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文聯合出品方
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是時候
用舌頭重新認識雲南了
!!!
作為中國最神秘
最多元的省菜
雲南美食就像新世界
精彩等待被打開
(“吃在雲南”等級測試,答對3張及以下為“一場酣暢淋漓的瞎猜”,答對3張至6張為“略懂”,答對7張及以上為“正宗雲南人”,請看下一張圖獲得答案,製圖@王申雯/星球研究所,圖片來源@樊小喆&張海鈺&萬瑞&邵靖涵&胡凱華&周勃典&視覺中國)
▼
無論何時
(俯瞰雲南綠春長街宴盛況,攝影師@饒穎)
▼
無論何地
(在“土掌房”屋頂上聚餐的雲南人,攝影師@萬誘引力)
▼
雲南人都能
吃出N種風采
看似簡單的一碗米線
(經典雲南米線圖鑑,製圖@王申雯/星球研究所,攝影師@邵靖涵&李哲&鄭益&桂金再&馬多&鮑亮)
▼
哪怕一碟蘸水
都是色香味的大全
形容詞幾乎窮盡
(雲南的N種蘸水配料,製圖@張琪/星球研究所,攝影師@曹沖林)
▼
那么
到底什麼是雲南菜?
它為何如此驚艷?
39.41萬km²天然菜場
26個民族各顯神通
3000年天下一桌
將帶你開啟“吃貨之旅”
(雲南有26個世居民族;請橫屏觀看,“100道特色美食吃遍雲南”,製圖@王申雯&高儷倩/星球研究所)
▼
01
39.41萬km²天然菜場
從高空俯瞰
這片世界堪稱
“山”的海洋
(雲南省地形示意,製圖@高儷倩/星球研究所)
▼
特別的是
地勢從西北向東南跌落
短短約960千米的直線距離內
海拔高差近7000米
形成複雜的過渡地帶
(雲南省氣候分布示意,製圖@高儷倩/星球研究所)
▼
大多數生靈
都能在如此緊湊的範圍內
尋覓適宜生存的場所
人類發揮祖傳技能獲取食材
雲南變為巨大立體化的
“天然菜場”
(雲南入菜特色蔬果,製圖@王申雯/星球研究所,攝影師@祁凱&馬多&劉樾彤&鄭益&聶鑫垚&楊紅文&顧正林&邵靖涵&樊小喆)
▼
種類數量冠絕全國的
可食用野菜、花果、香草
包括辣度是小米辣百倍
只能涮不能吃的中國最辣辣椒
在各個角落蓬勃生長
(辣椒自明代才傳入我國;下圖是中國最辣辣椒涮涮辣,物如其名一涮即辣,攝影師@周明遠)
▼
每至夏秋雨季
雲南人化身馬里奧
遊蕩林中尋找限定美味
五花八門的菌子
被爭分奪秒採摘
(每座山林都是雲南人的“天然健身場”;下圖是採摘的超大黃牛肝菌,攝影師@趣野星球)
▼
有菌中之王美譽
與蟻巢共生的雞樅菌
撐起尖尖斗笠
(雞樅菌,攝影師@熊發壽)
▼
有菌中皇后美譽
附身腐爛竹根的竹蓀
頭罩白色網紗裙
(竹蓀,攝影師@陸建樹)
▼
即使是毒菌
雲南人也不會輕易放過
識菌能力宛若
“神農轉世”
(雲南同時也是中國菌子中毒第一大省;下圖是買菌子的雲南人,圖中的見手青也是牛肝菌的一種,攝影師@饒穎)
▼
肉類的豐富程度
更是不遑多讓
特色禽畜遍布田野
(雲南“五個六”示意,“五個六”指雲南六大名豬、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雞、六大名魚,製圖@王申雯&張琪&高儷倩/星球研究所)
▼
雪山下的肉豬
喝著冰域泉水
吃著冬蟲夏草
(萌萌噠藏香豬;珍貴牛種獨龍牛,攝影師@賈翔&貪玩的潘潘)
▼
河湖中的魚蝦
多到自投羅網
可以現吃現抓
(雲南人捕魚場面,河裡的魚仿佛“犯了天條”,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尤以南部繁多的昆蟲
也沒有逃脫雲南人的食譜
成為“嘎嘣脆”的肉中翹楚
(雲南高蛋白食物油炸昆蟲,製圖@張琪/星球研究所,攝影師@鮑亮)
▼
而糧食作物
同樣產量充沛
喜光喜溫的土豆、玉米
