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星最亮:“兩彈一星”元勛故事

《科星最亮:"兩彈一星"元勛故事》內容簡介: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兩彈一星”元勛們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憑著對祖國、對人民滿腔的愛,默默無聞、腳踏實地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嘔心瀝血,勇於攀登,用智慧和汗水研製成功了我國的第一顆核子彈、飛彈和人造衛星,並創造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科星最亮:"兩彈一星"元勛故事》蒐集、整理了23位“兩彈一星”元勛的成長故事,帶你去追尋他們的成長足跡,感悟他們的成長啟示,走進他們的科學世界,學習他們熱愛祖國、不懈追求、勇於探索的精神。《科星最亮:兩彈一星元勛故事》適合大眾讀者閱讀,也可作為青少年學生的課外讀物和愛國主義教育教材使用。

基本介紹

  • 書名:科星最亮:"兩彈一星"元勛故事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214頁
  • 開本:5
  • 品牌:科學出版社
  • 作者:姚愛英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3035673X, 978703035673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科星最亮:"兩彈一星"元勛故事》作者歷經八年訪問追尋、資料蒐集、整理創作,真實展現“兩彈一星”元勛們的成長曆程,啟示當今科學教育。一本讓人全面了解“兩彈一星”元勛的故事集

作者簡介

姚愛英,浙江省平湖市黃姑中學教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嘉興市教育協會紅領巾事業研究會理事,浙江省少先隊功勳輔導員、十佳輔導員,全國優秀輔導員,浙江省人民教育基金會春蠶獎獲得者。出版著作《鑄造神劍的人》;合編《學科星、樹理想》等4冊愛國主義科普教材;創作了專輯《中國航天讚歌》共25首校園歌曲。曾在中國小,大學和部隊作過60多場報告。《光明日報》、《北京青年報》、《中國科技日報》、《中國航天報》等媒體曾報導過她的事跡。嘉興電視台和平湖電視台還拍過她的專題《今日訪談錄》和《小城故事》

圖書目錄


1 中國國產專家一號——核物理學家于敏的故事
2 光學世界的一朵奇葩——光學專家王大珩的故事
3 穿雲破霧覓天路——衛星和衛星返回技術專家王希季的故事
4 探秘原子世界的驕子——核物理學家王淦昌的故事
5 他是中國的奧本海默——兩彈元勛鄧稼先的故事
6 為祖國富強奉獻才能——核物理學家朱光亞的故事
7 太空響徹《東方紅》——運載火箭和衛星技術專家孫家棟的故事
8 築造天路的總總師——火箭發動機專家任新民的故事
9 滿腔熱血報祖國——物理冶金學家吳自良的故事
10 天眼萬里看山河——電子學、空間系統工程專家陳芳允的故事
11 不辭勞苦鑄神劍——金屬物理學家陳能寬的故事
12 少說多做報中華——衛星和自動控制專家楊嘉墀的故事
13 中國人,能行!——物理學家周光召的故事
1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球物理學家趙九章的故事
15 航天糧草的先行官——航天材料工藝技術專家姚桐斌的故事
16 負重疾馳千里馬——空間技術和空間物理專家錢驥的故事
17 為祖國而強——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的故事
18 中國的“航天之父”——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的故事
19 黃金般的赤子之心——空氣動力學家郭永懷的故事
20 鑄造神劍的領軍人——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屠守鍔的故事
21 共和國的一代驕子——火箭技術和潛射飛彈專家黃緯祿的故事
22 奉獻的人生才有價值——核武器技術專家程開甲的故事
23 我願意做這樣的“傻瓜”——物理學家彭桓武的故事
後記

文摘

為祖國而強
——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的故事
古往今來,凡成就事業,對人類有所作為的,無不是腳踏實地艱苦攀登的結果。
——錢三強
錢三強,1913~1992年,浙江省湖州市人。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40年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獲得博士學位。1948年夏天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學研究所所長,計畫局局長、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二機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約顧問。
