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內側面(medial surface of tibia)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脛骨]內側面
- 外文名:medial surface of tibia
- 所屬學科:人體解剖學
- 公布時間:2014年
[脛骨]內側面(medial surface of tibia)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脛骨]內側面(medial surface of tibia)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定義位於脛骨體內側緣和前緣之間的骨面。朝向前內方,上部寬而粗糙,為縫匠肌、股薄肌及半腱肌附著,下部隆凸。出處《人體解剖學名...
[脛骨]內側髁 [脛骨]內側髁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定義 脛骨上端膨大向內側突出所形成。 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
[脛骨]內側緣 [脛骨]內側緣(medial border of tibia)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定義 起於脛骨內側髁的後緣,向下至內踝的後緣。上部為脛側副韌帶和比目魚肌附著處。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脛骨是小腿內側的長骨,分一體兩端。脛骨近側端膨大,向兩側突出成為內側踝與外側髁。解剖結構 兩個髁上面光滑為關節面,兩髁之間為髁間區,它的中間為髁間隆起。脛骨近側端前面有一粗糙隆起稱脛骨粗隆為髕韌帶附著處。在外側髁後面有...
過早地行走使脛骨內側骨骺受力過度,造成軟骨發育紊亂導致畸形。亦有人認為本病是因非洲黑種民族喜歡將小孩背在身上,從而導致兒童兩髖外展、膝內翻,脛骨內側骨骺的壓力增加。臨床表現 本病主要表現為弓形腿。又分為嬰兒型及青少年型(6...
如骨片小,可在脛骨內髁前內面、距軟骨面2cm處向髁間隆凸即前十字韌帶附著部,鑽孔。用細鋼絲縫合骨片及斷端的韌帶,從骨孔穿出,擰緊固定於脛骨前內側預先插入的螺釘上。(3)清洗後,分層縫合切口,屈膝30°位石膏固定4~5周。
脛骨疼痛(tibia pain)非常常見,一般所說的脛骨疼痛特指炎症。脛骨內側疼痛或觸痛的部位通常在脛骨的下半段,疼痛或觸痛可能延伸到膝蓋。由於脛骨皮下組織和肌肉都較薄弱,血液供應相應也少,因此成為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脛骨疼痛多見於...
急性期多有可凹性水腫;擬小腿下段較明顯。脛骨內側面、內後緣或腓骨下端有壓痛,但壓痛點一般都與肌肉附著處無明顯關係。病程較長的患者,在脛骨內側面上常能觸摸到小結節或腫塊,壓之銳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者,可見腓骨下端膨隆。...
內側鍥形骨折成角畸形>10°;鍥形骨折伴腓骨頸骨折;骨折外翻畸形。手術步驟 手術大體步驟:①髕旁切口,切開髕骨外側關節囊及滑膜,顯露關節,再切開脛骨骨膜,顯露脛骨外髁。②復位使關節面平整,用螺栓或拉力螺釘沿脛骨橫軸方向從骨塊...
脛骨近側端前面有一粗糙隆起稱脛骨粗隆(tuberosity)為髕韌帶附著處。在外側髁後面有一圓形腓關節面與腓骨頭相關節。脛骨體橫斷面呈三角形,它的前緣和前內側面的全長位於皮下,是最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脛骨體的背面上部有一明顯斜行...
脛骨點 脛骨點(tibial(簡稱ti)):脛骨上端內側的髁內側緣上最高的點。相關概念:脛骨點高/脛骨上點高:脛骨點(ti)至地面的垂距。小腿長:從脛骨點(ti)至內踝點(sph)的 垂直 距離。
蠡溝穴是足厥陰肝經的穴位,是絡穴。定位:正坐或仰臥。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主治:脛部酸痛;月經不調,陰癢,陰挺,疝氣,睪丸腫痛;子宮內膜炎,子宮脫垂。主治:小便不利,遺尿,月經不調,帶下,下肢...
內踝高/內踝點高/內踝下點高/足高(sphyrion height [1]/height of foot,M16):內踝下點(sphy)至地面的垂距 [2]。 內踝點是脛骨內踝尖端最向下方的一點 [3];位於踝骨內側(脛側)的最遠端,而不是解剖位置的最內側點 [4]。中...
(1)深筋膜 小腿深筋膜較緻密,在脛骨內側面與骨膜相連,在外側向深面發出兩個肌間隔,前肌間隔附於腓骨前緣,後肌間隔附於腓骨後緣。小腿的前、後肌間隔,脛、腓骨及其間的骨間膜與小腿前外側區的深筋膜共同圍成前骨筋膜鞘和外側...
在脛骨關節面上有內側和外側半月形狀骨,叫半月板,其邊緣部較厚,與關節囊緊密連線,中心部薄,呈游離狀態。除邊緣部分損傷後可以自行修復外,半月板破裂後不能自行修復,半月板切除後,可由滑膜再生一個纖維軟骨性的又薄又窄的半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