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8世紀末19世紀初,埃及內憂外患,局勢動盪。穆罕默德·阿里迅速崛起,掌握了政權。

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他在軍事、經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引進西歐先進的科學技術,設備和人才。

這些改革,不僅鞏固了統治,也促進了埃及社會經濟的發展,改變了埃及的社會面貌,拉開了埃及近代史的序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 外文名:Mohamed Ali reform
  • 改革人物:穆罕默德·阿里
  • 改革結果:失敗
  • 改革成效:促進埃及社會經濟的發展
  • 所在的國家:埃及
相關介紹,改革背景,改革時間,改革目的,措施內容,改革性質,改革結果,改革意義,相關啟示,

相關介紹

改革背景

(一)內憂
1、馬木魯克反動勢力統治
(1)在政治上,任命各地的地方長官。
到18世紀末,架空甚至可以廢黜奧斯曼帝國派遣的帕夏,馬木路克控制政權。
(2)在經濟上,掌握包稅權,控制埃及土地,隨意向農民徵收租稅。
包稅制是改革前埃及封建社會形態的經濟基礎,它是阻礙埃及社會發展最深刻的社會因素。
(3)在軍事上,單獨組建近衛軍,爭權奪利,互相攻伐。
穆罕默德·阿里穆罕默德·阿里
馬木魯克之間的相互征戰,導致埃及的分裂和經濟的衰弱,從而給西方國家侵入埃及造成可乘之機。
馬木魯克軍事封建集團反動勢力,嚴重阻礙了埃及國家統一社會穩定,使埃及社會動盪不安。
2、奧斯曼的威脅
自16世紀初,奧斯曼帝國征服埃及,將其變為帝國的一個行省。
阿里掌權後,奧斯曼帝國準備扼殺新政權。
(二)外患
2、英國、法國的侵略危險
(1)拿破崙軍隊侵占埃及(1798年至1801年),對埃及實行殖民統治。
這在一定程度打擊了埃及的封建勢力,猛烈衝擊了埃及封建社會結構,傳播了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對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一定的誘導作用。
(2)英國為達到侵略埃及的目的,聯合奧斯曼帝國或扶持馬木路克勢力,導致埃及出現武裝割據(1801年至1803年)。
(3)雖在阿里掌權後,法軍早已撤離,也打退了英軍(1807年),但他們侵略的步伐並沒有停止,危險仍然存在。
(三)開羅起義阿里掌握統治權
1、第一(1798年)、二次(1800年)起義,是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民族鬥爭。
儘管都沒有取得成功,但在反抗鬥爭中逐漸形成的獨立民族意識,是穆罕默德·阿里崛起和改革最深刻的社會意識因素。
2、第三次起義(1804年),是反抗馬木路克暴政的鬥爭。
穆罕默德·阿里站到人民一邊,迅速崛起,掌握了對埃及的統治權。
3、1805年,阿里政權面臨嚴峻形勢。
這就使阿里知道,為鞏固新生的政權,只有進行改革,迅速增強自己的實力,才能消除危機。
於是,阿里雄心勃勃地想建立以埃及為中心的阿拉伯帝國,以取代奧斯曼帝國。

改革時間

1805年至1849年8月

改革目的

直接目的:富國強兵
根本目的:鞏固封建專制統治和對外擴張

措施內容

(一)經濟
1、農業
(1)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包稅制,沒收違規宗教地產,確立土地私有制度。
意義:有利於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2)改革賦稅制度:徵收單一的土地稅。
意義: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鬆弛,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3)興修水利。
(4)推廣改良農具。
(5)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發展經濟作物。特別是棉花,有利於農業的發展,為改革奠定經濟基礎。
2、工業
(1)發展官辦工廠,重點發展軍事工業,同時創辦民用工業。
(2)引進西歐國家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
(3)限制私營手工業生產。
意義: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和軍隊的強大,客觀上促進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埃及歷史的進步。
3、商業
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開羅、亞歷山大等城市日益繁榮。
(二)政治
1、殲滅了殘餘的馬木魯克。
2、削弱了宗教長老階層的勢力,鞏固了國家政權,為改革奠定了基礎。
3、確立高度的中央集權(設立中央機構國務會議和咨議會,建立省縣鄉村各級行政機構)。
影響:結束了埃及長期的分裂和割據局面,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實質是為了維護其封建專制集權。
(三)文化
1、創辦學校。
2、外聘專家。
3、選派留學生。
4、出版翻譯學術著作和普通讀物。
5、創辦了阿拉伯文的報紙。
意義:推動了埃及文化事業的發展,為自己培養了各類人才,傳播了西方科技文化。
(四)軍事
1、實行徵兵制。
2、加強訓練軍隊。
3、建軍校培養軍官。
4、裝備先進武器。
5、建立船隊。
意義:使得埃及的軍事實力空前提高,為對外擴張奠定了基礎。

改革性質

是有利於埃及近代化發展的封建改革(未能對生產關係和政治體制進行根本性改造)。

改革結果

19世紀40年代後期,阿里以發展經濟為核心的全面改革已告失敗。
1、內因(局限性):封建王朝的專制性和擴張性
大力壓迫剝削民眾,統治殘暴,民不聊生,起義暴動。
不斷連續的擴張,使埃及元氣大傷,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激化了社會矛盾。
這就動搖了阿里政權的根基,同時抑制了緩慢成長的埃及資本主義因素。
阿里對外擴張前後30年,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811~1831年)為前20年。
阿里打著蘇丹的旗號對外擴張,以維護帝國統一為名,採取打擊分離勢力、實行對叛逆者討伐的擴張手法,先後出兵阿拉伯半島蘇丹、希臘。
第二階段(1831~1841年)為後10年。
阿里在羽翼豐滿後,走上了直接與蘇丹正面交戰,擺脫蘇丹控制追求獨立自主的路子。
通過擴張,埃及成為事實上的獨立主權國家,且成為地跨西亞、北非的大帝國。
但長時間的對外擴張,也給帝國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2、外因:列強的插手和干涉
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的西歐,以囊括世界為己任,埃及必定成為列強擴張對象的重要選擇。
列強寧可維持腐朽的奧斯曼土耳其,也不願埃及在中東地區稱霸,以避免成為他們拓展殖民地的障礙。
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敗後,英法兩國在埃及展開了激烈的殖民爭奪,埃及淪為半殖民地。
1869年,法國人主持開挖的蘇伊士運河通航。十二萬埃及勞工為挖這條運河獻出了生命,埃及政府也應此欠下了巨額債務。
英法為爭奪運河的利益展開了鬥爭,最後英國控制了運河航運的權力。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改革意義

1、政治上:結束了埃及長期動亂、分裂、割據局面,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體制。
2、經濟上:推進了近代化進程,提高了生產力,發展了農業、商業,建立了近代工廠,使長期停滯的埃及社會煥發了生機活力,工農業生產迅速發展。
這些都為埃及的經濟獨立、制止西方資本的大規模滲透奠定了較堅實的基礎,客觀上促進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埃及歷史的進步。
3、經濟、軍事實力的增強,壯大了國力,使之成為維護獨立主權的堅強後盾。
使埃及實際上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推遲了歐洲列強侵占埃及的進程。
4、文化上: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促進了文化繁榮。
馬克思曾經對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下的埃及做出評價,稱其為“奧斯曼帝國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相關啟示

1、改革應適合國情。
2、改革應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改革要徹底。
4、改革是落後國家走向先進的橋樑,是人類文明的必經之路。
5、改革應對外開放,但不應對外擴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