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V 裝甲特戰隊

z.b.V 裝甲特戰隊

“z.b.V 戰鬥隊”是德軍中一支無所不在的影子部隊。

“z.b.V”是“zur besonderen Verwendung”的縮寫,意即“特殊任務專用”。在各支“z.b.V 戰鬥隊”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國防軍統帥部諜報部門直屬第八〇〇特種教導團“布蘭登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z.b.V 裝甲特戰隊
  • 外文名:zur besonderen Verwendung
  • 國家:德國
  • 所屬:第八〇〇特種教導團“布蘭登堡”
z.b.V 意義,所含軍隊,後記,

z.b.V 意義

”z.b.V 戰鬥隊”是德軍中一支無所不在的影子部隊。
“z.b.V”是“zur besonderen Verwendung”的縮寫,意即“特殊任務專用”。在各支“z.b.V 戰鬥隊”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國防軍統帥部諜報部門直屬第八〇〇特種教導團“布蘭登堡”〔Lehr-Regiment Brandenburg z.b.V 800〕, 而它的上級第八〇〇布蘭登堡師前身則是從大德意志師在團級時代分離出來的“國防軍直屬元首警衛師”〔FGB師〕,它的標誌和大德意志師一樣是德軍鋼盔。在許多德軍部隊中都有標明“z.b.V”的特種部隊存在,比如比較小的“A、B、C、D潛水坦克營”、“巴黎坦克連”、“克里斯金森坦克排”等等。本次為大家介紹的,是“z.b.V 戰鬥隊”中一些擁有坦克的部隊,但您別以為他們的裝備有多精良——因為“z.b.V 戰鬥隊”大多數使用二線坦克、廢舊坦克或俘獲的外國坦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屬於裝備極差的二線部隊。