宜冷涼的青稞、蕎麥
以及種植面積龐大的水稻
提供多樣口糧
(請橫屏觀看,元陽梯田級數最多達3700級,產出的紅米屬於世界極品,攝影師@盧文)
▼
正如當地人所言
“綠色的都是菜,會動的都是肉”
雲南不僅是我國陸地上
最豐富的“動植物王國”
也是名副其實的“山貨大省”
(在“魔幻”的雲南菜市場可以買到各種神奇食材;下圖是俯瞰忙碌的昆明菜市場,攝影師@應浩飛)
▼
不過
挑選食材僅為基礎
如何加工才是化凡為奇的
關鍵考驗
02
26個民族各顯神通
距今約1萬年前
源自四方的族群遷移而至
在相對獨立的空間演化
外加從唐代以後遷入的
藏族、蒙古族、滿族等
共26個世居民族在有限的條件下
“各顯神通”
(雲南世居少數民族分布示意,製圖@高儷倩/星球研究所)
▼
生食
當屬最簡易的吃法
將山中野菜切碎涼拌
即為高端的生態菜品
(折耳根又名魚腥草,是西南地區的“人間至味”,涼拌木瓜絲,攝影師@萬瑞&邵靖涵)
▼
他國風靡的“刺身”
不過是雲南最溫柔的品類
生豬血才是頭號猛菜
哈尼族謂之
“白旺”
每至“殺年豬”時
提前在盆中放好鹽巴
接收年豬噴出的熱血
再用筷子不斷攪動成塊
“豬血布丁”便告淬成
(視覺衝擊相較緩和的雲南涼拌生豬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大理白族的生皮
加工過程同樣行雲流水
豬毛直接用稻草燃盡
燒得豬皮半生不熟
方開膛破肚取出內臟
(大理生皮,攝影師@李貞泰)
▼
為增添滋味
混合了諸多香草
能殺菌消毒的蘸料可謂點睛靈魂
傣族更號稱每道美食
都有專屬蘸料
他們通常稱其為
“喃咪”
(部分香料抑菌效果排名,製圖@張琪/星球研究所)
▼
它的製作方法也非常特別
是為“舂[chōng]”
即用棒槌將食材搗碎
(正在舂菜的人,攝影師@樊小喆)
▼
樹番茄去皮
與芫[yán]荽[suī]、小米辣、檸檬等
高達十餘種輔料舂成泥狀
便是樹番茄喃咪
(樹番茄喃咪,攝影師@萬瑞)
▼
除此之外
抬眼可見的
花可舂、草可舂、果可舂
連魚蝦、螃蟹、蟲蛹
都是舂的對象
(傣味舂雞腳,更多菜品,攝影師@邵靖涵&楊紅文&賈翔)
▼
特別是各類生肉
若搗成肉糜與蘸料合體
便冠以“撒”之名
“苦撒”
被稱為最硬核的“撒”
底味取自牛胃中初步消化的混合物
散發著草原的泥土芬芳
(苦撒,涼拌生豬肉撒達魯、蝦撒,攝影師@萬瑞)
▼
熟食的烹飪技法
則從傳統到現代無所不包
最古老的無需炊具
全部就地取材
勞作之餘的布朗族
採摘巨大的芭蕉葉疊成容器接水
放入塗抹調料的鮮魚
然後將燒熱的卵石陸續投進
魚湯自然清香
(使用現代炊具製作的臨滄蘸水羅非魚,攝影師@劉樾彤)
▼
“燒烤”
這項高溫加熱食物
使表面發生反應
從而引爆芳香風味的方式
同樣保留古老記憶
用牛糞燒制的洋芋
回味甘甜
(昭通牛糞燒洋芋又叫“吹灰點心”,攝影師@李貞泰)
▼
用葉子包燒的牛肉
緊鎖汁水
(在雲南“萬物皆可包燒”;下圖是包燒牛肉,更多菜品,攝影師@萬瑞)
▼
火焰熱烈
激發內在香氣
有種味道直衝心魂的香茅草
常用來纏綁各種肉類
成品皮焦肉嫩香飄十里
(香茅草烤魚,攝影師@樊小喆)
▼
而當地盛產的竹類
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的拿手好菜
他們不僅用竹筒烤飯
所有手邊的食材
都能與略帶焦味的竹香奇妙碰撞
(吃完竹筒宴,收尾的一定是竹筒烤酸茶;下圖是燒竹筒飯,攝影師@錢景泰)
▼
還有日常瀰漫油香的
炒、炸、煎、溜
讓食材變幻更多口味
(素炒南瓜花,更多菜品,圖片來源@樊小喆&賈翔&視覺中國)
▼
那些
無法保鮮的剩餘食材
或結合遊牧民族經驗
用物理手段醃成臘肉
(滇西北琵琶肉,攝影師@恩主)
▼
曬成乾巴
(乾巴本是遊牧民族軍糧;下圖是涼拌牛乾巴,攝影師@張海鈺)