中國原子能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20世紀50年代領導建成了中國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的儀器設備,為核子彈的研製工作奠定了基礎。1960年在原子能研究所組織中子物理理論與實踐兩個研究組開展氫彈的預研工作,為我國研製氫彈作了理論準備,使我國能在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後,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氫彈的成功研製。他為我國核子彈和氫彈的研製成功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1999年9月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一 梅花香自苦寒來
1913年,錢三強出生在浙江紹興的一個書香門第。我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大師、北京大學的著名教授錢玄同就是他的父親。
錢玄同在革命黨人章太炎、秋瑾等的革命思想的影響下加入了同盟會,曾與陳獨秀、胡適、李大釗等人一起,積極組織新文化運動,倡導新思想、新文化,編輯進步刊物《新青年》。錢三強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接受薰陶,健康成長。
1919年,錢三強被父母送到了蔡元培先生創辦的北京大學子弟學校——孔德學校(現為北京第二十七中學)讀書。那時只有7歲的錢三強就遠離了父母,來到這所比較文明的學校接受教育。
這所學校的特點是不教文言文,而教白話文,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等,對學生的培養也能從多方面著手,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能使錢三強在起始教育的良好氛圍中健康成長。
錢三強一進學校,父母就給他準備了許多精神食糧,例如,訂閱了《小朋友》、《兒童世界》等許多課外讀本,購買了《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等現代名著。
這些作品不但使錢三強開闊了視野,而且也大大豐富了他的課餘生活,提高了他對事物的鑑賞能力和語文水平。錢三強在知識的寶庫里不斷吸取著營養,學習成了他最高興的事。
一天,當錢三強讀到了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一書時,他立刻被書中的美好情境深深地迷住了,孫中山先生給中國社會描繪的未來生活藍圖,使他興奮不已:“祖國未來能有如此美好的生活前景真是太好了!港口、碼頭、公路四通八達,人民富裕幸福!我該為這美好的社會做些什麼呢?”錢三強自語著,對未來的祖國有著美好的憧憬。
在父親的引導下,他深深懂得自己長大後應該回響孫中山先生的號召,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從小就立志要報考南洋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學習電子工程。為日後建設祖國添磚加瓦。
錢三強的父親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也非常講究方法,他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採用啟發引導的方式教育三強,讓錢三強在學習和實踐中發展自己的特長,增長才幹。
平時錢玄同從不勉強兒子去學什麼、做什麼,而是引導三強自己去理解和選擇前進的目標。他對三強說:“一個人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對歷史上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新事物要進行冷靜的分析,不能盲目迷信,更不能隨便跟從,而要弄清楚其事物的本質、真相,然後再作自己的正確選擇。”
他還經常引導三強:“學習歷史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裡面的內容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要弄明白社會制度的更替和文化的由來,要對不合理的制度進行大膽的改革。要跟隨時代的步伐前進,等你有了知識技能後,就要為改造社會、建設祖國服務!”
