於開元十三年(725年)所書的《紀泰山銘》最為著名,俗稱“唐摩崖”,高13.3米,寬5.5米,全文1000字,書體為唐隸,風格遒勁,具有盛唐特色。大觀峰區域的石刻密集,自西至東分為...
唐隸雖難與漢隸同日而語,也沒有像楷書、行書、草書那樣成為唐代書法的最強音,但卻在書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唐玄宗李隆基是唐代隸書的代表書家,他所寫的八分體,在唐代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隸書作品除刻於泰山之上的《紀泰山銘》外,還有作為西安碑林象徵的《石台孝經》。唐代隸書和秦、漢隸書的最大...
鬱林觀,隋唐宮觀,在江蘇省連雲港市雲台山青峰頂上。中文名 鬱林觀 地理位置 江蘇省連雲港市雲台山青峰頂上 雲台山鬱林觀 建於隋開皇年間(581—604),觀宇早已被毀,原有規模及所奉神名佚考,現僅存觀旁東崖壁上的鬱林觀摩崖題刻;題刻共十二則,出於唐、宋、明、清各代,其中以“唐隸”、“宋篆”兩刻最為珍貴...
刻文為“東岩觀瀑布磨崖。垂虹濺雪,漱玉噴珠。宣統元年仲春下浣黃道傳題並書,趙秉漢監刻”。黃道傳,字習齋,號薪田,自號守拙老人。歷任海州直隸州教授、學正、東海縣教育會長。著有《嘯月山房文詩全集》流傳於世。黃道傳的書法以隸書、楷書見長。劉居實題刻 劉居實題刻,“唐隸”左側,行書,總計6行、...
唐玄宗李隆基卻提倡隸書,他自己寫得一手優美的漢隸。他一共寫了三十多塊碑,現在還存有大約十塊。泰山上的摩崖刻《泰山銘》,是他的大手筆。在他的影響之下,開元、天寶年間,出了許多隸書名家,如蔡有鄰、韓擇木、史維則等。他們的隸書,已有新的變化,後世稱為“唐隸”。同時,也有人在恢復魏隸,如戴千齡...
獅子崖有灌纓泉,旁刻“飛泉”兩個大字,下有鬱林觀,石壁多唐宋題勒,其中唐隸和宋篆兩刻尤珍,堪稱中國書法史林中的刻石瑰寶。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專程來此采拓,並收人與其夫趙明誠合著的《金石錄》中。在獅子崖西側有海清寺阿育王塔,始建於北宋天聖元年(1023年)十月辛酉八日戊辰,建成於天聖九年,高40....
曾任左拾遺、戶部員外郎、括州刺史,唐玄宗時官至北海太守,故世稱“李北海”,李邕以能文名滿天下,並長於行草書,師法王羲之,後自創一體。因與沔為同窗知交,故以志文自任,但未及沔與夫人合祔而葬,因遭李林甫所忌,李邕於天寶初年被害至死。書者簡介 崔沔墓誌的書丹者徐珙雖為縣丞,但此人書寫的唐隸...
《夏承碑》原刻碑額篆書陽文“漢北海淳于長夏君碑”9字,碑文14行,滿行27字,記述東漢淳于長夏承的家世與生平。明代重刻碑高259.2厘米,寬124.8厘米,碑額篆書陽文“淳于長夏承碑”6字,碑文13行,滿行30字,文後楷書“建寧三年蔡伯喈書”8字及唐曜重刻題記。書法上,其結字奇特,隸篆夾雜,且多存篆籀筆...
漢代隸書的統稱。東漢碑刻上的隸書 ,筆勢生動,風格多樣,而唐人隸書,字多刻板,稱為唐隸。故學寫隸書者重視東漢碑刻,把這一時期各種風格的隸書特稱為漢隸,以別於唐隸。簡介 漢隸八分體:漢隸 拼音:hàn lì 釋義:漢代通行的隸書。 指漢朝的屬吏。漢典:即隸書,秦書八體之一。又名八分體、八分書。相傳...
在《東岩壁紀》刻石對面平整的“廉石”上有一塊宋祖無擇三言詩碑和唐東岩壁紀互映生輝,堪稱花果山摩崖題刻中的雙璧。祖無擇三言詩刻位於唐隸石刻的斜對面,刻於“廉石”的北立面上。詩刻高約5米、寬約6米,小篆字型,字徑8寸,正文14行,行7字後一行5字,共95字。前三行21字是撰文、書篆、鐫刻者...
皇祐(一o四九―一o五三)中受詔書獻穆公主碑,李氏求以古隸寫,於是始作隸書。既出,人競愛。宋丞相曰:近世人家桓楹之刻所未及也。蔡襄(一o一二―一o六七)亦云:君隸字乃得漢世舊法,仆所作但唐隸耳。又詔與襄分寫邇英閣二圖。礪書無逸篇,襄真字書孝經。既成,帝作飛白二軸答之。後又受詔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