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慈利縣誌,十八卷,(明)陳光前纂修,明萬曆元年(1573)刻本,收藏於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院。
基本介紹
- 書名:[萬曆]慈利縣誌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萬曆]慈利縣誌,十八卷,(明)陳光前纂修,明萬曆元年(1573)刻本,收藏於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院。
[萬曆]慈利縣誌,十八卷,(明)陳光前纂修,明萬曆元年(1573)刻本,收藏於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院。古籍級別2020年10月30日,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1...
【慈利佛教、道教】佛教和道教傳入慈利較早。據民國《慈利縣誌·寺觀》載,慈利佛教寺院始建於唐者有南嶽寺、興國寺等;道教宮觀始建於唐者有五雷山。明萬曆《慈利縣誌·叢祠》載,宋鹹淳元年(1265)在治東鐵佛寺設僧正司以領諸僧尼。縣治南紫霞觀內亦駐有“道(正)司”,是為慈利有宗教機構之始。明初先後擴...
劉甸,字德俊,慈利縣人,宋政和二年(1112年)中進士。劉甸,字德俊,慈利縣人,宋政和二年(1112年)中進士,曾任荊門軍長陵丞。其兄劉畤,字堯咨,宋紹興元年(1131年)中進士,曾任太常寺博士。明代《萬曆慈利縣誌》記載:“劉甸,字德俊,慈利縣人,荊門軍長陵丞;劉畤,慈利縣人,字堯咨,太常寺...
劉畤,字堯咨,宋紹興元年(1131年)中進士,與劉甸為兄弟進士,慈利縣人,曾任太常寺博士。據明代《萬曆慈利縣誌》記載:“劉甸,字德俊,慈利縣人,荊門軍長陵丞;劉畤,慈利縣人,字堯咨,太常寺博士。”據明萬曆《慈利縣誌》載:“慈利縣清溪書院建於紫霞觀中,宋進士劉甸、劉畤兄弟建以讀書”。
神堂灣,坐落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天子山自然保護區,一般歸於石家檐遊覽線,是武陵源名勝區中的一大禁區。據明朝萬曆年間編寫的《慈利縣誌》記載,神堂灣原名叫“神堂寨”,位於索溪峪的西部,是一塊充滿神秘感的半圓形深峪窪地。 神堂灣三面都是懸崖絕壁,只有一面山上有一道缺口,可向灣底俯瞰。你會產生一種...
慈姑縣城址 【慈姑縣城址】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前221)置慈姑縣,隸黔中郡,明萬曆《慈利縣誌》卷十附“古蹟”載:“慈姑縣按舊志在邑北二十四都,今猶有城址在,瓦礫堆積,人鹹呼為官塌雲。”官塌在今蔣家坪鄉太坪村。
江華縣誌》、(萬曆二十九年)《江華縣誌》(是志萬曆原刻本早已散失,有順治十五年刻本傳世,史事也增至順治十五年),(嘉靖)《新寧縣誌》,(嘉靖)《新化縣誌》,(嘉靖)《安化縣誌》,(嘉靖)《常德府志》,(萬曆)《桃源縣誌》,(萬曆)《慈利縣誌》,(嘉靖)《澧州志》、(萬曆)《澧紀》,(萬曆...
永州府志》、(萬曆)《寧遠縣誌》、(萬曆)《江華縣誌》、(嘉靖)《澧州志》、(萬曆)《澧紀》、(萬曆)《慈利縣誌》、(萬曆)《郴州志》等十六種,而且大半為殘缺之本。清代是湖南地方志書發展的鼎盛時期,《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主編,中華書局1985年出版)著錄中國現存方誌約八千...
庫容量26.8萬立方米,灌溉面積700畝。給排水 2011年,通津鋪鎮有自來水廠1座。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通津鋪鎮地名,據明《萬曆慈利縣誌》載:該地建有屋橋名通濟橋,並置通濟鋪。通濟鋪位於輸贏溪畔,溪上架有亭橋,亭上置匾“通津”,即通達津梁之謂,又含通往津市之意,故得名通津鋪,鎮依此而名。
明萬曆《慈利縣誌》載,周赧王墓在張家界縣西10里,“周赧王59年,秦攻周,赧王懼而朝秦獻地,遂以蠅年卒,周亦亡。蓋秦忌之,不欲其葬內地故也”。《直隸澧州志》載:“周赧王墓,縣西十五里,有赧王山,中有大冢,封殖甚高,周列小冢四十餘,或雲殉葬宮嬪也”。王右丞詩云:“蠻煙荒雨自千(...
館藏有曾國藩的日記及家書,盛宣懷的《盛尚書愚齋存稿》、《籌辦夷務始末》等出版物;寧波天一閣藏明代湖南方誌影印本:《嘉靖常德府志》、《隆慶岳州府志》、《萬曆郴州志》、《嘉靖衡州志》、《萬曆慈利縣誌》等。民國時期,有孫中山的命令、手令、書信、電稿、雜存等諸多遺墨影印件;《袁大總統文牘類編》及《...
明萬曆《慈利縣誌》載:“神堂灣名神堂寨。”相傳向王天子兵敗受傷不屈,跳入此峽谷殉難。以後,每遇大雨,谷中煙雲瀰漫,水石撞擊之聲隱隱約約,仿佛敲鑼打鼓,人喊馬嘶。當地盛傳向王未死,仍在操練兵馬。此谷為梯級深坑圓桶形,懸崖峭壁,樹木掩映,深不可測。其觀景台為一石峰,頂平,約30平方米。台上有...
甑山銀毫,產於湖南慈利縣柳林鄉甑山。甑山種茶、制茶的歷史悠久。明朝萬曆年間《慈利縣誌》載:“茶惟飯甑山有名”。茶園環境 甑山位於淒水與澧水匯合之地。據《慈利縣誌》載“飯甑山丘也,孤秀若峰,挺立淒口,蓋以狀得名矣。”明朝慈利知縣陳光前將甑山列為名山。甑山茶園土壤是石灰岩母質堆積物,分灰...
明萬曆《慈利縣誌》載:“神堂灣名神堂寨。”相傳向王天子兵敗受傷不屈,跳入此峽谷殉難。以後,每遇大雨,谷中煙雲瀰漫,水石撞擊之聲隱隱約約,仿佛敲鑼打鼓,人喊馬嘶。當地盛傳向王未死,仍在操練兵馬。此谷為梯級深坑圓桶形,懸崖峭壁,樹木掩映,深不可測。其觀景台為一石峰,頂平,約30平方米。台上有虬松12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