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精神

“兩彈一星”精神

1999年9月,江澤民同志在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將“兩彈一星”精神進一步概括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江澤民在大會上講話指出:偉大的事業,產生偉大的精神。在為“兩彈一星”事業進行奮鬥中,廣大研製工作者培育和發揚了一種崇高的精神,它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兩彈一星”民族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彈一星”精神
  • 概述 :1999年9月,江澤民
  • 內涵詳述江澤民同志強調,“兩彈一星”
  • 產生背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
內涵詳述,產生背景,歷史地位和意義,

內涵詳述

江澤民同志強調,“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活生生體現,其核心為科技創新精神,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繼續發揚光大這一偉大精神,使之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在現代化建設道路上奮勇開拓的巨大推動力量。
“兩彈一星”精神對當時中國發展的意義:不僅促進了國防事業的發展,而且帶動了科技事業的發展;培養了一批吃苦耐勞、勇於創新的科技隊伍;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信心,推動了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產生背景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打破核大國的訛詐與壟斷,為了世界和平和國家安全,在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黨中央高瞻遠矚,果斷做出了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老一代科學家和廣大研製人員發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精神,風餐露宿,頑強拼搏,團結協作,克服了各種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突破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取得了中華民族為之自豪的偉大成就。1964年10月16日,核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飛彈核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兩彈一星”精神,成為20世紀中國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可貴民族精神。

歷史地位和意義

“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活生生的體現.今天,面對世界科技革命的深刻變化和迅猛發展,新一代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繼承並發揚老一代科研人員搞“兩彈一星”的精神,緊盯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從高起點出發,經過11年艱苦探索和努力攻關,取得了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有了通向成功的動力。我們相信,我國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將在繼續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要繼續發揚光大這一偉大精神,使之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在現代化建設道路上奮勇開拓的巨大推進力量。正是在包括“兩彈一星”精神在內的偉大民族精神的鼓舞下,億萬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奮發圖強、齊心協力、銳意進取,取得一項又一項驕人成績,攀上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旺盛的生機與活力。
我們要學習功臣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在 國外學有所成,擁有優越的科研和生活條件,為了投身於新中 國的建設事業,衝破重重障礙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國。幾十年中,他們為了祖國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無聞,艱苦奮鬥, 以其驚人的智慧和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創造著人間奇蹟。“中 華民族不欺侮別人,也絕不受別人欺侮”,是他們的堅定信念 愛國主義是他們創造、開拓的動力,也是他們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支柱。 我們要學習功臣們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有了 這樣的精神,他們不怕狂風飛沙,不懼嚴寒酷暑,沒有條件, 創造條件;沒有儀器,自己製造;缺少資料,刻苦鑽研。就是 這樣,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和速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創造出 兩彈一星”的驚人業績。
我們要學習“兩彈一星”功臣們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 神。在“兩彈一星”的研製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高水平的技術 跨越。從核子彈到氫彈,我們僅用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比美國、前蘇聯、法國所用的時間要短得多。在飛彈和衛星的研製 中所採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案,在許多方面跨 越了傳統的技術階段。“兩彈一星”是中國人民創造活力的產 物。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號召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特彆強調,中國改革發展正處於關鍵時期,現代化建設任務十分繁重。要激勵和動員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愛崗敬業,甘於奉獻,嚴謹細緻,團結協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傳承和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像當年那樣,憑著那么一種幹勁、那么一種熱情、那么一種奮鬥精神,不斷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事業推向前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