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廣東,你會想起什麼?
是千年商都廣州繁花似錦
還是深圳速度爭分奪秒一往無前
這或許是多數人對於廣東的認識
喧囂繁華,車水馬龍
(深圳灣落日,攝影師@龔強)
▼
但僅需要駕車3個小時
從廣州一路向西
經過平坦富饒的珠江三角洲平原
眼前的山巒愈發高大、密集
高樓與車流被甩在身後
便可見到另一個安靜的廣東
(請橫屏觀看,信宜區位示意圖,製圖@高儷倩/星球研究所)
▼
山風吹動萬畝竹林嘩嘩作響
(請橫屏觀看,信宜馬安竹海,攝影師@高超華)
▼
草原覆蓋山丘如綠浪起伏
(請橫屏觀看,信宜雞籠頂-八排頂山脈上的高山草甸和雲錦杜鵑,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密林深處林蔭蔽日若無人秘境
(信宜大霧嶺,為粵西天然森林植被保存最為完好的地區,攝影師@爭氣雞)
▼
廣東信宜
低調隱身於粵西山巒中
城在山中,滿城皆山,一山一景
(信宜城區,以山為背景,攝影師@黃品樺)
▼
如果你已疲於紅塵喧囂
那就來信宜看看
這裡的人們如何與山為鄰
造雲上山居,享山林美學
01 入雲端
直上雲端
來到海拔500米的高空
你會看到一個“山的廣東”
受萬千寵愛的大灣區不再矚目
粵東西北的山區悉數呈現
而將目光投向廣東的西部
一處明顯的隆起撐起了兩廣交界處的土地
也將信宜拉入山的世界
(信宜地形示意圖,製圖@松楠/星球研究所)
▼
信宜境內
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7座
500米以上的山峰371座
峰叢林立,舉目皆山
(信宜各類地貌面積及占比示意,製圖@東平小龍/星球研究所)
▼
雲開大山
坐落信宜西側,橫跨兩廣交界
(雲開大山石根山,攝影師@何永海)
▼
雲霧山脈
坐落信宜東側,向東立起重重屏障
最高處大田頂 海拔1703.8米
有如隆起的龜背
傲然於粵西的叢叢山巒之間
(請橫屏觀看,粵西最高峰信宜大田頂,攝影師@高超華)
▼
作為廣東獨一無二的低緯度沿海山地
信宜身處北回歸線以南
南海在100公里外
濕熱海風在不遠處蠢蠢欲動
當漫無邊際的濕熱水汽
遇上高低錯落的叢叢山巒
信宜的山林美學,自此上演
靜時
雲遮霧罩、仙氣飄飄
(四周水汽向粵西最高峰大田頂爬升,致使其西南側大霧嶺每年的冬春夏季50%的時間被大霧籠罩,全年大霧日數大於等於100天,圖為雲霧繚繞的大喊地,攝影師@MiloPhoto)
▼
動時
暴雨如注、四季聞雷
(大喊地雷暴&信宜極端降水逐月分布圖,信宜地處高丘與中山地之間,氣流爬坡、對流強,每年的4-9月,暴雨頻發,攝影師@MiloPhoto,製圖@東平小龍/星球研究所)
▼
山巒起伏,地貌參差
動靜相宜,植被各異
造就信宜錯落有致的山水景色
海拔800-1000米以上
山地草原群落覆蓋起伏的山丘
與高山湖泊一同
創造猶如阿勒泰的怡人景觀
(信宜鹿湖頂,因有野鹿到此飲水而得名,為廣東露營、徒步愛好者的寶藏路線,攝影師@高超華)
▼
海拔500-800米的中低山
杉、松、竹以及各類闊葉林覆蓋山地
信宜的山因而綠意豐沛、蓬勃茂密
(俯瞰信宜大霧嶺,大霧嶺森林覆蓋率超過98%,植被豐富,攝影師@高超華)
▼
信宜馬安村
3萬畝毛竹在溫暖濕潤的山區
紮根生長、節節高升
遂成粵西面積最大毛竹林
萬畝竹海綠濤涌動
生出中式山林的氣韻生動
(請橫屏觀看,信宜馬安竹海間的村落,仍有許多村民生活在此,攝影師@高超華)
▼
繼續向下
你看見溪流與高山狹路相逢
形成無數峽谷、瀑布
(信宜北梭村,位於大田頂北麓的村莊,四面環山,發源於大田頂的北梭河穿境而過,圖為北梭瀑布,攝影師@高超華)
▼
發源於大田頂的黃華江一路北流
在懷鄉段,江山當面對峙
信宜虎跳峽便在此處
九轉十八彎
(請橫屏觀看,黃華江虎跳峽度假區,橫跨懷鄉鎮、硃砂鎮,攝影師@高超華)
