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藤(木蘭科植物)

血藤(木蘭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血藤為木蘭科植物翼梗五味子華中五味子的藤莖或根。為木蘭科植物,雙子葉植物藥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莖。當年生幼枝淡綠色,光滑無毛,上被白粉,五棱形,棱上具翅膜;一年以上者紫棕色,略呈方形至圓形,具狹翅或無翅,皮孔淡棕色,顯明;芽鱗卵形,宿存於小枝基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血藤
  • 別稱:大血藤、活血藤、氣藤、香石藤、鐵骨散、小血藤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木蘭科
  • :血藤
  • 分布區域:四川、湖北、貴州、廣西 
  • 拼音名:Xuè Ténɡ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用價值,化學成分,藥方節選,考 證,生藥材鑑定,收藏製法,採收儲藏,炮製方法,栽培技術,選地整地,種子種苗準備,育苗時間,播種及扦插,覆蔭澆水,

形態特徵

為木蘭科植物,雙子葉植物藥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莖。當年生幼枝淡綠色,光滑無毛,上被白粉,五棱形,棱上具翅膜;一年以上者紫棕色,略呈方形至圓形,具狹翅或無翅,皮孔淡棕色,顯明;芽鱗卵形,宿存於小枝基部。單葉互生,半革質;闊卵形或近於圓形,長9~11厘米,闊5~8厘米,先端尖尾狀或短尖尾狀,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具稀細齒;上面綠色,被少許白粉,下面淡綠,白粉較濃厚;葉柄紅色,被白粉,長2.5~5厘米。
血藤血藤

分布範圍

四川、湖北、貴州、廣西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敗毒消癰,活血通絡。
性味歸經
苦,平。
①《浙江民間草藥》:“性平,味酸澀。”
②《四川中藥志》:“性涼,味苦,無毒。”肝、大腸二經;《四川中藥志》:“入肝、大腸二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25克,研末或浸酒。外用:搗敷。
用藥忌宜
《閩東本草》:“孕婦不宜多服。”
藥物配伍
配敗醬草,清熱解毒;活血消癰,配連翹:瀉火清熱;配苦參,清熱解毒。
主 治
治急、慢性闌尾炎,風濕痹痛,赤痢,血淋,月經不調,疳積,蟲痛,跌扑損傷。

化學成分

莖含鞣質約7%。分離出五種結晶單體,經鑑定為大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胡蘿蔔甙(Daucosterol)、及谷甾醇及硬酸。 含鞣質約7.7%,並分離出5 種結晶單體,經鑑定為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胡蘿蔔甙(daucosterol)、 β-谷甾醇及硬脂酸等。

藥方節選

①治癆傷吐血,喉頭發癢,腰痛:大血藤一兩,龍膽草五錢,血膽三錢。 泡開水服。
②治貧血:大血藤一兩,小血藤三錢,金櫻根一兩,黃精四錢,石豇豆五錢。煎水服。
婦女加天青地白草一兩,白指甲花三錢;男性加左轉藤四錢。
③治吐血,筋骨疼痛,跌打損傷:大血藤一兩,小血藤一兩,杜仲一兩,木瓜一兩,五加皮一兩,雞矢藤根一兩。泡酒服。(②、③方出《重慶草藥》)。
血藤血藤
④治風濕關節痛:氣藤二兩。 煎水服。(《貴州草藥》) 、⑤治神經衰弱,胃痛:香石藤根二至三錢。 煎服。 (《雲南中草藥選》)

考 證

出自《簡易草藥》;《植物名實圖考》:“大血藤,今江西廬山多有之。蔓生,紫莖,一枝三葉,宛如一葉擘分,或半邊圓,或有角而方,無定形,光滑厚韌。根長數尺,外紫內白。有菊花心,掘出曝之,紫液津潤。浸酒一宿,艷紅如血。”
血藤血藤

