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地形,自然資源,人口,交通,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風景名勝,當地特產,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歷史上廣海鎮是有名的古城,被譽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是台山市最旺、最發達的商埠和漁港,也是台山市著名的革命老區。
廣海鎮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古稱“溽城”。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為台山第五區。
1945年為第八區。
1952年為二十區。
1958年稱廣海公社。
1975年析置南灣漁業公社。
1983年改廣海區、南灣區。
1985年合併為廣海區。
1986年撤區建廣海鎮。
1988年分為廣海、南灣2鎮(1988年復設南灣區,旋撤區建鎮)。
2001年,撤銷南灣鎮,併入廣海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廣海鎮共轄兩個社區:廣海城社區、環城社區,7個村:城北村、雙龍村、
靖安村、
奇石村、團村村、
中興村、漁業
鯤鵬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廣海鎮地處台山東南端,靠山近海,為台山市沿海要地。北面與端芬鎮相連,東北面與斗山鎮相接,西部與海宴毗鄰,東面與赤溪鎮接壤,南鄰南海,與上、下川島隔海相望。全鎮總面積137.92平方千米(2017年),海岸線長15公里。
氣候
廣海鎮位於
北回歸線以南,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降雨量2200毫米,最高氣溫36℃,最低氣溫7℃,夏季盛吹南風,冬季盛吹北風,夏季不酷熱,冬季不嚴寒。常年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影響廣海鎮的災害性天氣有颱風、暴雨、乾旱、冰雹、霜凍、春寒、寒露風,其中颱風、暴雨是影響廣海鎮最多、最嚴重的氣象災害。
地形
廣海鎮屬平原地形,位於台山市最大的平原和糧食產區——廣都平原。平原南邊的古城廣海,是祖國的
海防要地。
自然資源
廣海鎮有耕地面積23770畝,其中水田20934畝,旱地2836畝,山坡地和圍田較多。
廣海鎮海域遼闊,沿海沙灘線達9.05公里,擁有可開發灘涂30000多畝,灘涂面積大,海洋資源豐富,向海洋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廣海南灣港是廣東省五大漁港之一,擁有深海作業漁船400多艘,噸位13000多噸,2004年全鎮海洋捕撈總產量41472噸,海洋捕撈總產值18719萬元。廣海成為台山水產品的集散地,“廣海鹹魚”名揚海內外。
廣海鎮水力資源豐富,有水庫兩座,其中康洞水庫庫容600萬立方,小坑水庫庫容50萬立方米,兩座水庫合計庫容650萬立方米,日供水量能力達13000立方,能充分滿足目前全鎮工業用水和居民日常用水需求。
人口
廣海鎮全鎮總人口40948人(2017年),是著名僑鄉。
交通
廣海鎮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發達,是台山交通要衝。水路距香港96海里,距澳門52海里,可由廣海漁港碼頭通達世界各國和地區。陸路距台山行政中心台城38.5公里,村道水泥路四通八達,汽車可達江門、廣州和佛開高速公路。北靠廣東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距離高速公路出入口僅1公里,汽車可直達湛江或珠海。
經濟概況
綜述
廣海鎮堅持“工業強鎮、商旅旺鎮”的發展思路,發揮土地、海洋、區位、人文四大優勢,打造“一港三區三基地”發展格局(“一港”即廣海漁港,“三區”即大沙工業區、新城開發區、古城文化區,“三大產業基地”即皮革產業基地、水產品加工交易基地、休閒旅遊基地)。
2013年,廣海鎮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3136萬元,年增長超20%;實際利用外資1116.31萬美元,年增長49%;內資項目9個,註冊資本5115萬元,年增長325%;固定資產投資11100萬元,年增長16.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21億元,年增長超21%。
第一產業