父親的這些教誨和引導,在錢三強的人生道路上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930年,錢三強考進了用英文教學的北京大學,後又進了南洋大學。在那時,原子核科學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對大多數人來說陌生而又神秘。好奇的錢三強對這方面有著更為濃厚的興趣,創造欲望也越來越強,核科學的強大吸引力終於使他改變了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就讀。他父親也希望他向科學家牛頓和愛因斯坦學習。於是,在1932年,他考入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習。
後來,當錢三強得知193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是法國巴黎科學家約里奧居里夫婦的訊息時,他深深覺得選擇原子核科學這門學科作為自己主攻的方向是對的,是有遠大前途的,從而更加堅定了他攀登科學高峰的信心和決心。他對居里夫婦非常崇拜,他也要有所作為。
1936年,錢三強從清華大學畢業,由於系主任吳有訓先生給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嚴濟慈所長推薦,博學多才的錢三強又幸運地得到了嚴濟慈所長的器重,讓他從事分子光譜方面的研究。
1937年,錢三強在嚴濟慈所長的精心培養與指導下,獲得了去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留學的資格。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錢三強非常高興,因為他將幸運地得到居里夫婦的指導和幫助了。
然而,正當錢三強躊躇滿志要到國外去深造的時候,“七七事變”爆發了,日寇的鐵蹄踏遍了中國,人民處在炮火硝煙的苦難之中。
錢三強的父親也因憂國憂民而病倒了。在這國難家憂的關鍵時刻,父親強忍著病痛的折磨,囑咐還在猶豫中的兒子:“你這次出國是為了要學到更多的知識,求得本領為國家所用,為人民所用,要報效祖國,為人民謀福。人生之路長著哩!男兒之志在四方,不能只考慮小家,只顧近憂而忘了國家、民族啊!”
錢三強點點頭,強忍著眼淚依依不捨地告別父母,來到了人地生疏的法國巴黎,開始了在居里夫婦指導下的科學研究之路。
二 他本不叫“三強”
錢玄同夫婦起初給孩子起的名字並不叫“三強”,而叫“秉穹”。那為什麼又叫“三強”呢?
故事還得從秉穹在孔德學校讀書時說起。秉穹和同班同學李志中有很深的友誼。秉穹雖然年齡小,個頭也比李志中矮,但是身體非常強壯,非常愛好體育運動,而且是一名優秀的校級運動員。國小畢業剛入國中時,他就成了班上“山貓”籃球隊的隊員,籃球打得特別棒。他還在北京舉辦的中學生桌球賽中獲得了桌球男子單打前四名的好成績呢。
秉穹的好友李志中雖然個頭很高,各方面也很優秀,而且性格開朗活潑,又酷愛歷史和文學,多才多藝,但是身體非常瘦弱,常常感冒發燒,小病纏身。
有一次,李志中和秉穹在打籃球,李志中看到秉穹身體強壯,籃球又打得特別好,就對秉穹說:“秉穹,你身體那么棒,而且體育和學習又那么好,樣樣都這么強,這么優秀,以後我就叫你‘三強’吧?”
“好啊,那我就改名叫‘三強’好了。”秉穹說。
李志中又說:“我年齡和個頭都比你大,可我身體卻那么弱,我什麼都比不上你,我實實在在是‘大弱’呀,你以後就叫我‘大弱’吧!”
秉穹聽了笑著說:“好啊,那以後我就叫你‘大弱’啦,你不生氣?”
“當然不生氣!以後我就叫你‘三強’,你就叫我‘大弱’吧,這是咱倆起的名字!”
“好,以後咱倆就這么叫!”
於是,從那天起他們互稱對方改的名字。
一次,李志中在給秉穹的信中用了“三強”的稱呼,被秉穹父親錢玄同無意間看到了便笑著問:“這信中說的‘三強’、‘大弱’都是誰呀?”
這時,秉穹才輕輕地把他和李志中改名的事一五一十地向父親說了一遍。
錢玄同聽了兒子的解釋後哈哈大笑,高興地說:“我看‘三強’這名字改得還真不錯,還可以解釋為立志德育、智育、體育等各方面都強!”
