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決篇第十一

鬼谷子·決篇第十一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鬼谷子》的版本,常見者有道藏本及嘉慶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鬼谷子·決篇第十一》
  • 創作年代春秋
  • 文學體裁:兵書
  • 作者:鬼谷子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為人凡決物①,必托於疑者,善其用福,惡其有患,害至於誘也,終無惑。偏②有利焉,去其利則不受也,奇之所託。若有利於善者,隱托於惡,則不受矣,致疏遠。故其有使失利,其有使離害者,此事之失③。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陽勵於一言,陰勵於二言,平素樞機以用四者,微而施之。於是度以往事④,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則決之;不用費力而易成者,可則決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為之者,可則決之;去患者,可則決之;從福⑤者,可則決之。故夫決情定疑萬事之機,以正亂治決成敗,難為者。故先王乃用蓍龜者,以自決也。

作品注釋

①決物:決斷事情。
②偏:不正。
③失:過錯、過失。
④度以往事:憑過去的事去揣度。
⑤從福:追求幸福。

作品譯文

大凡為人決斷事情,一定是因為有了疑惑。那么要解決這些,一定要藉助於有疑問的人,都希望得到幸福,而不希望得到憂患。對於那些有害的事即使有什麼東西引誘,也不要陷於迷惑。決斷應該有利益,失去利益就不會被接受,這就必須依據謀略。假設一個從事善事的人,卻在暗中做壞事,那我們就可以不接受他的言行,如此就會使雙方的關係疏遠。因此,如果容忍那些人損害自己的利益,容忍他們製造災害,那就是在決斷事情上的失誤。聖人所以能夠完成大事業的因素有五個:有用陽道來感化的,有用陰道來懲治的,有用信義來教化的,有用愛心來袒護的,有用廉潔來淨化的。君道是為守常而努力,臣道是為進取而努力;君道無為而以平明為主,臣道有為而以機要為主,所以必須運用這四者小心謹慎進行。於是猜測以前的舊事,以便和未來的新事互相驗證,再參考平素的言行,如果一致就能作出決定。於是根據過去的事加以揣度,運用將來的事情進行判斷,再以平素作為參考,可行就作出決斷;不用勞費心力就能成功,可行就作出決斷;要勞費心力遭受辛苦,然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可行就作出決斷;消除禍患,可行就作出決斷;追求幸福,可行就作出決斷,所以判定實情解決疑難是各種事物的關鍵,撥亂反正以決定成敗,是很難做到的事。所以先代君主用蓍草和龜甲來幫助自己作出決斷。

作品評析

本篇講述了六個“可決策”:明了歷史上的紛亂鬥爭,預測未來的發展變化,參考現在發生的事情,就可決策;上司美名遠播,但他現在陷於危難,可幫助決策;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成功,可以決策,雖費力勞神,但不這樣做不行,也可以決策,此時不過是下策而已;能夠為人排憂解難,則可決策;能夠使福從天降,則可決策。鬼谷子說:決策,是萬事萬物的關鍵所在。真是至理名言!鬼谷子還講了五種決策方案:有時以正大光明的德行感化人,有時以隱藏不露的機關懲罰人,有時以信義道德教導人,有時讓人民蒙蔽無知,有時讓人民樸素無欲。

作者簡介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