▼
峽谷幽長曲折
兩岸山林茂密,引人深思
(黃華江虎跳峽谷,位於懷鄉鎮,攝影師@黃品樺)
▼
密林深深處
自然之聲四季歡騰
小靈貓靈活輕巧
穿山甲在夜間鬼祟
東方角鴞(xiao)怒目圓睜
(廣東雲開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信宜境內,是亞熱帶向熱帶過渡的典型性和稀有性的森林生態系統,生態保護地位在廣東僅次於南嶺國家公園。圖為保護區內的東方角鴞,東方角鴞在警覺時候豎起“耳羽”有如兩個角,圖片來源@雲開山保護區,製圖@東平小龍/星球研究所)
▼
鱷蜥不動聲色,隱於林間
這個與恐龍同時期的古老生物
見證了千萬年的滄海桑田
(鱷蜥是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全球目前僅有野生鱷蜥不足1400隻,信宜保護區境內有超過200隻,攝影師@高超華,製圖@東平小龍/星球研究所)
▼
山林雨熱
造就信宜山川綠意與生靈萬物
但生活在其中的人呢?
02 見江河
文明常與江河為伴
江河的母親往往來自高山
俯瞰信宜山區
粵西桂東眾多江河從這裡發源
(信宜水系示意圖,製圖@松楠/星球研究所)
▼
南江、黃華江、鑒江
皆從信宜的高山走出,各自闖蕩
南江(羅定江)
從信宜雞籠頂發源
自南向北流,滋養羅定盆地
匯入西江而後併入珠江
(羅定江,別名南江,流經羅定市、鬱南縣,圖為信宜新寶鎮段,攝影師@沈學文)
▼
黃華江
從大田頂發源,自東南向北流
在廣西境內與北流江匯合
粵西桂東共飲一江水
(請橫屏觀看,黃華江信宜硃砂鎮段,攝影師@黃品樺)
▼
鑒江
自信宜的虎豹坑發源
從涓涓細流變為粵西沿海地區最大的河流
被粵西人民親切地稱為“母親河”
告別信宜的山川後,南下入海
(請橫屏觀看,鑒江上游幹流錦江河,為信宜的母親河,攝影師@高超華)
▼
但河流源頭往往瘦小細弱
在文明尚處矇昧的時期
山野的信宜,自然催生山野的居民
俚人
生活在粵西一帶,是信宜早期的主人
他們“喜山居,住乾欄,好銅鼓”
(信宜山間的村莊,攝影師@高超華)
▼
銅鼓響聲大、傳聲遠
作戰時鼓舞士氣,祭祀時溝通神靈
擁有銅鼓的俚人
往往為族群中的豪強
雲開大山雲海茫茫,奔雷陣陣
俚人耳聞雷響,眼觀雲海
將所見所聞刻繪於銅鼓之上
(至今信宜出土有63面銅鼓,為廣東出土銅鼓最多的地區,攝影師@胡可平,製圖@東平小龍/星球研究所)
▼
山林鼓響,斗轉星移
而後,漢文化強勢進入成為主流
以農耕為業的漢人,無意於茂密山林
河流與平原,才是他們期待的家園
兩江交匯處
衝出一片信宜少有的平地
信宜歷史上的政治、文化中心
便在此處落腳
繪就另一幅文明的圖景
(竇州古城標誌物文明門,位於鎮隆鎮,攝影師@劉晶)
▼
朗朗書聲取代山林鼓響
一處處書院寄託士子登科的願望
明嘉靖年間被貶至此的官員程文德
在信宜大興教化、遷建學宮
傾盡家財鼓勵教育
(信宜學宮,建於1354年,後因火災受毀,復建1535年,攝影師@吳昊)
▼
與此同時
明清以來,大量漢人移民入境
他們信奉耕讀傳家
沿著河流開墾農田、建立家園
(鎮隆飄色起源於明末清初,信宜漢人入境時期將飄色帶入,融合戲曲、雜技等藝術形式,在春節、元宵期間巡遊歡慶,攝影師@蔡海榮)
▼
如果一個族群倚靠平原與河流,耕作為生
那么信宜或許並不是福地洞天
晚清以來,信宜人口劇增
但卻依舊地少、地僻
只能見證著百川入海、遊子離鄉
(信宜鎮隆鎮,六雙花燈,有300多年歷史,起源於六雙村,信宜人就地取材,以竹篾為骨,以宣紙為面,在花燈上書寫祝福語,攝影師@高超華)
▼
20世紀初,一名信宜僑商李季濂
在馬來亞經營錫礦業成功
遂在馬來西亞-廣州灣(今湛江)-信宜鎮隆
沿途開設“錦綸泰”商號,自成水陸交通線
引導信宜人南渡
僅是民國十五年(1926年)
經錦綸泰下南洋的信宜鄉親多以萬計
後落地生根,繁衍出50餘萬海外僑胞
