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號(:)

冒號(:)

: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冒號是行文中常用標點符號之一,①英文半角作“:”;②英文全形作“:”;③中文全形作“:”;④中文半角作“:”。

通常表示提示語後的停頓或表示提示下文或總括上文。

在數學語言中:①表示兩者的比值關係,如1:2,x:y,f(x):g(y);②表示兩並量的雙點積,如ab:cd=(a·c)(b·d)。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冒號
  • 概述:提示語後的停頓提示下文總括上文
  • 性質:標點符號
  • 英文版::
定義,作用,用途,由來,使用注意,其他的用法,

定義

冒號是一種標點符號。通常表示提示語後的停頓或表示提示下文或總括上文。其中英文寫為“:”,中文寫為“:”。分為中英文半、全形冒號。

作用

⒈用在稱呼語的後面,表示提起下文。如:“同志們:現在我們開會了。”在書信、公文中常常出現。有人時常忽略稱呼語後邊的這個冒號,容易將它寫為逗號
中英文半、全形冒號中英文半、全形冒號
⒉用在“說”、“想” 、“是”、“證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詞語的後邊,表示提示下文。
例如:
他十分驚訝地說:“啊,原來是你!” 但是,當某某人說的前後都有他的原話時,那么某某人說的後面就不能用冒號,而應該用逗號。
“大橋快通車了,”他環視了一下會場說,“請大家咬緊牙關,作最後的衝刺。”
“想”、“是”、“證明”、“宣布”、“指出”、“透露”等詞後是不是就一定要用冒號,也得看情況。
例如:
⑴廠領導及時指出:“以強化管理抓節約挖潛力,以全方位節約促成成本降低,以高質量低成本開拓市場增效益”的新思路。
⑵會上,李書記指出:“廠里要實行兩項改革措施,一是持證上崗,二是脫產培訓。”
第一個例子中不能用冒號,因為“指出”的後面沒有用冒號的必要,冒號作為承啟,承啟後面所說的內容,但是整個句意表示的卻是概括,而不是論敘,中間無須作較長的停頓,如果後面的賓語部分較長,需作短暫的停頓,也只能用逗號。而第二個句子就一定要用冒號,因為它引出的下文是一串句子。像“是”、“透露”這些提示性的動詞後邊用上冒號以引出下文,引出的下文完了時,要用句號,如果用了逗號,也是錯誤的。例如:毛澤東有兩句詩:“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我從中感受到了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精神。
⒊用在總結性話語的後邊,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說。
例如: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
但是也有例外,如果句中沒有較長的停頓,就不要用冒號。
如:全市文壇三位女傑王安憶王小鷹程乃珊在一起談笑風生。有人會在“三位女傑”後面加冒號,這是錯誤的。
⒋用在需要解釋的詞語後邊,表示引出解釋或說明。例如:“話題:誠信。”“座右銘:不求最好,但求最親。”
⒌用在總括性話語的前邊,以總結上文。
例1:“想不通,九條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說就直往前沖:他就是這樣一個直性子。”
例2:有工作,說乾就乾;有問題,說亮就亮;有缺點,說改就改:他這個鋼鐵性子,指導員摸得很熟。

