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集鎮(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東劉集鎮)

劉集鎮(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東劉集鎮)

劉集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蚌埠市境內有兩個劉集鎮,分別是固鎮縣劉集鎮和五河縣劉集鎮,當地老百姓為了區別兩地,習慣把五河縣劉集鎮叫做東劉集,因為它位於固鎮縣劉集鎮的東邊。東劉集最西邊西楊村小張莊與固鎮縣劉集鎮邵橋村小田莊接壤。東劉集鎮位於淮河北岸,泗五靈固交界處,五固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商貿繁榮。全鎮轄21個行政村,總面積2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萬餘畝,人均耕地2.4畝。全鎮總人口6.8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集鎮
  • 別名:東劉集
  • 行政區類別: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前劉、西楊、周莊、夏集等
  • 政府駐地:劉集街道
  • 電話區號:0552
  • 郵政區碼:233333
  • 地理位置: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劉集鎮
  • 面積:200平方公里
  • 人口:6.8萬人
  • 方言:中原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固鎮火車站 蚌埠火車站
  • 車牌代碼:皖C
  • 教育:劉集中學、劉集中心國小
基本簡介,行政劃分,區位優勢,資源優勢,電力供應,工業發展,商貿市場,

基本簡介

安徽省五河縣東劉集鎮位於五河縣西北部。南靠懷洪新河,西接固鎮、北臨沱河泗縣靈壁毗鄰。全鎮轄21個行政村、13097戶、人口6.8萬人,轄區總面積211.4平方公里,耕地20萬畝,其中小城鎮人口5000人,鎮區面積3平方公里,劉集中心鎮“五縱五橫”小城鎮街道框架基本形成,並輻射帶動張集、周莊、夏集三個集市。鎮政府下設黨政辦、經濟發展辦、社會事務辦三大辦公室和財政所、文化廣播電視站、計畫生育服務所、農業綜合技術服務站、土地村建站、經濟發展中心等5個站所和10多個條條住鎮機關單位,現有在編工作人員68名。

行政劃分

1、劉集村
劉集村是東劉集鎮政府所在地,是東劉集鎮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劉張公路及澮河、沱河、引河南北向穿村而過。目前全村共有558戶,人口2556人,耕地面積6200畝,有8個村民小組,其中黨員61人,村民代表30人,以農業生產為主。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4700元。
2005年以來,在劉集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廣大幹部民眾立足本村實際,大力推廣瓜套棉技術,大大提高了農民經濟收入。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新農村建設和街道建設也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劉集村正延著生產發展、農民增收、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的道路發展。
2、小吳村
小吳村與劉集村交接,是東劉集鎮第一、第二敬老院的所在地。全村共720戶,人口3000人,耕地面積9041畝,有9個村民小組,45名村民代表,51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6330元。
近年來在上級農業調整產業結構政策指引下,在黨中央惠民政策感召下,該村兩委根據本村的自然特點、地域優勢、狠抓養鴨業,養殖大戶有4家,存欄都在200多頭,存欄每戶1000多隻以上,把發展養殖業作為村裡的支柱產業,大力提倡和發展規模養殖,使廣大民眾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西楊村
西楊村共750戶,人口3553人,耕地面積8431畝,有11個村民小組,43名村民代表、35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5488元。
4、小李村
小李村位於劉集村西南部由原來的大車村、小李村、潘趙村三個小村合併而來。小李村現有人口33070人,共920戶,其中黨員83名,村民代表33人,耕地面積11100畝。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5130元。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經濟作物有油菜、大豆、西瓜、棉花等。
大車自然村經過最近幾年的發展,在家自主創業湧現出了一大批致富能手,為本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現在位於大車村,以建立一個大型的花生收購集散基地,覆蓋了周圍幾個鎮的花生收購。近幾年來,大車村除了花生的收購,逐漸的擴展到其它農產品的收購,如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為本村的致富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大車自然村不僅是一個大型的農產品收購基地,還湧現了一批致富帶頭人,為了帶領更多的村民富裕起來起到了模範作用。這些致富能人有從事養殖業的,有從事建材門窗加工的,還有的辦起了農產品加工廠。為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5、盧圩村
盧圩村共560戶、2800人,耕地面積8000畝,有10個村民小組,28名村民代表,66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3460元。
6、蔡圩村
蔡圩村共450戶、2094人,耕地面積5398畝,有8個村民小組,23名村民代表、 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3200元。
7、樓張村
樓張村共634戶、3440人,耕地面積5915畝,有7個村民小組,32名村民代表、 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3050元。
8、前梁村
前梁村共680戶、3100人,耕地面積6300畝,有11個村民小組,30名村民代表、 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740元。
9、周莊村:
周莊村共1000戶、4800人,耕地面積8531畝,有12個村民小組,43名村民代表、 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3540元。
10、武圩村
武圩村共636戶、2636人,耕地面積4525畝,有7個村民小組,23名村民代表、 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4550元。
11、喬集村
喬集村共830戶、3900人,耕地面積8640畝,有11個村民小組,35 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4615元。
12、張集村
張集村共397戶、1900人,耕地面積3775畝,有7個村民小組,21名村民代表、 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4470元。
13、張莊村
張莊村共720戶、2400人,耕地面積8471畝,有11個村民小組,22名村民代表、 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3830元。
14、蔣集村
蔣集村共450戶、2100人,耕地面積 6700畝,有7個村民小組,20名村民代表、 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3480元。
15、李莊村
李莊村位於劉張路西側運五路穿莊而過。是由原後李、代李、朱湖三個自然村合併而成的行政村。全村共920戶、3070人,耕地面積8000畝,有11個村民小組,30名村民代表、 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4720元。
16、沱河村
沱河村位於沱河南岸,於泗縣草溝鎮交界。我村是在2000年9月由朱圩、曹圩、大魏、莊蔣四村合併而成。現全村共600戶、2761人,土地面積6021畝,共分10村民小組, 25名村民代表,36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5610元。村主要經濟收入來原於農作物的種植,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花生等。
17、三莊村
三莊村共800戶、3554人,耕地面積7620畝,有8個村民小組,38名村民代表34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4780元。
18、夏集村
夏集村共410戶、2100人,耕地面積5021畝,有10個村民小組,25名村民代表、 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3570元。
19、姚韓村
姚韓村位於五河縣東劉集鎮最西北部。坐落在沱河南岸河灣里,與泗縣、固鎮靈璧三縣接壤。姚韓村與2000年9月由姚莊、韓莊、小馬莊三個小村合併而來。現總人口2295人,其中黨員61人,村民代表30人。村由8個村民小組組成,土地面積5411.4畝。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5010元。省道沫韓路穿村而過,成為本村的脊樑。村內修建村村通水泥路一條長達1500米。民眾日盼夜盼的修水泥路的願望終於實現了。結束了姚韓村交通不便的歷史局面。
20、大程村
大程村共600戶、2580人,耕地面積6542畝,有8個村民小組,32名村民代表37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6007元。
大程村作為第一批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截至到目前,大程新村居民點基礎設施7000平方水泥路、2500米下水道、2個公廁已完工,第一、第二排房已經建成,農戶也已入住。第三、第四排房也已開工建設。
21、王周村
王周村共610戶、2343人,耕地面積6570畝,有11個村民小組,25名村民代表32名黨員。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6400元。