(錦綸泰商號遺址,錦綸泰原為旅店,後在此基礎上開展僑匯兌現業務,集商旅、客運、勞務輸出等業務,信宜為廣東重點僑鄉,粵西最大的僑鄉,攝影師@胡可平)
▼
多年來
許多信宜人不得不離開故土
向外尋找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向山要地、向山要路
對於被重重山巒阻擋的信宜
往往困難重重
(1992年,信宜山區鄉村開通公路前,攝影師@丘立賀,製圖@東平小龍/星球研究所)
▼
對於大量信宜人而言
告別重重山川
是長期以來的主要出路
但如今,回到山裡,或許是一種選擇
03 造山居
直至2015年底
信宜才擁有第一條高速公路
為廣東最後一批通高速的縣市之一
長期以來,與大灣區的交通不便
讓信宜成為“隱秘的角落”
而信宜也因此留住了一片難得的青山
此後
一條條高速公路翻山越嶺
有多少艱難,便見多少風光
造就“中國最美綠色高速”
(雲茂高速於2021年通車,東西連通大灣區和粵西山區,被評為“中國最美綠色高速”,沿線山高谷深,全線橋隧比為39.8%,越嶺段更是高達66.6%;線路斜穿貴子弧形斷裂帶,地質條件複雜;同時存在約2.4公里的重霧地帶,攝影師@黃品樺)
▼
如今,當我們駛入雲茂高速信宜段
仍可見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信宜全市森林覆蓋率68.28%
回看重重摺疊的山區
信宜因地處低緯度山區
境內高差懸殊,植被複雜多樣
(大田頂土壤及植被的垂直分布,製圖@東平小龍/星球研究所)
▼
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信宜幾個地區自然四季表,製圖@東平小龍/星球研究所)
▼
以山為業,大有可為
一山有一山的景致
一鎮有一鎮的物產
(信宜物產地圖,製圖@松楠/星球研究所)
▼
西南部低矮的丘陵
肆意享受低緯度的光照熱量
春夏總天數280天以上
百香果明黃耀眼
柑橘碩果纍纍
橙黃橘綠,一派熱帶景象
(正在採摘百香果的信宜果農,攝影師@胡可平)
▼
北部、中部、東部的山區
秋冬總天數超過197天
氣候與粵北的韶關相近
秋季梯田遍灑黃金,稻浪如海
(信宜貴子鎮秋風根梯田,攝影師@李康華)
▼
冬季冰掛枝頭,霧凇如雪
(信宜錢排鎮,位於信宜東部山區,圖為錢排冬季冰掛,攝影師@高超華)
▼
高山溫涼的氣候下
北梭甜柿長得碩大飽滿
皮薄肉厚,爽脆可口
(北梭甜柿,攝影師@高超華,製圖@東平小龍/星球研究所)
▼
山高林密,雲霧繚繞
信宜溫和濕潤的山區環境還滋養
金垌三嘜頂合籮茶、大成天池綠茶、合水高山茶
等多種小眾茶葉
(信宜三嘜頂,茶農採摘合籮茶,攝影師@鄭佩娟)
▼
山林之下
益智、肉桂、砂仁、佛手
……
各類藥材見縫插針生長
似待仙人採擷
(信宜南藥圖譜部分示意,製圖@東平小龍/星球研究所)
▼
而各類物產中
李子則憑藉一果之力
支撐起信宜“中國李鄉”的名頭
信宜山居百景,李子傲然居中
(信宜“銀妃李”,果大汁多,為李中上品,攝影師@劉青林,製圖@東平小龍/星球研究所)
▼
信宜所種植的李子——三華李原產粵北
適應高溫高濕,但花芽休眠又需要一定低溫
而信宜光照充足,冬季冷量適度
三華李在此紮根後,不斷馴化改良
形成獨特的信宜三華李品種
品質優、產量大
信宜也成為全國最大的縣域李生產區
(信宜三華李年產量,製圖@東平小龍/星球研究所)
▼
春夏時節
順著“最美綠色高速”雲茂高速進入信宜
一幅山居圖景徐徐展開
(信宜全域旅遊景點示意,製圖@松楠/星球研究所)
▼
一座520米長的索橋
橫跨滿山遍野的李樹
(亞洲最長人行鋼格柵格索橋520索橋,橫穿信宜三華李度假區,遊客沿“最美綠色高速”雲茂高速,經“遇見李”停車區,即可通過520索橋,進入三華李度假區,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景區化以及交通文旅高度融合,攝影師@余進輝)