用途

一、用於書信、講話稿的稱呼語之後,表示提起下文 。
⑴聚卿先生:
上月晦寄一函,想達左右……(《王國維致劉聚卿》)
⑵同學們:
我們中學畢業20周年,有人建議搞一個同學聚會。……(湘仁《在老同學聚會上的發言》)
二、在採訪、辯論、座談、法庭審訊等言談的記錄中用於說話人名之後,以引出說話內容。
⑴記者:您二位一向關心中學語文教學,請談一談一個中學生怎樣才能學好語文?
秦牧:要學好語文,必須注意多讀、多寫、多思索。……
紫風:除讀好教科書外,必須進行課外閱讀。……(《秦牧吳紫風答記者問》)
⑵正方金嶺:對方請不要搞錯我的意思。我說的是不適合旅遊業,並不是說不適合發展旅遊業。
反方王雷:我看不出這兩個問題有什麼區別。(《1986年亞洲大專辯論會大決賽》)
三、用於提示性話語之後,表示提起下文。
“問/答、說、想、是、即、寫道、認為、證明、表示、指出、例如”之類動詞都可加冒號,使其具有提示性,以引出賓語。例如:
⑴問:你覺得在翻譯工作中,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
答:誰都知道,翻譯是轉述而非創作,因此譯者:⑴應該知道原作者說的是什麼;⑵能夠用另一種語言準確無誤地把原意表達出來。……(王宗炎《辨義為翻譯之本》)
⑵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葉文玲《我的“長生果”》)
⑶他心裡想著:這個女孩子完全有條件成為一個優秀的歌唱家,我幾乎犯了錯誤!(何為《第二次考試》)
⑷一般地說,作品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人物太多,故事性不強。(老舍《人物、語言及其他》)
⑸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讀過幾百部真正的小說,我決不可能寫出那八百個字。(葉文玲《我的“長生果”》)
⑹由此可見,這種觀點表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創造人。(馬克思和恩格斯《費爾巴哈》)
例句中的“問/答”“說”“想”“是”“明白”“表明”後都加了冒號。如果不強調這類動詞的提示作用,大都可用逗號代替冒號。例如:
⑺朋友有點不好意思地解釋說,買這座大房子時,孩子們還在上學,如今都成家立業了。(蕭乾《棗核》)
⑻我心想,這才是天空的真面目呢。(孫蓀《雲賦》)
⑼遺憾的是,這離京都頗近的雄關,我沒有到過。(峻青《雄關賦》)
⑽我明白了,鎮上那些老年人為什麼來坐在教室里。(都德《最後一課》)
⑾大量的事實表明,環境污染已經成為社會公害。(於湧泉《為人類創造良好的環境──介紹環境科學》)
冒號和“即”如何配合使用,需要特別說明一下。“即”相當於“就(是)”。冒號可用於“即”字後以提起下文,但不宜用於“即”字前。例如:
⑿成品圖書的質量標準分為二級,即:合格品、不合格品。(新聞出版總署《圖書質量管理規定》)
⒀這項人類社會活動兼有一系列特有的專業特性:即普遍性與特殊性,思想理論性與行為藝術性。
⒁出版物質量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多一少”,即平庸者多,創新者少;拼拼湊湊者多,自成體系者少;粗製濫造者多,精編精選者少。
例⑿“即”字前面用逗號,後面用冒號以提起下文,如果不強調提示,“即”字後的這個冒號也可不用。例⒀“即”字前的冒號可改為逗號。如果保留冒號,則要把“即”字刪去,因為冒號表示提起下文,再加表示提示的“即”就重複了。例⒁“即”字後要補充一個冒號,因為後跟帶分號的並列分句,不用冒號分隔開來,全句的結構關係便錯亂了。
⒂研究課題涉及廣闊的領域:如編輯活動的性質、特徵、社會功能及編輯管理、編輯隊伍等。
⒃古詩包括多種不同的體裁,如王維的《觀獵》,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格律嚴整,屬於律詩;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較寬,叫古風(古體詩)。
“如”的用法類似“即”,例⒂“如”字前的冒號要改為逗號,如果保留冒號,則要把“如”字刪去。例⒃的問題同⒁,“如”字後要加冒號。
四、用於總說性話語之後,引出分說
⑴我們一般提六門基礎科學:天文,地學,生物,數學,物理,化學。(錢學森《現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科學》)
⑵但一般來說,質量好的文化產品應該符合以下標準:先進的政治性、思想性;較高的知識性、學術性、藝術性;較高的文字質量和印刷裝幀質量;鮮明的特色和風格。(《出版科學》1999/1)
⑶事實和根據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到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說的。(顧頡剛《懷疑與學問》) ⑷考試委員會對陳伊玲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陳伊玲的聲音不穩定,很難造就;另一種認為可以讓她再試一試。(何為《第二次考試》)
⑸在演唱方面,她〔郭蘭英〕找到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那就是:(一)氣息的運用。以氣息丹田的方法,做到低音紮實、中音純淨、高音嘹亮而優美。(二)吐字準確而穿透力強。不用話筒,她可以把每個字送到劇場的最後一排。(三)行腔……吐納頓挫,變化多端、純熟自如。(《新聞出版報》1999.1.19)
例⑴“六門基礎科學”是總說,分說部分是並列詞,中間用逗號分隔。例⑵“標準”是總說,分說部分是並列短語,中間用分號分隔,分號也可改用逗號。例⑶“來源有兩種”是總說,分說部分是並列分句,中間用逗號分隔。例⑷“兩種意見”是總說,分說部分是並列分句,中間用分號分隔,因為有一個分號內部已包含逗號。例⑸“自己獨特的風格”是總說,分說部分由並列句構成的句群,句子有序次語,使讀者知道分說部分的範圍。
五、用於總括性話語之前,總結上文。
⑴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在化學系學習;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讀機械製造專業;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1996年《標點符號用法》)
⑵他知道露水怎么樣灑在草葉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樣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樣眨眼,月亮怎么樣笑;他知道夜間的田野怎么樣沉靜,花草樹木怎么樣酣睡;他知道小蟲們怎么樣你找我、我找你,蝴蝶們怎么樣戀愛:總之,夜間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葉聖陶《稻草人》)
⑶這就好比一人遠遠而來,最初我們只看到他穿的是長衣或短褂,然後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後又看清了他是方臉或圓臉,最後,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這時候,我們算把他全部看清了。(茅盾《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
例⑴“我們都”、例⑵“總之”和例⑶“全部”等字樣表明冒號後的話是帶總括性的,對冒號前的話──上文──作了總結。
六、用於需要解說的話語之後,表示下文是解說。
⑴首屆廣西(桂林)書市將隆重舉辦
主辦單位:廣西新聞出版局
桂林市人民政府
書市時間:1998年10月1日至5日
書市地點:桂林市體育館(《新聞出版社》1998.09.29)
⑵生活教我認識了橋:與水形影不離的過河的建築。(劉宗明《北京立交橋》)
⑶今有懇者:書籍二包、散稿一束由郵寄上,祈代保存,是所至禱。(《王力致楊樹達》)
例⑴冒號表示後面的文字是解說前面的項目的,在這裡也可用空格來代替冒號。例⑵冒號後的文字解說前面的賓語“橋”。例⑶冒號後的分句解說前面的分句,而不是解說前面的某個句子成分。
七、分隔作者和作品名稱。
許慎:《說文解字》……(《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
八、分隔標題中的主題詞和說明補充部分。
⑴中國農業方向:發展生態農業(《新華文摘》1996/3)
⑵信息消費:現代社會新潮流(《光明日報》1998.5.18)
⑶范長江:報導紅軍長征的第一人(《新華文摘》1997/2)
⑷瑞典:高稅收維持高福利(《環球時報》1998.4.26)
⑸《早年周恩來》:一部充滿魅力的佳作