生藥材鑑定

乾燥莖呈圓柱形,略彎曲,通常截成長約30厘米的段狀,直徑1~3厘米;外表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有淺的縱槽紋及明顯的橫裂紋,有時可見膨大的節部及略凹陷的枝痕或葉柄痕,栓皮常呈鱗片狀開裂,脫落處露出淡紅棕色的內皮部;質堅韌,有彈性,折斷面裂片狀,平整的橫切面,木質部黃白色,導管呈細孔狀;髓射線棕紅色,放射狀排列。氣異香,味淡微澀。以條勻、徑粗者佳。本品在華北、東北、中南地區作雞血藤使用。顯微鑑定: 莖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較老莖的木栓細胞內壁木化增厚,皮層窄,維管束約12 個,由寬狹不一的射線所間隔;韌皮部有多數含黃棕色物的分泌細胞,常切向相接,與篩管組織相間、互列成數層;束內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巨大,類圓形,直徑至370μm,常單個散列或2個並列;木纖維壁厚,髓較窄。本品薄擘組織中散有石細胞群,石細胞腔內有時含草酸鈣方晶。
血藤血藤

收藏製法

採收儲藏

8~9月採收,曬乾,除去葉片,切段或切片。
血藤血藤

炮製方法

用水浸泡,洗淨泥屑,潤透,切片,曬乾。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根據雞血藤的生長環境,可選擇海拔1600米以下,土層深厚、利於排水保墒、背風潮濕的緩坡地作為育苗的苗床地。把土深翻曬5~10天,每畝均勻施入農家肥800~1000千克、或複合肥者40~50千克作為底肥,深翻做墒後加蓋一層生土即可進行播種或扦插。

種子種苗準備

野生雞血藤的種子到秋末冬初呈暗蘭色時為成熟,可採集曬乾作為種用。扦插用種苗一般選擇一年生以上半木質化的無病害株,也可以用已有虛根的莖進行扦插。

育苗時間

實生育苗一般4月上旬至5月下旬播種。扦插育苗一般在6~8月份進行。

播種及扦插

播種前可用0.3~0.5%的高錳酸鉀浸種24小時作催芽除菌處理,浸泡後撈起涼乾,半天后可播種。一般播種的原則是:土乾種乾,土濕種濕,以利於提高出苗率。種子均勻撒播後要加蓋一層薄土。扦插苗一般長10~15厘米,插口切面要進行晾乾,使創液凝固,然後按行距20厘米打淺溝,按株距5X5定植,種苗入土2/3,與地面呈45。角,壓實。

覆蔭澆水

播種或扦插後,要用噴壺均勻的澆一次透水,不能用瓢猛澆,以防沖走種子和沖露扦插部,然後搭2.5米高防曬棚,加蓋70%的防曬網。以後根據需要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潮濕。二、移栽不論實生苗或扦插苗,種苗長到40厘米高時即可進行移栽。但一般移栽時間最好選擇在6~7月份。根據雞血藤習慣生長在深山密林、溪邊,常纏繞其它樹上的特點,栽培地最好選擇在緩坡闊葉林內,可按樹木的分布情況,在離樹根100厘米的空地開挖50X50X50厘米的定植塘,塘底加入20~30千克的腐熟農家肥做底肥,加蓋20厘米熟土,把種苗定植在塘中間,加土壓實,澆一次透水。如果沒有樹林,可以人工搭架或架設鐵絲網栽培,鐵絲間距以50厘米為宜,用水泥樁固定,高2.5米,種植株距和行距為50X150厘米。三、管理育苗期幼苗高5~10厘米時,要去弱留強,隨時清除雜草,待苗高15厘米以上時,可裝入營養袋進行培育,裝袋時取苗要小心,最好是帶土裝袋,不要傷根,同時避開高溫天氣,裝袋後仍要進行覆蔭防曬,當天澆一次透水。移栽後要加強管理,注意澆水,除草,發現死苗要及時補上,待苗長到50厘米還不便移栽時,要及時引導藤苗上樹或上架,隨後施一次追肥。雞血藤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注意排水即可防治。蟲害主要是蜘蛛,常發生在5~9月份,可用90%的敵百蟲800倍液防治,每隔7天噴灑一次,連續2~3次即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