▼
首先是山間木屋群落映入眼帘
初看滿山皆綠,細看處處墜果
群山環抱,果香縈繞
座座愜意木屋身處其間
酸甜爽口的李子唾手可得
(三華李度假區,攝影師@潘梓華)
▼
沿著雲茂高速一路向西
每年5、6月,李子成熟,果滿山林
在外打工的錢排人回到大山
集結全家之力採摘
盤山公路上
滿載著李子的機車往來不停
(信宜錢排鎮三華李品果節現場,果農與遊客共品李子的盛宴,攝影師@吳昊)
▼
沿著盤山公路而下
你低頭,是清澈激盪的錢排河
抬頭,是漫山李樹的青山
方恍然大悟,已至李花谷
這段狹長的河谷地帶
春季李花爛漫雪白,翩然雪海
(冬春交接時節,李花開放,攝影師@高超華)
▼
夏季李子掛滿枝頭,碩果纍纍
(三華李成熟時,果子掛滿枝頭,攝影師@高超華)
▼
店鋪、酒店、村居在河流兩岸排布
村民背靠青山,面臨綠水
以山為業,與山為鄰
(信宜山水雙合·中國李鄉,背後的山漫山遍野皆種植李樹,河岸邊隨處可見民居、酒店,圖片來源@山水雙合)
▼
青山即是靠山
碧水即是底氣
雙合村民留在如畫山水中
(雙合村,攝影師@劉青林)
▼
不遠處的李花谷深處,山路曲折
大小瀑布飛流直下
水汽氤氳,人在山中水上居
(李花谷深處,攝影師@黃品樺)
▼
馬安竹海
山中夜靜
唯有山風吹動竹林作響
與靜謐木屋同眠
(請橫屏觀看,馬安竹海夜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黃華江畔,留下村中
幽深峽谷與淳樸鄉村風光相伴
喚起桃花源記般的無限遐思
(請橫屏觀看,黃華江畔留下村,攝影師@陸波)
▼
信宜人在山中
創造特有的山林美學
數億年地質運動
為信宜帶來珍稀的饋贈南玉
如青山一般碧綠蒼翠的玉雕
精巧細緻,成為國禮
(信宜玉雕,以信宜南玉為原料,攝影師@高超華,製圖@東平小龍/星球研究所)
▼
有信宜走出的青年
潛心靜心研究牙雕,帶出一批信宜工匠
將古老、厚重的猛獁象牙
變為巧奪天工的藝術品
(信宜牙雕耗工耗時,選用可合法交易的猛獁象牙製作,攝影師@朱忠盛,製圖@東平小龍/星球研究所)
▼
將精美的牙雕帶回信宜
於偏遠山城造出目前國內
猛獁牙雕最集中的藝術館
(中國猛獁牙雕藝術館|信宜為目前國內猛獁牙雕作品最集中、工藝最複雜、藝術欣賞價值最高的藝術館,館內的牙雕選用可合法交易的猛獁象牙製作,攝影師@陳俊瑋)
▼
人因山的物產而富足安寧
山因人的克制而延綿長青
青山照拂下
有百業興旺煙火人間
(信宜竇州里文化商業墟街,取意於信宜古稱“竇州”,建築提取竇州古城內書院的山花山牆,攝影師@沈學文)
▼
更有信宜人對於青山默默的守候
村民自古以來自覺遵守 “砍四留三”
竹齡四年以上的竹子可以零散砍伐
三年以下則不能砍伐
方有萬畝竹海綠意長青
堂前屋後,男女老少皆可竹編
(信宜竹編,攝影師@蔡海榮)
▼
廣人講究因時而食,追求新鮮本味
而信宜“一山一景、一鎮一品”
信宜人享用著每一座山頭的自然饋贈
創造自然本味的時令山林生活
(信宜美食:食慣嘴撈粉、楊桃鴨、信宜古粽、懷鄉雞,攝影師@深圳美食部落&視覺中國&Jt"&匯圖網,製圖@東平小龍/星球研究所)
▼
養魚要有流水不絕沖盪
清澈山泉水從空中跌落至水塘
水流急促,水中溶氧量增加
便可得到優質家魚
肉質鮮美,口感爽滑
(氹(dàng)仔魚,信宜廣大山區民眾多年來採用山泉水塘養魚,屬高山流水養魚,正宗信宜氹仔魚養殖水質要清澈透明,且只能投餵當地特有狼尾草為主的草料,3-5年方能上市,攝影師@高超華,製圖@東平小龍/星球研究所)
▼
山區景致各異,四季物候不同
處處留心,便處處可為
這是自然慷慨的饋贈
也是信宜人的謙卑與智慧
(信宜天馬山,山間的村落,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
▼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塵網紛亂如麻剪不斷
時代洪流滾滾向前不可追