▼
或揉合中原特色
通過化學發酵
錘鍊出時間的厚度
能破壞食物的微生物
並不總是食物的死敵
它們可以把澱粉分解成糖
使糖變成醇香的酒
讓蛋白質也熟軟如膏
(部分發酵菌種用途示意,製圖@張琪/星球研究所)
▼
乳酸菌
正是雲南人的摯愛菌種
或許由於天氣炎熱
人們頗愛開胃消食的酸味
清洗乾淨的
薺菜、苦菜、蘿蔔、竹筍等
浸入糯米水等封壇密閉
醃酸、泡酸、漚酸
逝去的鮮美化為全新體驗
(雲南N種醃菜,製圖@張琪/星球研究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奶源富足的大理地區
用含有乳酸菌的酸漿發酵牛奶
將凝固的奶塊攤平晾乾
是為“乳扇”
(炸乳扇,攝影師@wzkdream)
▼
值得一提的是
自帶酸味的酸木瓜、生芒果等水果
無需發酵便可調酸
(雲南水果市場,攝影師@萬誘引力)
▼
還有酸味螞蟻
也被列入制酸清單
(酸螞蟻的酸味來自腹中的酸液;下圖是酸螞蟻湯鍋,攝影師@曹沖林)
▼
利用複合微生物
以及醃製與發酵兩種工藝的
另一大雲南美食
“火腿”
(火腿怎么吃?製圖@張琪/星球研究所)
▼
雖非雲南獨有
可憑藉多樣的氣候
不同的山頭風味迥異
滇東的龍慶火腿、滇中的撒壩火腿、耀南火腿
滇西的諾鄧火腿、鶴慶圓腿
都是一方名腿
(通明透亮的諾鄧火腿片,攝影師@屈文犇)
▼
最知名的宣威火腿
由人工深度按摩
按時節精確處理
歷經近一年方可告成
(宣威所在的滇東高原有乾濕兩季交替也是製作優質火腿的重要因素;下圖是正被售賣的宣威火腿,攝影師@奎濤)
▼
吃時颳去表面黴菌
切開火腿內部
瘦的紅似玫瑰
肥的白似凝脂
(蒸宣威火腿,攝影師@邵靖涵)
▼
除了豬腿
豬肝、豬肺乃至豬骨頭
都能醃製上桌
絕不浪費豬的任何部位
(正在製作吹肝的人,鶴慶吹肝,攝影師@李俊軍)
▼
看似單調的主食
吃法簡直琳琅滿目
蒸過的稻米晾涼舂爛
切塊是為餌塊
切絲是為餌絲
(潔白的餌塊,餌絲,攝影師@鄧江輝)
▼
大米經發酵磨粉
揉成麵團
放在器具中擠壓成型
是為酸漿米線
未經發酵的則為乾漿米線
(酸漿米線製作工藝,製圖@張琪/星球研究所)
▼
類似餅狀的
有糯米粉做成的魯甸粑粑
蕎麥粉做成的蕎麥粑粑
董棕樹粉做成的“阿里粑粑”
包含大量甜味餡料的官渡粑粑
以及使用上乘的起酥技法
做成的香酥掉渣的喜洲粑粑
(喜洲粑粑,更多粑粑,攝影師@樊小喆&萬瑞&馬多&黃躍達)
▼
北方的主食麵條
則在巍山人的盤中
從頭纏繞到尾
長度約達數米
(正在下面的巍山人,攝影師@范健華)
▼
以上各色美味
重新組合一鍋燉煮
又是千變萬化
(佤族的雞肉爛飯將舂菜與蒸好的白米下鍋燉煮,追求糊上加糊、爛上加爛,讓味道充分包裹口腔,攝影師@胡凱華)
▼
大放異彩
(酸辣泥鰍炸豬皮,更多菜品,攝影師@樊小喆&李哲&項玥&劉樾彤)
▼
不過
膾炙人口的美食
何止生活智慧的凝聚
它還綻放傳奇的魅力
提煉歷史的高湯
03
3000年天下一桌
於滇池東南岸
出土的大型湖濱貝丘遺址
證明距今約3000年前
古滇人便有享用“湖鮮”的風俗
戰國時期
楚將莊蹻(qiāo)率軍進入滇池地區
卻被秦軍斬斷歸路
楚軍移風易俗建立“古滇國”
(古滇國青銅貯貝器,攝影師@張艷)
▼
王侯鐘鳴鼎食
是中原美食文化迸發的見證
滇菜由民間登上高堂
從鄉野走向四海
千里江山匯聚天下一桌
(兩千年前的牛虎銅案是盛放肉祭品的禮器,攝影師@鮑亮)
▼
公元754年
生活在吐蕃與唐朝
兩大強權之間的南詔國
俘獲中原大量庖廚巧匠
促進了宮廷宴的興盛
(傳說大理巍山肉餌絲曾是宴請使者的上好美食,攝影師@周勃典)
▼
宋元時期
得益於佛教各式宗派
與蒙古軍隊帶來的伊斯蘭教傳播
佛塔寺廟遍地開花
寺院菜、清真菜獨具風采
(巍山清真面片,攝影師@顧正林)
▼
至明清時期