區位優勢

東劉集鎮位於上海、南京、徐州等大城市經濟輻射圈內,區位優勢良好、水路陸路交通十分便捷,向東30公里接104國道和2000噸級淮河碼頭,向西30公里連京滬鐵路大動脈,向南30公里可上阜、蚌、寧高速公路,離蚌埠機場只50公里。基礎設施良好,省道五固路、韓沫路穿境而過,村村通小油路基本實現,有自來水廠4座,日供水3200噸。1所中心衛生院、2所分院。1所完全中學、3所國中、11個完小,21個教學點,在校學生7700名,擁有教師372名。建成1個省級文化活動中心,有線電視網得到改造,開通了10000門數字光纖程控電話,農戶電話普及率在80%以上。

資源優勢

東劉集鎮是五河縣的農業大鎮,2008年農業總產值達4.05億元,工業總產值達2.36億元,實現財政收入223萬元,人均純收入達3536元,
(一)勞動力資源豐富。東劉集鎮由過去張集鄉、劉集鎮合併而成,現有青壯年勞動力4.9萬人,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農村富餘勞動力較多,常年在外務工達1.5萬人,季節性務工2.5萬人,從事第三產業的達2.3萬人,務工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的30%以上。
(二)土地資源豐富。該鎮南北長24公里,東西長13公里,其中沿懷洪新河、沿沱河低洼地有3萬畝,灘涂地2萬畝,宜林壩渠550畝、四荒地5000畝。
(三)大水面資源豐富。境內有武家湖、張家湖、沙家湖等3個大湖泊,湖內水質優良,水草豐富,養殖總水面積4000畝,精養水面1500畝。
(四)農副產品資源豐富。東劉集鎮地處亞熱帶和暖帶之間,氣候特點是冬寒乾燥,夏熱多雨,日照充足,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7℃,年均降水量896.3毫米,全年日照時數在2306—2487小時之間,日照率52%。土壤為黃黑粘土,水質為深層地下水,天然優質,富含豐富礦物質,周邊環境狀況優良,絕無半點污染。近年來,該鎮重點發展優質糧油、飼料作物和高效經濟作物,建有10萬畝花生基地,年種植小麥9萬畝、玉米7萬畝,優質稻3萬畝、大麥2萬畝、油菜3萬畝和瓜套棉4萬畝,糧食總產6.3萬噸,油料總產2.81萬噸。養殖業以豬、牛、羊等家畜和雞、鴨、鵝等家禽飼養為主,並已初步形成了年出欄豬、牛、羊20萬頭,年出欄雞、鴨、鵝100萬隻的較大規模。年肉類總產達8000噸,水產品產量達2500噸,

電力供應

我鎮由華東電網供電,電力供應充足,不限電,實行分時電價,擁有35千伏高壓,供電設施齊全,現有200KVA變壓器各一台,工業用電價格每千瓦時0.56元。

工業發展

有各類工業企業43家,其中年銷售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的達3家,註冊有五河縣金土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擁有代圩輪窯廠、大程輪窯廠、喬集輪窯廠、大程預製品廠、運河預製品廠、綠源精米廠等招商引資企業12家,有周莊預製品廠、鎮預製品廠、恆大麵粉廠、超強麵粉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4家,另有賈家輪窯廠、王周輪窯廠、蔣集輪窯廠、張巷輪窯廠等正在技改,近期準備恢復生產。

商貿市場

東劉集鎮集市商貿活動興旺,有劉集、張集、周莊3等個綜合集貿市場,並建有花生、西瓜、建材3個綜合批發市場,市場年交易額在1.2億元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