但既然留得雲海茫茫、青山依舊
就造雲上山居,享山林美學
(請橫屏觀看,馬安竹海@高超華)
▼
本文創作團隊
- 撰文:越凡
- 設計:東平小龍
- 圖片:潘晨霞
- 地圖:張松楠 高儷倩
- 審校:向不像&竇靖&高儷倩
- 封面攝影師: MiloPhoto&高超華&何永海
審核專家
-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 何業華
【參考文獻】
- [1] 信宜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信宜市志(1979-1999)[M].5.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
- [2] 宮清華,郭敏,王鈞編著 .嶺南地質地貌[M].5.廣州: 廣東省地圖出版社,2023.
- [3] 阮康佑,陳啟著 主編.信宜風采[M].1.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 [4] 楊明豪,陳啟著校注.清·光緒十七年重修信宜縣誌標點注釋本[M].5.北京:時代出版社,2004.
- [5]吳子峰.廣東信宜三華李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特產研究,2024,46(02):159-164+169.DOI:10.16720/j.cnki.tcyj.2024.057.
- [6]阮水珍,張海靖,陸青.廣東信宜特色南藥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J].中國當代醫藥,2023,30(23):42-45.
- [7]何旋.基於實施視角的國土空間規劃創新探索——以信宜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例[J].住宅與房地產,2023,(36):59-61.
- [8]鐘增球,游振東,周漢文,等.兩廣雲開隆起區基底的組成演化及其基本結構格局[J].中國區域地質,1996,(01):36-42.
- [9]雷潮,張繼焦.新古典“結構-功能論”視域下縣域經濟振興的內源性動力——以廣東信宜玉器產業為例[J].廣西職業師範學院學報,2021,33(03):24-31.
- [10]張躍峰,丘志力,李榴芬,等.信宜蛇紋石質玉石(信宜南玉)的形成及其對華南陸內造山作用的回響[C]//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地震學會,全國岩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組委會,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專業委員會.2018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五)——專題10:華南構造岩漿與成礦作用、專題11:中央造山系構造演化與複合造山過程.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廣東省地球動力作用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探查重點實驗室;,2018:3.
- [11]高一丁.雲開山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區系及植物資源[D].內蒙古農業大學,2010.
星球研究所
以地理的視角,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