上百萬漢族移民浩蕩遷入
穿梭如網的商路
隨國力達到鼎盛
(雲南周邊古驛道路線示意,製圖@高儷倩/星球研究所)
▼
以速度聞名的馬幫菜
頗受腳夫旅客的青睞
(永平黃燜雞被譽為“博南古驛道速度”,類似今日肯德基,攝影師@顧正林)
▼
以奢華著稱的鹽商菜
顯露富商巨賈的財氣
(過去黑井鹽燜菜以使用大量珍貴食鹽著稱,攝影師@曹沖林)
▼
接連崛起的城鎮
點亮人間煙火
熱鬧的集會上食客如織
被譽為
“文學南滇名州”的石屏
以井水點就豆腐
豆腐宴中見百味
(石屏豆腐宴,攝影師@周勃典)
▼
被譽為
“極邊第一城”的騰衝
牛肉火鍋吃得是熱氣騰騰
瀟灑勁爽
(在騰衝與保山都小有名氣的火瓢牛肉,攝影師@曹沖林)
▼
相傳
被清軍追殺
敗逃至此的南明末代皇帝朱由榔
嘗過當地百姓奉上的食物
以餌塊與家常配菜混炒
留下了“大救駕”的美名
(此名體現了老百姓“忠君愛國”的精神;下圖是配料家家各有特色的“大救駕”,攝影師@周勃典)
▼
坐擁茶馬古道關隘的麗江
由木氏土司統治數百年
期間興儒學、開學館
諸多漢族文人被聘來教學
旅行家徐霞客雲遊而至
所吃宴席足有八十道大菜
(麗江“三疊水”是納西族木氏土司及大戶人家招待貴客的宴席,攝影師@宋暖)
▼
清末以降
列強入侵、國門洞開
這片雄踞西南的戰略要地
開設關口、修築鐵路
擴編新軍、遷入學校
不斷湧來新鮮的血液
(雲南陸軍講武堂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學校,攝影師@盧文)
▼
現代化的街區
沿交通樞紐拔地而起
各色飯館鱗次櫛比
(請橫屏觀看,昆明市區繁華夜景,攝影師@祝雲川)
▼
來自他省的有
廣幫冠生園、魯幫福順居
豫幫厚德福、京幫東興樓
來自異國的有酒吧、酒店
交匯和合的時光
衝擊著傳統滇味革新
位於昆明鳳翥[zhù]街上的麥餅店
創新性地使用奶粉黃油
製作出了香軟回甜的
“摩登粑粑”
(摩登粑粑,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建水的包宏偉夫婦
在福照街首開“培養正氣館”
不忘民主共和的精神
紀念護國運動的爆發
館中主打的建水汽鍋雞
深受昆明各界人士的追捧
(汽鍋雞,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由玉溪人開設
羊市口掛牌的德鑫園
學習廣東人吃早茶的習慣
售賣純正的雲南式早點
“過橋米線”
大碗雞湯端上
大小層疊的配料
雞片、魚片、火腿片、豌豆尖、豆腐皮等
有序擺放兩邊
外加昆明的玫瑰老鹵酒
邊燙邊吃邊飲
氛圍感與體驗感拉滿
(關於蒙自過橋米線的發源還有一段“愛情傳說”;下圖是過橋米線,攝影師@萬瑞&饒穎)
▼
這份清光緒年間
便有記載的美食終於火爆
無論軍官師生、大戶士紳還是小市民饞了
無不去德鑫園吃米線
是為當時最流行的
“米線社交”
(晨起的一碗米線,如今仍是雲南人雷打不動的堅持,一碗下肚元氣滿滿的一天便開始了;下圖是正在加湯料的豬腳米線,攝影師@孫小權)
▼
早在19世紀70年代
由宮廷御廚胡增貴創辦的合香樓
推出“火腿四兩坨”
為“滇式糕點”打出名號
(雲腿月餅,攝影師@張昭)
▼
歷代廚師與時俱進
不乏運用工業化烘焙技術
先後製作出沙琪瑪、重油雞蛋糕、玫瑰鮮花餅等
全盛時糕餅種類可達百種
(雲南知名的鮮花餅,攝影師@萬瑞)
▼
至新中國成立
整個雲南尤其是省會昆明
名廚雲集、名店薈萃
檔次最高的飯店包辦滿漢全席
享譽內外的菜品
不可細數
(甜品泡魯達,宜良烤鴨,攝影師@樊小喆&邵靖涵)
▼
如今
往日的邊城
已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
多個國際機場、國家口岸
與全球緊密相連
