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國家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規劃》是為進一步加強臨床專科能力建設,充分發揮臨床專科能力建設對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指導各地做好“十四五”臨床專科能力建設工作, 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制定的規劃。由國家衛生健康委於2021年10月9日印發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四五”國家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規劃
- 印發機關:國家衛生健康委
- 印發日期:2021年10月9日
- 發文字號:國衛醫發﹝2021﹞31號
印發信息,規劃全文,內容解讀,
印發信息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印發《“十四五”國家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規劃》的通知
國衛醫發﹝2021﹞3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為進一步加強臨床專科能力建設,充分發揮臨床專科能力建設對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指導各地做好“十四五”臨床專科能力建設工作,我委組織制定了《“十四五”國家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十四五”國家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規劃
國家衛生健康委
2021年10月9日
規劃全文
“十四五”國家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規劃
臨床專科能力建設是國家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加強我國醫院內涵建設,引導醫院發展方向,促進醫院實現“三個轉變三個提高”,推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規劃基礎
(一)建設成效。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由中央財政投入 70 余億元,按照鼓勵先進、合理布局、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從人才培養、臨床診療技術研發和關鍵設備購置等方面支持了 1700 余個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覆蓋全國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300 余家三級醫院,涵蓋了除預防保健診療科目外的所有一級診療科目,以二級診療科目為主,部分專業細化到三級診療科目。通過持續的支持和建設,我國臨床專科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一是優質資源總量快速增加,資源配置結構更加均衡。醫療服務總量和服務效率明顯提升,麻醉、重症醫學、兒科等薄弱專業得到加強。二是區域協同能力普遍增強。通過專家派駐、技術推廣、會診等形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和醫療服務體系協調發展,基礎醫療機構和中西部地區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三是專科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以醫療服務能力、醫療質量安全及醫療服務效率為核心的專科能力建設成效顯著,產生了一批先進醫療技術。四是醫院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衛生技術人員總量快速增長,人才梯隊更趨合理,醫療行業的“中國聲音”不斷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
(二)面臨的挑戰。
目前,我國臨床專科能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與“十四五”時期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適應。一方面,專科資源分布不平衡。從地域上看,優質專科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省份和省會城市,中西部地區和非省會城市專科服務能力發展不足。從專科層面看,部分專科基礎薄弱、發展遲緩,整體醫療質量、技術水平不高,不能滿足人民民眾健康需要,特別是康復、病理、精神、兒科等專業。另一方面,醫學前沿跟進不夠,在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的能力不足,進入不到國際第一梯隊,特別是解決新發重大衛生健康問題的能力不足,集中表現在神經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心血管系統疾病、傳染病等相關專業。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為引領,以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為核心,以臨床專科能力建設為抓手,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不斷擴充優質醫療資源總量,最佳化醫療資源布局,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能力與水平,為人民民眾的健康提供堅實保障。
(二)基本原則。
立足健康中國戰略,按照“規劃引領、分層建設、項目支持、全面推動”的思路,聚焦影響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問題,結合防範化解新發傳染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風險的需要,以區域人口分布、疾病譜為基礎,根據區域經濟、交通等情況,統籌考慮不同層級、不同地區醫療機構和不同專業的發展,在突出優勢的同時加強普惠建設,充分發揮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的骨幹作用和引領作用,實現區域內和專科領域內的醫療資源最佳化配置,重點解決我國醫療服務領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一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要緊緊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將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為指引,聚焦影響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問題,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按照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規範有序開展。
二是以科學規劃為引領。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根據人民民眾看病就醫情況,以區域人口分布、疾病譜為基礎,根據區域經濟、交通等情況,統籌考慮不同層級、不同地區醫療機構和不同專業的發展,科學制定本級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規劃,逐步建設形成資源均衡、分工協作、縱向貫通、橫向聯通的格線化臨床專科服務體系。
三是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穩中求進,以提高醫療技術服務能力為工作重點,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相結合,從醫療技術、診療模式、管理方法等不同角度加強改革創新研究,爭取在影響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先進技術或經驗。
四是以質量安全為核心。醫療質量安全直接關係人民民眾看病就醫切身體驗,影響人民民眾獲得感,始終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的核心,也是醫療機構和臨床專科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要將醫療質量安全作為核心工作融入臨床專科能力建設的每一個環節,通過加強管理、改革創新等方式不斷提升臨床專科的醫療質量安全水平。