從此,“錢秉穹”就改名為“錢三強”了。
三 三強為祖國而強
1937年夏天,錢三強來到法國巴黎,因為他有雄心壯志和遠大理想,所以非常珍惜這次機會,學習分秒必爭。他不放過一切機會和時間嚮導師求教。他與約里奧居里夫婦非常合得來,可以說親密無間,他們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事業上很快有了成果。
1938年,他們用中子做炮彈,轟出鈾和釷兩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結果得到了放射性元素鑭的同位素,並發現了原子核裂變的現象。
“這不是從理論和實驗上說明了原子核裂變的現象嗎?”錢三強激動萬分,“我們終於從理論和實踐上驗證了原子核裂變的一些規律啦!”錢三強高興得自言自語起來。
從那以後,人類對原子核這門新興科學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和新的收穫,錢三強為此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1946年,錢三強與在清華大學時志趣相投、情意很深的同學何澤慧結婚,二人開始了科學路上的比翼雙飛。
在此期間,錢三強與別人合作,首次測出鎂的α射線的精確結果。他還領導了一個由夫人何澤慧和兩名法國青年組成的科研小組,主要從事鈾原子核裂變研究的實驗。他們通過無數次的實驗和反覆觀察,終於從中發現鈾核裂變時不僅分裂成兩塊碎片,而且會分裂成多塊碎片。這為進一步研究核裂變現象、將來更好地開發和利用核能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約里奧居里夫婦對錢三強的工作非常滿意,對這一研究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這是核能研究史上所取得的一項非常了不起的研究成果。在人類攀登原子核科學的崎嶇路上,錢三強夫婦是中華民族出類拔萃的人才,並為這項研究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
錢三強在法國工作研究的十多年時間中,共發表了幾十篇有重要價值的研究論文,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他在世界核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不辭勞苦,衝鋒陷陣,碩果纍纍!錢三強夫婦被有關文章讚譽為“中國的居里夫婦”。
1940年,錢三強獲得了法國國家博士學位,後來又被聘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並且還擔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生導師之職,並榮獲科學獎。
據《“兩彈一星”元勛傳》一書記載,約里奧居里夫婦對錢三強的才華和品德是這樣評價的:“錢先生在與我們共事期間,證實了他那早已顯露的研究人員的特殊品格。他的著述目錄已很長,其中有些具有頭等的重要性。他對科學滿腔熱忱,並且聰慧有創見。”
“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那些到我們實驗室並由我們指導工作的同一代科學家當中,他最為優異。在法蘭西學院,我們兩人之一曾多次委託他領導多名研究人員。這項艱難的任務,他完成得非常出色,從而贏得了他那些法國與其他外國學生們的尊敬與愛戴。”
評語還說:“我們的國家承認錢先生的才幹,曾先後任命他擔任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和研究導師的高職。他曾受到法蘭西科學院的嘉獎。”
“錢先生還是位優秀的組織工作者,在精神、科學與技術方面,他具備研究機構領導者所應有的各種品德。”
導師對他的良好印象和對他工作的滿意都包含在這評語裡了。
錢三強在法國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知名導師也高度評價了他,在常人看來,錢三強夫婦長期留在法國工作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可是,人們意想不到的是,錢三強夫婦內心有著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歸國願望。他們說,回到祖國去,為祖國服務才是他們的人生目的!
回國前,錢三強又對挽留他的導師懇切地說:“科學雖然沒有國界,但是,我是炎黃子孫的後代,我的祖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有責任去拯救她,改變她。祖國再窮也是自己的。而正是祖國的貧弱不振,才需要我們去振興,使她走向繁榮富強!”
1948年,錢三強夫婦惜別了親密無間的導師,回到了即將迎來黎明的祖國。
回國後,錢三強特向中央申請有關經費,請法國導師約里奧居里幫忙,訂購了我國原子能科學研究所必需的有關儀器、設備和圖書。
那時,西方國家正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要把這些東西運回國內是很困難的,但是,錢三強千方百計繞開封鎖線硬是把這些儀器設備和圖書悄悄地運回了國內。
錢三強深深覺得,當時全國還沒有完全解放,中央在財政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答應了自己的請求,拿出了這筆經費給他,真是太難能可貴了。
於是,錢三強的眼眶頓時濕潤了,他深知國家對科學的重視,對自己的信任,決心一定要為祖國的科學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
新中國成立後僅一個月,中國科學院就成立了,接著,我國第一個原子核科學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了。錢三強任副所長,一年後,他任所長。王淦昌、彭桓武任副所長。研究所開始進行實驗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學和電子學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20世紀50年代,錢三強領導建成了我國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的儀器設備,他為我國成功研製核子彈做了大量的基礎性關鍵工作。
60年代,錢三強在原子能所組織中子物理理論與實踐兩個研究組,開展了氫彈的預研工作,為我國成功研製氫彈作了理論準備。
“三強”為祖國而強,為祖國而奉獻了一生,實現了他自己的心愿。
思考題:
1.錢三強對祖國的科學事業有哪些貢獻?