(國家對外口岸景洪的熱鬧景象,攝影師@李昌華)
▼
跨越時空的美味
點綴出中國最多元的
“美食大觀園”
走上街頭
從豪華裝修到大小排檔
緊跟時代潮流
(曲靖美食街,攝影師@鄧江輝)
▼
深入角落
從民俗節日到廟會慶典
傳承古樸韻味
(雪山下的麗江古城美食街,攝影師@許瑋泓)
▼
民族與摩登
浪漫與驚奇
賦予雲南菜獨特風貌
令人眼界大開
花宴
(花宴,攝影師@陳斌)
▼
菌子宴
(菌子宴,攝影師@曹沖林)
▼
殺豬宴
(彝族八大碗又稱“殺豬八劍客”,攝影師@熊發壽)
▼
孔雀宴
(孔雀宴,攝影師@萬瑞)
▼
極盡食材之能事
奉以待客最高之禮儀
民族歷史的大碰撞
猶如夜空斑斕的花火
縱使山海崎嶇
自有美食可歌
04
尾聲
過去的2023年
雲南接待遊客高達10億餘人次
永遠看不膩的風景
成為世人嚮往的
“詩和遠方”
(大理洱海風光,攝影師@楊繼培)
▼
而萬千山海之下的
萬千煙火、萬千滋味
卻鮮有人能看清全貌
(雲南雪山下的菜市場,攝影師@馬多)
▼
它雖因過於多元
未被列入八大菜系
時常被大眾忽視
但也正因如此
才造就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它的神秘
是39.41萬km²土地的
天然鮮美
(玉溪千舟捕魚場面如“天兵天將”下凡,攝影師@黃凱)
▼
它的驚奇
是26個民族
因地制宜的生活智慧
(巍山長街宴人山人海,攝影師@熊發壽)
▼
它的多彩
是3000年的
彼此包容、彼此欣賞
(雲南萬種風景下的萬種煙火,攝影師@王奕諶)
▼
這就是雲南菜
舌尖驚奇、香飄四海
用煙火濃縮天地人間
這也是雲南人
他們珍愛每一種食物
是對天地的最大敬畏
他們尊重每一種味道
是對人間的最高禮讚
本圖文聯合出品單位
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本文創作團隊
- 撰文:周彩雲
- 圖片:張釗海
- 設計:張琪&王申雯
- 地圖:高儷倩
- 審校:胡啟晨&竇婧&蘇楠&吳昕恬
- 頭圖、封面攝影師:視覺中國&趣野星球
審核專家
- 雲南大學歷史學、民族學教授 林超民
- 雲南師範大學教授 陳亞顰雲南美食作家 敢於胡亂
【參考文獻】
- [1]明慶忠,童紹玉主編.雲南地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6.08.
- [2]《雲南農業地理》編寫組編. 雲南農業地理.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1981.03.
- [3]楊艾軍主編. 昆明百年美食. 昆明:雲南美術出版社, 2011.09.
- [4]要雲著.雲南美食傳奇. 雲南出版集團:雲南美術出版社, 2022.01.
- [5]鄭殿升,李錫香,陳善春等.雲南及周邊地區野菜和野果資源[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3,14.
- [6]崔鴻偉.宣威火腿呈味肽及發酵過程中風味物質變化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23.
- [7]張瑩.幾種食用菌風味物質的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12.
- [8]丁建明執行主編. 古往今來話滇味 中國滇菜(蒙自)論壇論文集.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1.06.
星球研究所
以地理的視角,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