截至2007年,廣海鎮耕地面積3.4萬畝(其中水田2.4畝,旱地1萬畝),農業種植農產品有水稻、花生、蔬菜、花卉、水果等。廣海鎮利用山坡旱地和海灘涂面積大的實際出發,引導農民大力發展躺魚、蝦、蟹、生豬、三鳥相結合的立體養殖業。全鎮有淡水魚塘4000多畝,鹹水養殖1萬畝,鹹水養殖是通過“公司十農戶”形式發展的,取得明顯效果。全鎮有80個三鳥場飼養量達160萬隻,生豬1萬多頭。
第二產業
廣海鎮大沙環保工業區
廣海鎮大沙環保工業區位於廣海灣華僑投資開發試驗區區域內的廣海城東部,距廣海城約一公里,東鄰廣海港,南接廣海碼頭基,北靠廣海港公路,離廣東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入口1.5公里。工業園水陸交通方便,通往珠海經濟特區只需1小時車程,往廣州也只需1小時30分鐘,水路距香港89海里、澳門54海里。該區辦廠條件優越,當地水電資源豐富,有11萬伏和22萬伏輸變電站配套供電,蓄水量高達860萬立方米的康洞水庫可供工業和生活用水,鎮內還建有幾個蓄水量共200多萬立方米的小型水庫。
大沙環保工業區規劃面積5000多畝,第一期面積1500畝,內設綠化帶、生活區等功能小區。工業區內主幹道、消防道以及污水處理區實行科學、合理安排,最適合現代工業生產要求。 該工業區是由國家環保總局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作出總環評(屬三類功能區),並經省環保局批准可以開辦皮革製品企業的被江門市人民政府定點為江門市製革行業統一規劃統一定點的工業區,也是台山市重點工程之一。
廣海鎮城西工業開發區
城西工業開發區是廣海鎮繼新華工業開發區、新城外商投資示範區、大沙環保工業區之後的第四個工業區。該工業區位於廣海城西部,距廣海城2公里,距沿海高速公路出入口1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其旁邊有省道井橫線和麻陽線公路經過。工業區占地面積1000畝,規劃完成“五通一平”。該工業區緊靠城區,生活配套方便,水電供應充足,廣海鎮主要供水管道和11萬伏變電站的高壓線路從旁邊經過。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廣海鎮完成總投資為1000萬元的靈湖寺首期修復工程,打造“中國第一菩提、嶺南千年古剎”為龍頭的古鎮文化旅遊品牌。新城區開發方面,總投資1.20億元、總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的鎮級首個封閉式電梯洋房高檔商住小區“豪家居”於2011年底開盤銷售。特色產業方面,廣海鎮建成了海鮮食街和17家高標準、無害化水產品加工企業的加工區。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全鎮有幼稚園2所、國小3所、中學1所,學生4722人,中國小專任教師291人,國小、國中入學率100%,國小升國中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廣海鎮進一步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教學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教育強鎮”成果得到鞏固。中心幼稚園通過江門市一級幼稚園評估驗收,廣海中心國小被評為台山市百批德育示範先進單位,並被中國教師研修網評為國培計畫—國小班主任教師培訓項目“優秀學校”。在市級以上學科競賽中獲獎的學生有125人,其中1名學生獲省級三等獎,13人次在藝術競賽中獲獎。教師獲得優秀輔導獎19人,其中曾翠愛老師獲“江門市優秀教師”、“廣東省山村優秀教師”和“南嶽優秀教師”光榮稱號。還有5位體育教師在台山市中國小教育論文比賽中獲獎。廣海中學先後被評為江門市一級學校、台山市文明示範學校、台山市德育先進學校。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獲廣東省、江門市、台山市級別獎勵有80人,在全市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教師獲各類榮譽稱號有38人次。
文化事業
2011年,全鎮有文化站1個、文化室68家、農家書屋9家,藏書2.6萬冊。有民間曲藝隊、文學社團5個。舉行節日文藝晚會演出32場,舉辦排球、足球、桌球、羽毛球等一系列文體娛樂活動;舉辦詩詞對聯、書法美術比賽6期。發動籌集經費1.8萬元,出版《廣海打龍船軼聞》2000冊;廣海打龍船於2008年入選江門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有“華美藝苑”大樓,收藏和展出彭天暖的雕塑和畫作供鄉親觀賞,並作為培養廣海地區美術新人的園地。編輯出版《廣海鎮志》,發行《廣海通訊》、《龍岡簡訊》等地方刊物,還創作、整理、編著《廣海史話》、《廣海民謠》、《廣海民間故事》、《溽城詩詞楹聯選》等書籍。廣海鎮有鄉村少年宮1個,是台山市唯一的國家級鄉村少年宮。