由來

中國古代句讀符號中無冒號。現行標點符號中的冒號,形式和用法是從西方引進的,而名稱是使用表意詞,具有獨創性。“冒”字有“隱起”和“統括”的意思。如“冒頭”“冒子”指文章、話語的開頭部分或引子。“先說過一大篇冒頭,然後引入本體”,魯迅在《彷徨·孤獨者》所說的這句話有助於理解“冒”字的含意。冒號在 1919 年前後曾使用過多種名稱:句斷意連之號、冒號、冒引號、集點、集號、敘點、續號、敘述號、結號、綜號、兩點、爽殿、重點、扎點、可侖。胡適曾在《論句讀及文字元號》(1916年)一文中建議採用“:或”形式的冒號,所使用的名稱為“冒”。前一種是西式冒號,後一種是把西式冒號的兩個圓點改成兩個中式尖點。錢玄同在《句讀符號》(1918年)一文中建議採用的西文留種標點符號包括“‘:’冒或結”。“結”字顯然指總結上文。冒號的形式和名稱是 1919 年《請頒布新式標點符號議案》正式確定的。
8世紀末以來,西方的宗教書籍如《聖經》和《祈禱書》等常用升號表示句內較大的停頓,供誦讀經文祈禱文或唱聖詩聖歌時使用。升號形式為圓點的右上方加一挑或豆芽形曲線,如();14世紀中葉以後,圓點的上加符號也演變成圓點,升號變成雙點,即今冒號前身。英語的冒號名稱源自希臘語的kōlon。這個詞本意為“肢”(人或動物的身體的一部分),後轉成“詩歌或語句的一部分”。古羅馬修辭學家昆體良在公元 88 年寫成的修辭學著作中曾按照“長句段”的意思使用kōlon一詞。這個長句段符號,從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出版家馬努提烏斯開始用來標示介於句號和分號之間的停頓。分號之下是逗號,因為早期西文的句子較長,需要使用(.)(:)(;)(,)等四種標示語句不同結構層次的點號。英語大約從1550年起稱(:)為colon,意為“長句段符號”,在colon之下的斷句符號(;)從1644年起稱為semicolon,意為“半長句段符號”。17 世紀 40 年代英語正寫法規定以逗號(,)為停頓的基本單位,(;)和(:)表示停頓的長度分別為逗號的二倍和三倍。《英語牛津大辭典》colon條所舉 1748 年的書證為:“標示語音停頓我們如果可以自定以comma(逗號)為一,則semicolon(分號)為二,colon為三,period(句號)為四”。可見當時colon是用於句內第一層分界,semicolon則用於第二層分界。後來文風逐漸改變,短句多了,在句子內部不需要那么多的標示層級的符號,(:)被派作其他的用場──從 18 世紀晚期開始改作提示性的符號,這就是現代冒號的起源。從此以後,分號(;)變成為介於句號和逗號之間的僅有的點號,(:)的主要功能再也不是切分長句段,雖然仍有一些英國作家在連線兩個並列分句的連詞and之前加冒號,這種用法不帶普遍性。從英語colon和semicolon的詞源和用法的歷史演變,我們可知這兩種點號在現代已沒有意義上的聯繫,決不能把semicolon理解為“半冒號”。
與英語不同,法語、義大利語和俄語仿效拉丁語依照(:)的形態給它命名,稱之為“雙點”(法les deux-points/意i due punti/俄двоеточие),其用法的歷史演變和英語大致相同。上述法語名稱首見於 1590 年。這個點號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才引進漢語,所以依據它的現代意義譯成“冒號”,不可因此認為(:)這個點號在西方自古以來就一直作冒號使用。
注意漢語的冒號不同於數學的比號。比號的位置居中,如“1:2=3:6”;冒號位置靠字的右下角。分隔時分用冒號,不用比號,如“7時30分”要寫作“7:30”。西文的冒號和比號(:)的形體相同,兩點的距離比漢語冒號略寬,與一般小寫字母等高。