所含軍隊

非洲軍特種坦克營
這支部隊在一九四二年二月創建時只有連級規模,全部裝備俘獲的英軍坦克。一九四二年四月被正式編入“非洲裝甲軍司令部戰鬥隊”〔基爾戰鬥隊〕。
在物資匱乏的北非戰場,德軍實行武器拿來主義已經是家常便飯。特種坦克連不斷收集英軍“十字軍”巡航坦克和“馬蒂爾達Ⅱ”步兵坦克,為了防止友軍誤傷而在車上畫有極大的鐵十字標誌,並且懸掛納粹軍旗。非洲軍的殘存檔案中寫明“俘獲坦克原則上應全部交付該部隊”。最後該部發展為坦克營,正式名稱“貝蒂坦克營”〔Pz.Abt.Beute〕,但也被稱作“非洲軍特種坦克營”或“非洲軍俘獲坦克營”。
挪威山地軍特種坦克連
一九四二年五月全部由在法國戰役中俘獲的“霍奇基斯”坦克組成,並配置在拉普地區。其餘一切並無詳細記載。上級部隊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改稱第十九山地軍。
第一特種坦克營
一九四〇年十月作為第一裝甲師的直屬部隊成立,用途不明。同月即解散編入第一裝甲師屬下第一、二裝甲團。
第十二特種坦克連
一九四二年四月由俘獲的波蘭或法國坦克組成並在巴爾幹半島活動〔推測用途為鎮壓游擊隊〕。一九四四年四月升級為“第十二特種坦克營”。
第十八山地軍直屬特種坦克保全連
一九四二年七月從“第四十特種坦克營”中分離並成為第十八山地軍的保全連。擁有三號坦克三輛和一號坦克十五輛。一九四三年一月改稱“第四十特種坦克連”,同年七月解散。
第四十特種坦克營
最為有名的“z.b.V 裝甲特戰隊”。
德軍為了準備在一九四〇年四月九日發動侵略北歐國家的戰鬥〔代號“河川演習”〕而於一九四〇年三月八日倉促成立了這支特種部隊。由於時間很緊,因此所有人員裝備都是從現有部隊中臨時抽調後拼湊而成:原第三裝甲師第六裝甲團第六坦克連成為第一特種連,原第四裝甲師第三十五裝甲團第一坦克連成為第二特種連,第五裝甲師第十五裝甲團第五坦克連則成為第三特種連。這三個特種連當時都是“輕坦克連”,僅裝備一號、二號坦克,並且每個連只供給兩個排的坦克〔也就是說每個連都缺一個排的坦克〕。
一九四〇年四月九日,德軍按計畫發動北歐戰役。第四十特種坦克營〔缺少第三連〕配屬在昂格倫上校率領的第十一狙擊兵旅編制內入侵丹麥。但是丹麥國王缺乏決戰的勇氣,因此德軍當天便全面控制了這個小國。第四十特種坦克營所能做的只是在大街上開了一圈,平時則被當作占領軍給老百姓背後戳脊樑。
而第三特種坦克連則被派往挪威作戰,這是一場硬仗。四月十七日,實際上只有一個排兵力的第三連被直接運到挪威首都奧斯陸。這時一個難解之題出現了——在第三連抵達挪威的同時,三輛“NbFz5”多炮塔坦克也在挪威登入〔這種坦克是當時德國國產坦克中最重的,擁有三個炮塔〕。戰後的參考書中一直把這三輛坦克歸於第四十特種坦克營所有,但是實際上它們屬於另一支“z.b.V 戰鬥隊”——由霍斯特曼中尉指揮的“霍斯特曼坦克排”〔或稱“布特羅斯坦克排”〕,它們的任務是“鼓舞軍心”,但是在山地行進時有一輛發生故障阻隔了山路,最後不得不自行炸毀。鑒於這種丟人表現,德軍上級決定取消這次作戰,剩餘的兩輛“NbFz5”坦克也是在挪威淪陷後才正式歸屬第四十特種坦克營。這場鬧劇的詳情記錄在金茨編著的《Panzertruppen 1》一書中。 由於挪威軍民強烈抵抗,德軍於四月二十四日將駐紮在丹麥的另外兩個特種坦克連也徵調前往奧斯陸。第一連配屬在第一九六步兵師,向特倫海姆進軍;而這時第三連則配屬在第一六三步兵師,和第二連同一方向;第一連則直接進攻奧斯陸。
雖然這些部隊都到達了預定目標特倫海姆,但是大雪飄揚的山地戰場並不適合裝甲兵作戰。最後挪威戰役主要還是由德國山地兵總司令迪特爾〔奧地利人〕一級上將率領的山地軍以及德國海空軍來進行。因此在六月十二日德軍完全攻占挪威之前,大部分特種坦克部隊都灰溜溜地回到了奧斯陸。
一九四〇年七月,德軍將同在挪威作戰的另外兩支“z.b.V 戰鬥隊”——“瓦爾特坦克排”和“梅耶坦克排”〔各擁有一輛二號坦克、四輛一號坦克〕編成第四特種坦克連並加入第四十特種坦克營。之後該營成為駐挪威的納粹占領軍。