衛生事業
廣海鎮是“省衛生先進鎮”,鎮內有一級甲等醫院1所,台山市廣海鎮中心衛生院創建於1951年。是一所集醫療救治、預防保健、醫學檢驗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承擔著轄區內5萬多名民眾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
風景名勝
廣海鎮古城牆
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命湯和於瀕海築城御倭寇,洪武二十年(1387年)命都司花茂開始籌建廣海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胡大海督五營兵馬興建廣海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竣工,因南臨大海,海潮濕潤,命名“溽城”。從建城算起,廣海已有600多年歷史。
現時的古城牆只剩下東門的一段長約200米,高約7米。
溽城古剎靈湖古寺
“靈湖古寺”位於廣海城東的象山腳下,坐北向南,始建於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寺前有一開闊空地,再前有一條由海浪衝擊堆積而成的沙堤。三里多長,橫亘在蓮花、虎頭兩山之間,截水形成一湖,古時稱之為“聖塘”。附近有“龍祠”,“靈湖”向海不遠處,有兩個小島嶼,當地人稱之為“大排、小排”,島上樹木蔥蘢,隨風搖曳,狀似“靈湖古寺”的靈台香燭。
遊覽勝地海永無波公園
天順二年(1458)張通平倭大捷,寫下“海永無波”四個大字,並由徐海摩崖刻上,以寓匪患已平,海面再無寇害之意,宣示民眾祈求國泰民安的心愿,亦為獲海賊記功而作。石刻左邊有“欽差總督備倭都督張通書,巡視海盜副使徐海刻”的題款。
2002年7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海永無波”摩崖石刻(含波恬萬頃)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后宮
位於南灣紫花崗山下,又叫媽廟。是明朝末年(1638),為紀念
林默娘,由廣海民間集資興建的。1950年,南灣天后宮用作課室,開辦漁民國小。1991年,旅香港的漁民和流動漁民協會捐資重修。現“天后宮”前後有兩大殿,兩邊副廳有四間,後殿供奉天后聖母和四大金剛,兩側供奉十二金花夫人、觀音菩薩,前殿兩邊供奉財神、德福、醫靈公、地藏王等。每年,香港友誼團、花炮會都提前在農曆三月十六日回來參拜媽祖。三月廿三“娘媽誕”都舉行紀念活動。
烈女墳
位於廣海城西500米,往汶村公路右側山麓。墓碑上刻著“明烈女彭大娘墓”,墓地後枕青山,前眺碧海。
按府志所載,彭大娘是明代廣海統領彭景祥之女,自幼喪母,年十八,未婚,世居廣海城西硤石街。隆慶四年(1570),倭寇陷廣海城,父兄戰死,倭寇頭目率賊眾搜掠至彭家,見其貌美,欲施強暴,彭小姐不甘受辱,厲聲罵賊,戕賊不遂,自刎殉身。死後僵臥三日,面色如生。賊去,鄰里鄉親感其節烈而葬之。墳前立碑,上書“烈女墳”。
當地特產
廣海區邊芥蘭
台山有名的廣海特產“區邊芥蘭”,十月中旬開紿陸續上市,滿足市場需要。區邊芥蘭以空心質脆,葉嫩味甜獲得盛譽。區邊一土名叫水井東的田垌,所產芥蘭最具特色。水井東北靠區邊村,南臨蓮塘村,東接廣海城邊,形成小盆地,入冬氣候較溫和。加上土質肥沃,壤土下水源豐富,十分適宜芥蘭生長。
廣海鹹魚
廣海鹹魚是台山廣海的特產,“廣海鹹魚”的醃製方法獨特,歷史久遠。其方法是把白花、黃花等名貴鮮魚插入生鹽堆里醃製,魚頭向下,魚尾向上。適時取出後,魚身硬直、乾爽,魚肉結實、鮮明。
著名人物
劉日輪
華人慈善家劉日輪祖籍台山市廣海鎮東南里,出生在華僑世家。1985年,劉日輪先生獲得香港保良局“慈善冠軍獎”,接受香港總督的頒獎。1998年獲加拿大“司徒志芳社會貢獻服務獎”。
劉鬱南
台山籍美國華僑劉鬱南先生,一貫對家鄉的教育事業不遺餘力,他曾為家鄉月明村、東南里建立一所學校。多次出資為家鄉的合心國小、廣海中學擴建校舍、添置設備。還為家鄉鋪設了水泥路,添置了文化娛樂設施。劉鬱南先生為家鄉做了許多公益事業,深受家鄉人民的讚譽,台山市人民政府授予劉鬱南先生“振興台山貢獻獎”。
陳澤富
陳澤富是台山市廣海鎮山背鄉人,是柏寧酒店國際有限公司的主席,有“酒店大王”之稱。為了表彰陳澤富對家鄉作出的貢獻,1995年10月28日,江門市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授予他“江門市榮譽市民”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