2.居里夫婦是怎樣評價錢三強的?
3.談談對錢三強名言的體會。
中國的“航天之父”
——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的故事
全世界正在進入一場新的產業革命——科技經濟革命。我們要迎頭趕上,不能再落後了!
——錢學森
錢學森,1911~2009年,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共黨員。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火箭專家。
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第二年獲碩士學位。後入加州理工學院,1938年獲得航空、數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從事套用力學和火箭飛彈研究。1947~1955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10月回國,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院長,七機部副部長,國防科委副主席,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第三屆中國科協主席,第六至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九至第十二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解放軍總裝備部科學技術委員會高級顧問,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1956年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為中國火箭飛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在套用力學、工程控制論、系統工程等諸多領域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在中國火箭飛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組織領導與推動飛速發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7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198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989年獲小羅克維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和一級勞模獎章;1999年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一 他永遠活在人民的心裡
2009年10月31日,那是個黑色的日子,華夏民族科壇上的一顆巨星隕落了,一時蒼天悲號,大地震顫,人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來到錢學森院士的靈堂,來與這位科壇泰斗的遺體告別。
大雪紛紛揚揚下個不停,灑落在長長的輓聯上,仿佛在訴說著這位科學巨匠心中幾十年來冰清玉潔的情懷,又仿佛寄託著人們對這位元勛的綿綿哀思……
8平方米的住房客廳,不曾到過錢老家的人怎能相信?這就是曾經被美國人稱為一人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的中國航天之父,幾十年來安居樂業的地方?
然而,答案是肯定的,這位龍的傳人,當初放棄了美國優厚的生活待遇,鐵著心要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來,就是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祖國人民。
幾十年來,他嘔心瀝血,腳踏實地,在中國航天這條充滿荊棘與挑戰的道路上,帶領廣大的科研人員,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創造了祖國航天的一個個奇蹟。新中國的許多第一都和他的名字緊緊地連在一起。
1960年11月5日,我國仿製的近程飛彈“1059”發射成功。
1964年6月29日,我國自行設計和研製的中近程飛彈首次發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我國飛彈核武器首次試驗成功。
1966年12月26日,我國自行研製的中程飛彈首飛試驗成功。
1970年1月30日,我國自行研製的中遠程飛彈首次飛行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一號”火箭成功地把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從此拉開了中國航天活動的序幕。
1980年5月18日,我國自行研製的遠程洲際飛彈首次全程飛行試驗成功。
1982年10月12日,我國自行研製的固體飛彈,首次在水下核潛艇上發射試驗成功。
……
這一切的一切,都與錢學森這位傑出的愛國科學家分不開。他家的牆上懸掛的“漢柏秦松骨氣商彝夏鼎精神”條幅詮釋了這位老人人生的全部意義。
錢學森老人雖然走了,但是他光輝的形象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裡,他那傑出的愛國精神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
二 接受啟蒙教育
1911年12月,錢學森降生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杭州。其父錢均夫早年東渡日本,學成歸國,在北京當時的教育部任職。
錢學森的降生,給錢均夫的一家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希望。錢均夫下決心要把兒子培養成才,為國家和人民乾一番事業。
只有3歲的錢學森就被父親帶到了北京,送進了蒙養院(幼稚園),讓其較早地接受啟蒙教育。他國小進了女師大附小。錢學森在那裡學習用功,關心集體,團結同學,勤做好事,並善於動腦,常得到老師的表揚。
錢均夫夫婦非常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長,每到星期天,就給兒子講辛亥革命的故事,講中英鴉片戰爭,講中日甲午戰爭——這些歷史故事,深深地印在錢學森幼小的心靈上。
他天真地對父親說:“我要好好讀書,將來一定要為中華民族做貢獻!”