使用注意

⑴ 運用冒號時要注意其提示範圍。冒號提示的內容的末尾用句號。如果一個句號前的內容不全是冒號提示的,則這個冒號用得不正確。例如:
這種驚人的事實證明:人如果老想著錢, 看不到敵人的腐蝕進攻,就會走入歧途,可見這些事實是可以作為活教材的。
(句中冒號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後邊,所以用錯了。應把“歧途”後面的逗號改為句號。)
⑵ 沒有特別提示的必要就不要用冒號。如:
他表示:一定要來參加會議。(冒號應該刪去)
比賽的結果出人預料:老年隊竟打敗了青年隊。(冒號應該改為逗號)
⑶ 在句子內部,不能用冒號。如:
老師說了一聲:“下課!”就走了。(句中不能用冒號,應刪去。)
⑷ “某某說”、“某某想”等後邊常用冒號。但有時不想強調提示語,或不直接引述別人的話,則不用冒號而用逗號。如果“某某說”是在所有引文的後邊,“說”後用句號。
⑸一般說來,一句話里只適合用一個冒號。如果一個冒號範圍里又用冒號,就形成了冒號的套用。應設法避免套用冒號。如:
心理學研究表明:影響兒童心理發展有三個重要因素:遺傳、環境和教育。(前一個冒號應改為逗號;或調整語序,變更為“心理學研究表明:遺傳、環境和教育是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三個重要因素。”)

其他的用法

在英文中的用法
⒈ 冒號用於對後面內容的介紹或解釋,如 This is her plan: go shopping.
⒉ 冒號用於名單之前,特別是一個豎排的名單。
We transferred three employees to new branches:
· Tony Wang to New York City
· Mike Jackson to Tokyo
· Mark Foster to Paris
當名單橫排的時候,冒號要用在一個完整的句子之後,如 We need seven people: three students,three engineers,and a professor.
⒊ 冒號用於一個正式的引用之前。如 The professor said: “It was horrible.”
⒋ 冒號也可用於商業或正式信函的稱謂後面,如 Dear Mr. Lee:(美國英語中,信件或演說詞的稱呼語之後用冒號,而在英國英語中多用逗號。)
⒌ 冒號用於數字時間的表示,如16:45 或4:45 p.m.
⒍ 冒號用於主標題和副標題之間,如 Web Directory: World and Non-U.S. Economic Data
在C++中的用法
1.單冒號(:)用法
⑴表示機構內位域的定義(即該變數占幾個bit空間)
typedef struct
unsigned char
unsigned char
⑵構造函式後面的冒號起分割作用,是類給成員變數賦值的方法,初始化列表,更適用於成員變數的常量const型。
3) public:和private:後面的冒號,表示後面定義的所有成員都是公有或私有的,直到下一個"public:”或"private:”出現為止。"private:"為默認處理。
⑷類名冒號後面的是用來定義類的繼承。
class 派生類名 : 繼承方式 基類名
派生類的成
繼承方式:public、private和protected,默認處理是public。
2.雙冒號(::)用法
⑴表示“域操作符”
例:聲明了一個類A,類A里聲明了一個成員函式void f(),但沒有在類的聲明里給出f的定義,那么在類外定義f時,
就要寫成void A::f(),表示這個f()函式是類A的成員函式。
⑵直接用在全局函式前,表示是全局函式
例:在VC里,你可以在調用API 函數裡,在API函式名前加::
⑶表示引用成員函式及變數,作用域成員運算符
例:System::Math::Sqrt() 相當於System.Math.Sqrt()
(4)在批處理中用法:
批處理中“:”稱為標號,通常獨占一行。標號行以“:”開頭並緊跟標識符,標識符有效長度為8個字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