(三)規劃目標。
根據我國居民疾病譜、人民民眾看病就醫和患者異地就醫情況、重點病種和重點手術質量安全情況,統籌考慮我國專科建設基礎和衛生健康工作發展趨勢,實施“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往前帶、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均衡建、縣級臨床重點專科有序跟”的臨床專科能力建設新模式,實現區域間均衡發展、區域內輻射帶動。“十四五”期間,由中央財政帶動地方投入,從國家、省、市(縣)不同層面分級分類開展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在定向支持國家醫學中心和委屬委管院進行關鍵技術創新的同時,實施臨床重點專科“百千萬工程”,促進臨床專科均衡、持續發展。
點擊參考連結附屬檔案閱讀全文
內容解讀
一、為什麼要制訂“十四五”國家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規劃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我委與財政部聯合開展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有力推動了優質資源總量增加,促進了醫療資源均衡配置,提升了醫療技術水平和臨床專科服務能力。黨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以提高醫療質量和效率為導向,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體,擴大醫療服務資源供給,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18號)明確提出,以加強臨床專科建設作為“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的重要內容,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為進一步發揮臨床專科能力建設對促進公立醫院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作用,調動地方和醫院的積極性,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居民疾病譜、人民民眾看病就醫情況,統籌考慮不同層級、不同地區醫療機構和不同專業的發展,制定了“十四五”國家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規劃,對臨床專科能力建設作出整體性、系統性、制度性安排,推動我國臨床專科能力建設工作進入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形成臨床專科能力建設的長效機制。
二、臨床專科能力建設的主要方向是什麼
一是建設國際高水平臨床專科。支持具有良好基礎的高水平醫院結合我國未來疾病診療領域的需求和發展趨勢,在影響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再生醫學、精準醫療、生物醫學新技術等關鍵技術領域遴選基礎雄厚、實力強勁的專科進行重點支持,加強醫學交叉領域、再生醫學、中西醫結合等複合型創新團隊建設,爭取解決一批“卡脖子”技術,掌握一批國際領先技術,推動相關專科進入國際前列。
二是普遍提升主要臨床專科能力。以嚴重危害民眾健康的重大疾病為主線,以提高醫療技術服務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為重點,在國家、省、市(縣)層面,從專科規模、醫療技術、診療模式、管理方式等不同角度,全方位、多層次加強建設,全面提升人民民眾就醫需求較大的臨床專科能力,擴充優質醫療資源總量,提高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
三是促進臨床專科能力均衡發展。規劃統籌考慮了不同層級、不同地區醫療機構和不同專業的發展,以區域人口分布為基礎,對各地區臨床專科能力建設項目的數量作出指導。為促進醫療資源區域布局更加均衡,明確提出相關建設項目應當向非省會城市適當傾斜,促進區域間的均衡發展,逐步減少患者異地就醫需求,使醫療資源分布與區域醫療需求更加適配。
四是補齊薄弱專科資源短板。支持各地根據實際需求,統籌考慮防範化解新發傳染病等重大公共衛生風險的需要,圍繞產科、兒科、精神、感染、重症、麻醉、病理、檢驗等基礎專科或傳統薄弱領域加強建設,通過加強人才培養、最佳化服務模式、增加基礎投入、加強質量安全管理等方式不斷提升臨床專科服務能力和醫療質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民眾看病就醫需要。
三、臨床專科能力建設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十四五”期間,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建設。一是提升醫療技術套用能力,推動技術創新轉化。支持相關臨床專科不斷拓展診療方法,提升醫療技術能力和診療效果,形成技術優勢。大力扶持包括傳統內鏡治療、宮腹腔鏡治療、介入治療、穿刺治療、局部微創治療和改良外科手術方式在內的微創技術發展,逐步實現內鏡和介入診療技術縣域全覆蓋。同時,堅持技術創新的發展思路,加強臨床診療技術創新、套用研究和成果轉化,特別是再生醫學、精準醫療、生物醫學新技術等前沿熱點領域的研究,爭取在關鍵領域實現重大突破。二是最佳化醫療服務模式。積極吸納先進的診療理念,研究推廣MDT、快速康復、中西醫結合等新診療模式。積極推動智慧醫療體系建設,加強人工智慧、感測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探索實踐,推廣“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新模式,爭取在手術機器人、3D列印、新醫學材料套用、計算機智慧型輔助診療、遠程醫療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三是提高醫療質量安全水平。將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工作融入專科能力建設工作,採用醫療質量管理工具進行科學管理,加強質控指標套用和醫療質量安全數據收集、分析、反饋。以醫療質量安全情況為循證依據,開展針對性改進。四是加強專科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以培養為主的原則,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形成包括頂尖人才、技術骨幹、中堅力量與青年醫師等不同層級的專科人才梯隊。在優勢學科領域,注重醫學交叉領域、再生醫學、中西醫結合等複合型創新團隊建設,在均衡發展基礎上有重點的發展特色亞專科;在薄弱專業重點加強臨床套用型人才培養,打造高質量的臨床服務團隊。
為保障建設成效,“十四五”期間將實施臨床重點專科“百千萬工程”。在國家層面,支持各省建設不少於750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在省級層面,31個省份累計支持不少於5000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在市(縣)級層面,31個省份累計支持至少10000個地市級和縣級臨床專科能力建設項目。通過項目建設,形成格線化臨床專科服務體系,常見疾病的診療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四、各地如何落實規劃
一是加強項目規劃,做好頂層設計。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將臨床專科能力建設工作納入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明確各部門職責、目標任務和時間進度。二是加強投入保障,做好工作指導。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積極協調財政等相關部門加強投入,設定專項經費進行保障,指導醫療機構對項目規範管理。三是加強過程管理,壓實建設責任。項目建設單位要將專科能力建設狀況和水平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客觀量化評估,及時監測相關指標變化,掌握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加強績效考核評估。四是完善結果評估機制。在項目建設期末,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進行評估,明確相關指標量化改進情況和項目建設成效,重點評估醫療服務質量、醫療服務能力、醫療服務效率等專科能力和績效情況,保障建設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