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世界工廠”變遷
- 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人民出版社
- 頁數:368頁
- 開本:32
- 品牌:江蘇人民出版
- 作者:張明之
- 出版日期:2009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405802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世界工廠”變遷》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張明之,1970年12月生,浙江象山人,經濟學博士。現任南京政治學院科研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200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區位競爭優勢視角下的‘世界工廠’變遷”和200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近代以來世界財富分配權控制方式的歷史變遷”。在各類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50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和複印22篇。出版專著2部。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目前主要從事發展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研究。
圖書目錄
導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文獻綜述
第一章 區位競爭優勢:一種理論假說
第一節 區位、經濟區位與經濟成長等高線
第二節 地點競爭力與國家競爭優勢的“鑽石模型”
第三節 區位競爭優勢分析框架
第四節 基於區位競爭優勢視角的世界工廠及相關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初級區位競爭優勢:以英國世界工廠為例
第一節 工業革命前夕的英國:世界工廠緣起的區位競爭優勢解析
第二節 英國世界工廠的成長與興盛
第三節 初級區位競爭優勢的停滯與喪失:英國世界工廠的衰落
第三章 中級區位競爭優勢:以美國世界製造中心為例
第一節 投資驅動、技術變革:中級區位競爭優勢的核心
第二節 投資技術伴生驅動:美國世界製造中心興起的主動因
第三節 區位競爭優勢的消解:美國世界工廠的衰落
第四章 從技術模仿-革新到持續創新:造就高級區位競爭優勢
第一節 技術模仿-革新範式主導的中階區位競爭優勢:日本世界工廠的例證
第二節 原發性創新缺失:新經濟浪潮中日本製造業的低迷
第三節 持續創新推動下的區位競爭優勢:美國製造業的戰略調整
第五章 世界工廠變遷歷程:規律、現實條件與趨勢
第一節 世界工廠的演變與特定的區位競爭優勢的變遷
第二節 全球生產體系中的世界工廠
第三節 世界工廠的發展趨勢:內涵豐富性與形式多樣性
第六章 中國“世界工廠”:區位競爭優勢的新解與理性定位
第一節 中國區位競爭優勢演變與重新解讀
第二節 中國“世界工廠”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理性定位
第七章 中國“世界工廠”的升級:展望與戰略
第一節 要素依賴型製造業、新型工業化道路與中國“世界工廠”的升級
第二節 中國“世界工廠”升級的政策戰略體系與制度保障
第三節 創新文化培育與自主創新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文獻綜述
第一章 區位競爭優勢:一種理論假說
第一節 區位、經濟區位與經濟成長等高線
第二節 地點競爭力與國家競爭優勢的“鑽石模型”
第三節 區位競爭優勢分析框架
第四節 基於區位競爭優勢視角的世界工廠及相關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初級區位競爭優勢:以英國世界工廠為例
第一節 工業革命前夕的英國:世界工廠緣起的區位競爭優勢解析
第二節 英國世界工廠的成長與興盛
第三節 初級區位競爭優勢的停滯與喪失:英國世界工廠的衰落
第三章 中級區位競爭優勢:以美國世界製造中心為例
第一節 投資驅動、技術變革:中級區位競爭優勢的核心
第二節 投資技術伴生驅動:美國世界製造中心興起的主動因
第三節 區位競爭優勢的消解:美國世界工廠的衰落
第四章 從技術模仿-革新到持續創新:造就高級區位競爭優勢
第一節 技術模仿-革新範式主導的中階區位競爭優勢:日本世界工廠的例證
第二節 原發性創新缺失:新經濟浪潮中日本製造業的低迷
第三節 持續創新推動下的區位競爭優勢:美國製造業的戰略調整
第五章 世界工廠變遷歷程:規律、現實條件與趨勢
第一節 世界工廠的演變與特定的區位競爭優勢的變遷
第二節 全球生產體系中的世界工廠
第三節 世界工廠的發展趨勢:內涵豐富性與形式多樣性
第六章 中國“世界工廠”:區位競爭優勢的新解與理性定位
第一節 中國區位競爭優勢演變與重新解讀
第二節 中國“世界工廠”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理性定位
第七章 中國“世界工廠”的升級:展望與戰略
第一節 要素依賴型製造業、新型工業化道路與中國“世界工廠”的升級
