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力谷”杯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

“中國動力谷”杯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

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於2016年5月在中南大學舉行。本屆大賽以“低碳交通”為主題,共有來自全國117所高校的301件作品報送參賽,經過專家組匿名通訊評審,來自50所高校的80件作品通過選拔進入決賽(每個競賽小組20件作品)。大賽共設一等獎8名,二等獎24名,三等獎32名,優秀獎16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動力谷”杯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
  • 頒獎時間:2016年5月22日
  • 時間:2015年12月 至 2016年5月 
  • 主辦單位:交通工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 
  • 承辦單位:中南大學 
賽事背景,參賽單位,評選規則,賽事進程,獲獎名單,

賽事背景

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NACTranS)是由教育部高等學校交通運輸與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交通工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辦的交通科技創新競賽,也是國內第一個由諸多在交通運輸工程領域擁有優勢地位的高校通力合作促成的大學生學科競賽。

參賽單位

本屆大賽邀請全國包括港澳台地區辦有交通運輸工程類相關學科本科專業的高校參加。相關專業包括交通工程、交通運輸、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道路、橋樑、隧道)或交通土建(道路與橋樑)、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物流工程、管理工程(交通運輸相關)等。

評選規則

1、參賽對象
參加本屆大賽的對象為參賽高校交通運輸工程類相關學科本科專業學生(在讀本科生組成)。
2、作品範圍
參賽作品必須是2015年第十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之後立項,2016年5月之前完成的成果。參賽作品形式包括設計圖紙、研究報告、實物模型、計算機軟體等。所有作品應為原創,填寫申報書並且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供賽後出版論文集使用。專業範圍包括交通工程、交通運輸、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道路、橋樑、隧道)或交通土建(道路與橋樑)、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物流工程、管理工程(交通運輸相關)等。
3、作品分組
根據作品研究領域分設4個競賽小組,分別為:
u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u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u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及其它;
u 大賽指定主題:軌道交通最佳化設計,包括運輸組織最佳化設計、場站最佳化設計、運輸產品最佳化設計,面向鐵路運輸、城市捷運等軌道交通領域的研究方案。
4、參賽方式
(1)學生以課題小組形式向所在學校報名參賽,每小組成員限定2-5人,大賽只接受以參賽單位名義推薦的作品,不接受個人的參賽申請。
(2)每件作品指導老師不超過2人,如作品獲獎,將在獲獎證書上刊印指導老師姓名。
(3)各參賽高校自行組織校級競賽,組織專家對本校學生提交的參賽作品進行評審和排序,並對推薦作品進行準確的競賽小組分類,於規定時間內推薦本校最多4件作品(1-3競賽小組作品不超過3件,第4競賽小組作品不超過2件,同一競賽小組作品不超過2件)給承辦學校,承辦學校名額可適當放寬,最多推薦5件作品(1-3競賽小組作品不超過4件,第4競賽小組作品不超過2件,同一競賽小組作品不超過2件)。
(4)承辦學校對提交作品組織初賽和決賽。初賽選出一定數量(根據各高校提交作品情況確定,不超過80件)作品入圍決賽。進入決賽的參賽小組需要向大賽秘書處提交作品論文,以便賽後製作論文集。

賽事進程

本次大賽主題為“綠色交通”,自2015年12月啟動,歷時6個月。全國共有117所高校報名參賽,在初賽作品報送階段共有104所高校提交了301件作品。經過專家組匿名通訊評審,來自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中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50所高校的80件作品通過選拔進入決賽。各高校學子們針對交通運輸行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給予富有創意、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參賽方向多種多樣,大賽分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和道路與鐵路工程,大賽指定主題——軌道交通最佳化設計四個專題設競賽組,從多元化角度展示學生對現代交通問題的關注和解決方案。
2016年5月22日上午,由株洲高新區冠名的“中國動力谷杯”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在長沙中南大學圓滿落幕。經過專家組兩天的決賽評選,共評出一等獎8件,二等獎24件,三等獎32件,南京理工大學、中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高校均取得優異成績。