如前文所述,在一九四二年四月該營的一個連獨立出來成為第十八山地軍的坦克保全連。同年十二月,整個第四十特種坦克營改編為新編第二十五裝甲師所屬第九裝甲團第二營。
特種坦克營的裝備十分差勁,基本上都是一、二號坦克或法國老式坦克,只有在一九四〇~一九四二年非作戰期間加入了少量三號坦克。但是在扎洛加編著的“閃電戰”一書中登載了一張挪威戰役時的特種坦克營的三號F型坦克照片,另外幾本出版物中甚至登載了該營的四號坦克照片。但就公布的資料看來,我個人認為這很可能是誤登了法國戰役中其它部隊的照片。
第四十特種坦克營的標誌是黃色的圓圈裡一個黃色的大寫“V”,這可能是營長弗克海姆少校的名字〔Volkheim〕。
第六十六特種坦克營
這是規模最大、裝備也很強的“z.b.V.裝甲特戰隊”,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其前身根據國防軍統帥部命令而在柏林近郊的維恩多夫地區編成,稱為“裝甲教導團”。這支部隊是為了在一九四二年夏季入侵馬爾他島而做準備。因此裝甲兵力較強,共擁有十二輛四號G型坦克〔配熱帶專用設備〕、五輛重裝甲一號F型突破坦克〔VK1801〕、五輛重裝甲二號J型突破坦克〔VK1601〕,甚至還擁有十幾輛蘇聯T-34、KV-1、KV-2坦克。看的出德軍希望依靠這些重裝甲坦克進行強行突破登入。指揮官是在法國戰役中湧現的裝甲英雄、騎士勳章擁有者——貝特蓋中尉。這個裝甲團由三個營組成:第一營為坦克營,第二營為裝甲擲彈兵營、第三營為坦克驅逐營〔自行反坦克營〕。該團成立後立即在布特羅斯坦克學校開始接受熱帶作戰訓練,準備進行“大力神作戰”〔赫拉克勒斯作戰計畫〕。
馬爾他島雖然小,但卻是地中海英軍最重要的基地,它的存在對北非德意軍隊的補給線是致命威脅。德國空軍在屢次大規模空襲馬爾他島後,決定發動“大力神作戰”奪取該島。但是隆美爾在一九四二年六月攻克托布魯克要塞後要求將補給重點放在開羅方向,因此進攻馬爾他的計畫被無限期擱置。
於是“裝甲教導團”便毫無意義了。該團中一個已經塗上砂黃色油漆的坦克連在五月被改編成第六十六特種坦克連,同月升級為第六十六特種坦克營。該營擁有兩個超編坦克連,第一連裝備德國坦克,第二連裝備蘇聯坦克。由於去不成馬爾他,坦克兵將砂黃色熱帶戰鬥服換成了傳統的黑夾克,但是坦克還是砂黃色,這使得它們在當時歐洲的灰色德軍坦克中非常引人注目。一九四二年七月,第六十六特種坦克營第一連被投入東部戰場的北方集團軍群戰區,第二連則加入中央集團軍群的後方保全部隊〔一九四四年三月,第二連被改編成第一滑雪突擊旅屬下第一重裝備滑雪營第四坦克連〕。而第六十六特種坦克營營部等轉屬裝甲教導部隊。
第一連改名為“貝特蓋坦克連”,在蘇聯北方戰區與威塞爾少將的第十二裝甲師和馮·埃特曼斯多夫少將的第十八裝甲擲彈兵師一起作戰,戰鬥區域為伊利麥尼湖周圍和斯塔拉亞-魯薩地區。一九四二年九月十四日,連長貝特蓋上尉戰死於穆加近郊〔十三天后,五〇二重坦克營的虎式坦克也在這裡出師不利〕。繼任連長是米特中尉,一九四二年十月該連被改編為第十二裝甲師第二十九裝甲團第八坦克連。在一九四三年七月,該連損失了所有的重裝甲一號、二號坦克。
“貝特蓋坦克連”的坦克炮塔號碼為前面一個大寫“B”,後面是兩個阿拉伯數字。

後記

除上述部隊外,很多“z.b.V. 裝甲特戰隊”都在南斯拉夫等游擊隊活躍的地區執行鎮壓任務,而且在戰爭後期逐漸消失。但是在第三帝國毀滅前的混亂中,又有很多的特種裝甲戰隊產生了。由於是最後一搏,因此這些新部隊的裝備比他們的前輩要強悍得多:比如裝甲教導師直屬“舒爾茨戰鬥群”裝備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他們曾在一九四五年四月大鬧美國戰俘營,救出許多德軍戰俘並進行了西部戰線最後的裝甲戰。東部戰線比較有名的怪部隊是“庫麥斯道夫重坦克連”,他們裝備了強力的虎王坦克、獵虎驅逐坦克,甚至從倉庫里拉出了一九四二年就封存的“波爾舍虎Ⅰ坦克”樣車,“鼠”式超重型坦克當時也在庫麥斯道夫試驗場。要不是缺少彈藥油料,說不定連這兩輛大老鼠也會赤膊上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