他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讀書是為了學本領,為了祖國的前途和命運。
他天生聰穎,又喜歡閱讀自然科學類書籍和科學家傳記,他特別崇拜為人類做出過貢獻的科學家,特別是自然科學大師愛因斯坦和蘇聯十月革命的領袖列寧,並把他們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
錢均夫對兒子循循善誘,常給他買些科普書籍,讓他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遨遊,這對他的成長影響非常大。
三 在學術上超過了導師
1935年8月,錢學森告別了父母,告別了親友,告別了災難深重的祖國,與幾位學友一起,遠渡重洋,來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進了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攻讀飛機製造專業。
離開祖國的那天,他站在美國郵船的甲板上,凝望著波浪滔天的太平洋海面,聽著嘎嘎哀鳴的海鷗從頭頂掠過,心裡猶如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靜。他想到了豺狼當道、任人宰割的舊中國正在痛苦中呻吟,心裡充滿了無限的惆悵,他發誓一定要學成歸國。
麻省理工學院是美國的名牌大學,世界各地的尖子云集那裡,競爭十分激烈。錢學森在那裡爭分奪秒,勤奮學習,成績不但比美國的學生好,而且比同班的其他外國留學生也好。他樣樣出類拔萃,第二年就獲得了碩士學位。
不久,錢學森又進入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他在求知的階梯上登得比誰都快。他說:“我的故鄉遭蹂躪,祖國人民正在受苦受難。一想到這,我的心就在流血,我怎么好苟延人生呢?”
1939年,錢學森又獲得了航空、數學博士學位。這位不凡的東方學子,一下被美國校方看中,讓他留校任教。
接著他被聘為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助理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馮·卡門十分賞識錢學森的才幹,讓錢學森做他的助手。
錢學森沒有辜負導師的栽培與厚望,他在近代力學和噴氣推進方面的科學研究,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成為歐美當時頗有名望的科學家。
1949年,錢學森在異國他鄉欣悉新中國成立的訊息,激動得熱淚直流,他高興地說:“我看到了祖國的希望,我要堅決回到祖國去!”
然而,美國人是不會讓錢學森回國的,他們千方百計把錢學森軟禁了整整五年,錢學森在異國他鄉度日如年,人也憔悴了好多。
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級會談在日內瓦舉行。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我國王炳南大使按周總理指示,與美方進行了嚴正交涉,揭露了美方的卑鄙手段,迫使美國政府不得不讓錢學森離美回國。
闊別祖國20年的錢學森,在1955年10月8日,帶著家人回來了。離美時,錢學森向他的導師馮·卡門辭行。馮·卡門握著錢學森的手說:“孩子,你現在學術上已經超過了我!”