獲獎名單

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獲獎作品
一等獎
序號
項目名稱
學校
1
共享停車-私人車位智慧型管理與共享系統
南京理工大學
2
基於社交媒體大數據的交通感知分析平台
中南大學
3
面向交通安全與節能的駕駛人狀態智慧型感知與音樂調節APP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4
基於舒適度的自動駕駛車速控制策略研究
同濟大學
5
基於廢舊橡膠氣囊的智慧型化隧道保溫技術
東南大學
6
考慮降雨強度和路面橫坡的大空隙瀝青混合料滲水性能測試裝置的研製
河海大學
7
面向旅客需求的鐵路旅程規劃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西南交通大學
8
列車伸縮式碰撞吸能裝置
中南大學
二等獎
序號
項目名稱
學校
1
基於航線最佳化的環渤海區域低碳運輸政策研究及政策效果仿真平台開發
大連海事大學
2
基於多模式個體出行感知的公共腳踏車網點布設方法與系統
北京工業大學
3
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激勵調度策略研究
同濟大學
4
貨車轉彎軌跡仿真及改進措施研究
河北工業大學
5
小型叉梳承載垂直升降式立體停車庫
東北林業大學
6
信號交叉口可變進出口車道設計
河南城建學院
7
道路會車視距延伸輔助系統研究
山東建築大學
8
基於北斗衛星導航的無人巡邏船系統設計與實現
南通大學
9
基於微波感測的道路會車預警輔助裝置
清華大學
10
基於機構學天體定位機制的全球航行定位系統
中國民航大學
11
記錄機動車跟進阻塞路口違法行為的系統和方法
大連海事大學
12
城郊道路路燈照明運行模式與智慧型控制方法研究
河南城建學院
13
城市“綠帶”——清涼道路鋪裝新材料
北京建築大學
14
新型氣泡破冰船的設計與製作
哈爾濱工程大學
15
蜂窩狀充氣式升降浮墩
解放軍理工大學
16
智慧型升降定位索力檢測裝置研究
武漢理工大學
17
網際網路+背景下的公共腳踏車新型借還系統
南京理工大學
18
水泥混凝土鋪面板底接觸狀況的主動監測方法
同濟大學
19
現代有軌電車與地面公交運行協調技術
東南大學
20
基於百度API的長沙市公交路網數據獲取與處理以及路網最佳化
長沙理工大學
21
基於大數據的廣州捷運客流擁擠度實時預測與發布
華南理工大學
22
基於時區偏差的旅客列車始發域最佳化研究
蘭州交通大學
23
非接觸式軌距測量系統
中南大學
24
動態導向標識影響下的軌道交通車站應急疏散仿真體系研究
同濟大學
三等獎
序號
項目名稱
學校
1
三峽樞紐船舶組織調度最佳化研究
武漢理工大學
2
個性化定製公交的系統設計和算法
河海大學
3
城市間公共運輸客運與物流協同運輸平台
河南理工大學
4
山地城市腳踏車助力通道設計與模擬
重慶交通大學
5
非機動車智慧型停車系統的綜合設計
西南交通大學
6
“幣來投”智慧型公交投幣箱
南昌大學
7
環形交叉口交通組織與設計
大連交通大學
8
基於城市公交毛細網鏈規劃的便捷腳踏車停放設施設計
青島理工大學
9
一種高效的車聯網信息安全認證方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0
基於多源信息和GIS的危險品運輸路徑最佳化系統
蘭州交通大學
11
基於非侵入式生理檢測的駕駛疲勞辨識方法
北方工業大學
12
LED自適應式潮汐車道轉換系統
西南交通大學
13
“環境性視色盲”自校正燈控系統
武漢理工大學
14
信號交叉口車輛同步通行模式研究
河南理工大學
15
基於車路協同的交叉口行車誘導系統設計
北方工業大學
16
基於RFID技術的應急車輛交叉口闖紅燈預警誘導系統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
17
雙臂式無避讓立體車庫
河南科技大學
18
基於富餘運力車輛調度最佳化的個性化定製“網際網路+”拼貨平台
華南理工大學
19
未來用於海上低碳運輸的智慧型帆船研究與設計
大連海事大學
20
具有節能減排功效的汽車複合式消聲器系統
東北林業大學
21
可摺疊鋼座架的設計
蘭州交通大學
22
基於大型養路機械的智慧型鐵鞋監控系統
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
23
水面橋樑探傷檢測兩棲平台的設計與研究
哈爾濱工程大學
24
一種快速輕型鏈式懸軌水上運輸方式
重慶交通大學
25
爬山火車機械系統設計
大連理工大學
26
基於WiFi定位技術的分散式交通行為識別系統
長安大學
27
基於Agent的城市軌道交通站點客流仿真系統
蘇州科技大學
28
捷運減碳最佳化設計方案-人流疏導及導航流動套用程式
香港城市大學
29
哈爾濱火車站區域廣場及交通綜合改造
哈爾濱工業大學
30
物聯網環境下的鐵路貨運集裝單元化管理模式研究
大連科技學院
31
動車組客艙快速更換模組系統概念性設計
北京工業大學
32
結合北京捷運的新型地下貨運系統ULS模型
清華大學
社會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