第二節 中國“世界工廠”升級的政策戰略體系與制度保障
第三節 創新文化培育與自主創新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本書源於我的博士論文,後有幸申請到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在順利通過驗收鑑定後,再修改完善而成。
在南京大學求學的三年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歲月和受益匪淺的時光。南京大學是一片富有深厚文化積澱、傳承文明和播撒希望的沃土,有機會到這所一流學府深造是我孜孜以求的願望。感謝南京大學的許多位博學、睿智的老師:洪銀興教授、劉志彪教授、范從來教授、沈坤榮教授、張二震教授、梁東黎教授、劉東教授、鄭江淮教授等等,不一而足,他們給我的不只是知識,而且是對治學的深刻反省與教益。特別感謝我的導師高波教授,他開闊的視野、紮實的功底、嚴謹的治學之風、對工作強烈的責任心常使我深深感動。高老師的諄諄教導和悉心點撥讓我受益終身。
開展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研究的兩年,是一段艱辛磨難的經歷和錘鍊淬火的實踐。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對於我不只意味著一次新的學習機會,更意味著對我以往知識結構、能力素質的全面挑戰,幫助我對經濟學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儘管有博士論文的基礎和前期研究的積澱,但“書到用時方恨少”,對框架體系的構建、主要觀點的凝鍊等仍顯捉襟見肘。令我欣慰的是,研究成果入選國家社科基金《成果要報》,有關政策建議已得到國務院有關領導的肯定性簽批,並被相關檔案吸收。
在南京大學求學的三年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歲月和受益匪淺的時光。南京大學是一片富有深厚文化積澱、傳承文明和播撒希望的沃土,有機會到這所一流學府深造是我孜孜以求的願望。感謝南京大學的許多位博學、睿智的老師:洪銀興教授、劉志彪教授、范從來教授、沈坤榮教授、張二震教授、梁東黎教授、劉東教授、鄭江淮教授等等,不一而足,他們給我的不只是知識,而且是對治學的深刻反省與教益。特別感謝我的導師高波教授,他開闊的視野、紮實的功底、嚴謹的治學之風、對工作強烈的責任心常使我深深感動。高老師的諄諄教導和悉心點撥讓我受益終身。
開展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研究的兩年,是一段艱辛磨難的經歷和錘鍊淬火的實踐。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對於我不只意味著一次新的學習機會,更意味著對我以往知識結構、能力素質的全面挑戰,幫助我對經濟學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儘管有博士論文的基礎和前期研究的積澱,但“書到用時方恨少”,對框架體系的構建、主要觀點的凝鍊等仍顯捉襟見肘。令我欣慰的是,研究成果入選國家社科基金《成果要報》,有關政策建議已得到國務院有關領導的肯定性簽批,並被相關檔案吸收。
序言
偉大實踐催生和推動著科學理論的繁榮發展。誕生於1977年的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沐浴著改革開放的第一縷春風,邁開了與科學理論創新發展同行的鏗鏘步伐。馬克思主義教員群體在這裡集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這裡高舉,政治工作生命線在這裡延伸。
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是我們的光榮使命和不懈追求。為鼓勵教研人員熱情投入理論研究,多出精品力作,多出名師大家,學院設立了“學術文庫”出版基金,資助推出軍事理論和人文社會科學兩個系列的優秀成果,分別委託軍事科學出版社和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形式,一方面促進自身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同時為繁榮國家和軍隊的科學理論研究貢獻微薄之力,使之成為展現學術繁榮的視窗、促進學術交流的平台、扶掖學術新人的搖籃。創新難免瑕疵,碰撞產生火花。文庫的出版也蘊含著成果作者的熱切期盼,渴望各方專家不吝賜教。
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是我們的光榮使命和不懈追求。為鼓勵教研人員熱情投入理論研究,多出精品力作,多出名師大家,學院設立了“學術文庫”出版基金,資助推出軍事理論和人文社會科學兩個系列的優秀成果,分別委託軍事科學出版社和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形式,一方面促進自身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同時為繁榮國家和軍隊的科學理論研究貢獻微薄之力,使之成為展現學術繁榮的視窗、促進學術交流的平台、扶掖學術新人的搖籃。創新難免瑕疵,碰撞產生火花。文庫的出版也蘊含著成果作者的熱切期盼,渴望各方專家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