聽到此話,錢學森無比激動,他覺得這是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
四 他榮獲共和國的最高獎勵
1955年10月8日,錢學森終於衝破了美國的重重阻力,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去實踐他的報國宏圖。在他的領導和組織下,幾十年來,我國的火箭、飛彈、衛星等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使中國成了今天的航天大國。
在平時的工作中,錢學森不但身先士卒,率先垂範,經常深入到科研、生產的第一線,進行現場指導,吃苦在前,面臨危險時站在最前。
據《太空探索》雜誌記載,我國第一代洲際彈道飛彈飛行試驗,是在我國西部的大戈壁進行的,彈著點在遠離居民區的茫茫戈壁灘,生活條件極其艱苦,連生活用水也都要從遠處運進去。為了能夠掌握試驗的第一手資料,年近70歲的錢學森不顧危險和勞累,仍然親自奔赴連火箭設計人員都很少去過的彈著區。他一路風塵僕僕,不畏艱難,深入到彈著區的每個點進行觀察,為科技人員樹立了榜樣。
為了迅速發展祖國的航天事業,培養高、精、尖人才,錢學森又親自帶學生,給予悉心指導。他一生培養的人才無數。其中孔祥言、朱毅麟、李頤黎、褚桂柏四人是錢學森最早也是早期接觸最多的學生,人稱錢學森的四大弟子。四大弟子都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領域頗有知名度的專家。他們的成長都離不開錢老的精心培養和指導。
據錢學森弟子孔祥言回憶,1963年1月,中央調整從事研究發展飛彈和火箭任務的組織機構,決定將上海機電設計研究院劃歸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錢學森就急切提出由上海機電設計研究院選派四名年輕技術人員到國防部五院來,由他親自指導,開展人造衛星研究設計的先期準備工作。對選派的四名技術人員,他的要求是:兩個力學專業,一個動力推進專業,一個理論物理專業。於是,年輕有為的孔祥言等四名優秀科研人員幸運地被選拔出來,成了錢學森精心指導的弟子。
平時,雖然各自的工作都非常忙,但是錢學森還是每星期一定要指導他們一次的,每次見面兩到三個半小時,錢學森每次給他們講授“星際航行概論”、“空間飛行”、“宇宙飛行”時都是親自編寫講義和教材,他要求弟子們認真閱讀《星際航行概論》,並參加該書增訂版的修改工作,之後代替他給中國科技大學的新生們講這門課,鼓勵他們刻苦研讀這門教材,儘快掌握技術,早日為祖國效力。
錢學森給四名弟子的任務是:蒐集和學習國外人造衛星和其他太空飛行器的技術資料,跟蹤國外空間技術的動向,在此基礎上編制我國衛星和空間技術的發展規劃。
錢學森教導他們說:“對國外的資料要獨立思考,善於分析,不要人云亦云……”
錢學森對弟子們要求也特別高,不但要求他們認真聽課,還要求他們積極發言。孔祥言說:“第一次參加座談會,看到與會的都是科學界的頂尖人物,我們幾個誰也不敢發言,後來錢老就批評我們了,他真的希望我們儘快成才。不過這也是唯一的一次批評我們。”
在錢老的精心培養下,最早的四名弟子的確迅速成才了。1963年底,四人完成了《中國1964—1973年空間技術發展規劃》方案。
1964年5月,在錢學森的推動下,上海機電設計研究院以“四人小組”為骨幹又從其他研究室調了一些技術人員,成立了我國第一個衛星總體研究室——第七研究室。1966~1969年,該研究室完成了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方案設計。
錢學森的四名弟子是我國早期衛星探路的先鋒隊,而錢老是這些探路者的積極引導者、組織者、精心培育者。有人曾經問:“究竟是什麼力量讓錢老成為一代科學巨匠的?”
他的四大弟子是這樣摡括他的師父的:一是關注細節。錢老不僅在科研上特別注重每一個細節,而且他給人回信都留底稿。書寫的文字都是工工整整的,紙有點卷邊他都覺得不應該這樣。二是民主學風,這是錢老從他的導師馮·卡門那裡學過來的。馮·卡門每星期組織一次研究會或討論會,不論是專家權威,還是普通研究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這些使錢老終身受益,並把這一優良傳統傳給了無數的中國航天人。
中國航天人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熱愛祖國,無私奉獻,創造了中國航天事業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
1991年10月16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錢學森謙虛地說:“我的作用僅是滄海一粟,不過是恰逢其時做了我應做的工作罷了。”
顯然,錢學森把發展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歸功於黨,歸功於集體。這就是我們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寬闊胸襟和崇高境界。
思考題:
1.文中三個小故事各說明什麼?
2.錢學森是什麼時候回國的?他為什麼要回國?
3.寫一篇讀後感與同學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