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 was

where i was

《where i was》是Salzburg出版的圖書,作者是Erich Hartmann

基本介紹

  • ISBN:9783701310180
  • 作者:Erich Hartmann
  • 出版社:Salzburg
  • 出版時間:2002年
  • 頁數:88
  • 裝幀:Hardcover
內容簡介
“我絕大多數作品都以人為中心——生活中最具創造力的主題,我總是被人們的存在與成就所吸引,無論善惡,我關注的是人們本身。” —— Erich Hartmann Erich Hartmann(埃里希 哈特曼)1922年出生於德國慕尼黑,16歲時因躲避納粹隨全家搬到紐約,作為家中唯一一個懂得英語的成員,他白天在紡織廠工作,晚上則去Siena College參加夜大。不久,Hartmann應徵入伍,先後前往英國、法國、比利時以及德國等國,戰爭結束後,他回到紐約市,擔任一個肖像攝影師的攝影助理,沒有多久就自己抓起相機,成為一名自由攝影師。 Hartmann最初獲得的關注緣自其在50年代為財富雜誌拍攝的作品,隨後一系列關注科技、工業以及建築行業的攝影故事讓人們大為驚嘆,其中包括為IBM拍攝的“Shapes of Sound”等專題,Hartmann將看似枯燥的科...(展開全部) “我絕大多數作品都以人為中心——生活中最具創造力的主題,我總是被人們的存在與成就所吸引,無論善惡,我關注的是人們本身。” —— Erich Hartmann Erich Hartmann(埃里希 哈特曼)1922年出生於德國慕尼黑,16歲時因躲避納粹隨全家搬到紐約,作為家中唯一一個懂得英語的成員,他白天在紡織廠工作,晚上則去Siena College參加夜大。不久,Hartmann應徵入伍,先後前往英國、法國、比利時以及德國等國,戰爭結束後,他回到紐約市,擔任一個肖像攝影師的攝影助理,沒有多久就自己抓起相機,成為一名自由攝影師。 Hartmann最初獲得的關注緣自其在50年代為財富雜誌拍攝的作品,隨後一系列關注科技、工業以及建築行業的攝影故事讓人們大為驚嘆,其中包括為IBM拍攝的“Shapes of Sound”等專題,Hartmann將看似枯燥的科技主題拍攝得極具詩意,很多作品即便在現在看來也讓人難以相信是“電子實驗室”中的畫面。 除了為雜誌供稿,Hartmann還一直在拍攝一些極具文學氛圍的個人攝影項目,例如莎士比亞的英國、喬伊斯的都柏林、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的艾塞克斯等。除此之外,Hartmann還對抽象的展現形式情有獨鐘,例如滴入清水中的墨汁、雷射照射的圖形以及各種科技元件構成的小場景。晚年,Hartmann拍攝了以納粹集中營為主題的《In the Camps》,在他去世前,還在為“Music Everywhere”拍攝素材。 Erich Harmann1952年加入瑪格南,曾經是瑪格南圖片社多年的董事會成員,並在1985年擔任瑪格南主席。 Erich Hartmann 1999年2月4日逝世於紐約的家中。 關於《Where I Was》 “Where I Was”(我曾經在那裡)是Erich Harmann個人作品的精選集,以觀察細膩的黑白照片記述了一個攝影記者在忙碌工作之餘的生活軌跡:曾經看到的畫面,曾經逗留的城市,以及由這些經歷延伸而出的感悟。 這本畫冊中的作品非常私人化,你可以從拍攝的場景中感覺到攝影師幽默而友好的觀察角度,Hartmann總是喜歡將鏡頭對準陰影、反射、動作以及並不完整的物體,構成一種神秘而模糊的敘述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