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電號”小火輪是一艘鋼質蒸汽機動船,整個船總長23.1米、寬4.25米、總噸位41.1噸。在1949年渡江戰役中曾搭載鄧小平、陳毅渡長江,立下赫赫戰功。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在南京市博物總館。
2018年11月,國家文物局同意南京市博物總館,保護修復“京電號”小火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電號”小火輪
- 保護級別:國家一級文物
- 總長:23.1米
- 寬:4.25米
結構功能,船員配置,歷史沿革,保護修復,
結構功能
“京電號”小火輪是一艘鋼質蒸汽機動船,整個船總長23.1米、寬4.25米、總噸位41.1噸。這艘船的原配發動機是鋼質蒸汽機,後來改裝為120馬力的上海6135。主要擔負從浦口火車站往下關發電廠運送煤炭的工作。
船員配置
“京電號”小火輪船上共有16位船工,船老大黃興發、輪機長藏仁芳、大副鈕其郎、司爐吳誠聚、水手繆金泉、黃紀發、陸連雲(時年24歲,惟一在世的一位船工)。
歷史沿革
1949年4月23日,南京城中與長江岸邊已無多少國民黨守軍,其情景正如向守志將軍詩中所言:“荒唐隔江治,妄圖固金湯。天兵令一下,夜破紙糊牆。”但之前在國民黨軍的“封江”命令下,還是毀壞了南京幾乎所有的渡江船隻。
1949年4月23日下午,解放軍第35軍第104師有關人員費盡周折,終於在浦口三河鄉北橋村的江灘蘆葦叢中找到了一隻小木船。聽說解放軍要過江,船主童達興二話沒說,親自掌舵運送解放軍。因此,103師的偵察員得以抵達南岸,並與下關電廠取得聯繫。廠長韓德舉聞訊後,立即派出“封江”時巧妙保住的“京電”號小火輪。船工們聽說是接運解放軍,又激動又自豪,上船後便甩開膀子,開足鼓風機,投煤入膛,僅用一小時就將蒸汽燒足,做好了起航準備。隨著3顆綠色信號彈升起,一聲開船鈴響,“京電”號開始了它最為光榮的一次航行。載著偵察員的“京電號”抵達浦口時,部隊首長馬上決定,將“京電號”劃撥給渡江先遣隊。由於“京電號”運輸量有限,每次僅能載100多人,於是他們在船後又拉了一條長58米、載重250噸的駁船,這樣一趟就能運送1000多人。漆黑的夜空下,“京電號”不斷往返於浦口和下關之間。
整個渡江戰役中,“京電號”共運送了6000多名解放軍指戰員,其中包括鄧小平、陳毅等總前委領導,立下了赫赫戰功,被譽為“渡江第一船”。
保護修復
作為渡江戰役勝利和南京解放這兩大重要歷史事件的見證者,“京電號”小火輪算起來已是93歲高齡了。“歷經93年的風雨滄桑,雖然“京電號”依然氣勢雄偉,但如今急需要修復。
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相關負責人表示,“京電號”小火輪是國家一級文物,對它的保護一定要按一級文物的標準來做,之前他們跟文物專家、文物部門多方面聯繫,已經認真做好了保護修複方案。此前,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向社會徵集小火輪各時期的歷史照片和檔案資料,同時邀請文物修復專家研究論證,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為“京電號”制訂修繕方案,力爭讓解放南京的“渡江第一船”重現昔日風采。
2018年11月,國家文物局同意南京市博物總館,保護修復“京電號”小火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