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男
- 外文名:man boy
- 拼音:nán
- 部首:田
- 部外筆畫:2
- 總筆畫:7
- 五筆86:LLB
- 倉頡:WKS
- 鄭碼:KIYM
- 筆順編號:2512153
- 四角號碼:60427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7537
- 筆順:豎、橫折、橫、豎、橫、橫折鉤、撇
- 表示符號:♂
- 對義詞:女
- 造字法:會意字
漢字演變
基本字義
詳細解釋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常用詞組
男nán泥覃,越南語nam,王力《同源字典》nəm,鄭張尚芳《上古音系》nuum;英語man、male;安世高譯nām為男,支讖譯nam、康僧會譯nām為南(泥覃),男在《切韻》中為*nam。比較《切韻》男*nam和英語man,其詞首輔音和詞末輔音正好發生對調。原始姬語的男為*man。male[meIl]“adj.1.男(性)的;雄的。2.[植]雄性的,只有雄蕊的.3.男性特有的,陽剛的。4.[機]陽的,凸的,插入的。”“n.1.男子。2.雄性動物。3. [植]雄性植物。”來自於拉丁語mās‘男子,雄性動物’。牡mǔ明厚“一雄性,指禽獸。”(《辭海》:“①鳥獸的雄性。”),越南語mẫu,金尼閣meù、mù,王力《同源字典》母(明厚)mə、土tha,鄭張尚芳《上古音系》mɯw?。《說文·牛部》:“牡,畜父也。從牛土聲。”。土,鄭張尚芳《上古音系》lhaa?(透模)、l'aa?(定模)。安世高譯ḍa、竺律炎為譯ḍo、支讖譯dā、tu、dhū、支謙譯(v)ta為頭(定侯),侯厚候為同一韻母的平上去,原始姬語的牡為*mlā/*māl。牡*māl出自矛*mbāl(c)。日耳曼人將雄性生殖器比作矛,以矛喻指雄性生殖器進而指雄性。牡*māl中的-l置換成-n之*mān可視為男man,作為男人講的man和牡*māl同源。
作為‘人’講的man則和漢語‘民’同源。民mín明真“一人。二與‘神’相對”(《辭海》:“①人民。②古代泛指被統治的庶人。③泛指人或人類。”),越南語dân,金尼閣mîn,王力《同源字典》mien,鄭張尚芳《上古音系》min。《說文·民部》:“民,眾萌也。從古文之象。”支讖譯cin為真(照真)、譯ran為鄰(來真),支謙譯chan為秦(從真);原始姬語民為*mal、*mla。民*mal表明姬人以蒲類bar為民。民*mal在漢語中的發展如下:民*mal>*man>mín,民*mar在越南語中的發展如下:民*mal>*lam>dân民*mar在日耳曼語中的發展如下:民*mal+漢語奴na>古英語mann、manna、mon、monn、複數menn,古弗里斯蘭語mann、monn,古撒克遜-古高德語man,哥特語manna,古北歐語mathr; (梵語mánuš‘一個人’)。民*mal演變為現代英語man[mæn]“n。1.男人。2.人,個人,任何人。3.男子漢,男子氣概。4.人類。5.男雇員,下屬。6.(非正式)丈夫;情人。7.士兵。8.男僕。9.老兄,夥計。10.最佳人選,所需之人。11.特定歷史時期的人。12.大學生,大學校友。13.棋子。14.男隊員。”,複數men。民*mal在漢語中演變為蠻。《說文·虫部》:“蠻,南蠻,蛇種。”龍騰mjen2‘人’,民族自稱mjen;蒙山mwan2‘人’,民族自稱bjau2mwan2。
人rén日真“一人類。二別人,他人。三人民,眾人。四傑出的人才。五人品。”(《辭海》:“①人類。②指某種人。③每人,人人。④別人,他人。⑤成年人。⑥泛指民眾。⑦人才。⑧指人的品性行為。⑨人事,人世間的事情。⑩人體。”),越南語nhân,金尼閣jîn,王力《同源字典》njien,鄭張尚芳《上古音系》njin;藏書面語mi,羌miə;英語man、person['pɜ:sən]([復]people或persons)“n.1.人。2.傢伙。3.身體,人格。4.人物,角色。5.姿容,風貌;人品。6.人稱。”、people['pi:pl]“n.1.[用作復]人2.[用作復]人們。3.[用作復]人民,平民;老百姓。4.民族,種族。5.[用作復]家族。6.[用作復](舊)親屬,父母。”。《說文·人部》:“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金日磾之日磾讀mītī,為印歐語米特拉Mithra‘太陽神’之音譯,mīt譯作日、mi-音轉為日母字。民*mal>*man>min>日真之人>人rén。甲骨文之人垂手、躬身,是標準的奴才像;甲骨文之大似赳赳武夫;甲骨所貴者是‘大’而非‘人’。《說文·田部》:“男,丈夫也。從田從力,言男用力于田也。”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男”解字稱:“從田從力,……,惟甲骨文之田力為左右相併,而篆文乃上田下力也。力象原始耒形,從田從力會以耒于田中從事農耕之意。農耕乃男子之事,故以為男子之稱。”力田者,農民也;在階級社會(士農工商)中屬於農奴階層。在古代,征服者通常將被征服者民族整個變成農奴;或者將掠奪、虜獲的異族作為農奴。英語boor[buər]“n.(舊)1.粗魯無禮的人。2.農民;鄉巴佬。”表明白狄姬人以赤狄蒲類bar為農奴。蒲類bar經b>m、-r>-n音轉而成為原始姬語的男為*man。英文son[sʌn]意為“n.1.兒子。2.[用作單][長者對孩子或年輕男子的稱呼]孩子。3.子孫,男性後代。”,person可解釋為per兒子、per子孫,per為蒲類bar之音轉;英語以蒲類bar子孫為人(甲骨文之人是奴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