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i-Taka(西班牙語:tiqui-taca)最早被使用來形容足球戰術,被認為是來自於2006年世界盃期間西班牙電視六台播音員安德雷斯-蒙特斯。在西班牙語中Tiki-Taka的發音近似於“DiGi-DaGa(漢語拼音)”,蒙特斯形容西班牙隊在對突尼西亞的比賽中的戰術時說:“Estamos tocando tiki-taka tiki-taka.(我們在使用Tiki-Taka,Tiki-Taka)”這個辭彙實際上是象聲詞,用來形容球員們在場上快速的短傳。
其特點是短距離傳送和頻繁跑動,核心理念是保持控球權,以減低後方防守球員的壓力。此戰術有別於傳統的足球布陣理念,傾向於區域組織(zonal play)。西班牙國家足球隊及巴塞隆納足球俱樂部是兩支最為著名的套用Tiki-taka戰術體系的球隊,後者主要套用在約翰·克魯伊夫時期至蒂托·比拉諾瓦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極致攻守
- 外文名:tiki taka
- 形容:足球戰術
- 來自:安德雷斯-蒙特斯
- 詞性:象聲詞
- 戰術之父:蘇格蘭女王公園、克魯伊夫
- 套用:西班牙國家隊、巴薩
- 發揚者:阿拉貢內斯、瓜迪奧拉
介紹,工作原理,取得的成績,賽季,未來,
介紹
Tiki-Taka戰術主要包含傳控組織和高位逼搶兩大內容,高位逼搶是荷蘭一代宗師米歇爾斯的全攻全守理念里的一條戰術原則,即把全隊陣型高度壓上到對方半場進行丟球之後的就地集體高位反搶,靠球員的跑動意識和體力來切割對手傳球的線路,完成對球權的反搶,以搶代守,實現對球權、進攻機遇的壟斷。後來的巴薩在克魯伊夫和范加爾、里傑卡爾德三代荷蘭名帥執教下,貫徹了荷蘭足球全攻全守理念的全部。而Tiki-Taka的傳控組織部分則不是起源於荷蘭足球,而是起源於西班牙本土的鬥牛士傳控風格,西班牙這個國家的足球風格歷來強調球員的腳下傳控技術細膩程度,很多球隊喜歡靠細膩的腳下傳控技術基本功來引逗對方的球員被動的進行撲搶,就像鬥牛士帶著一塊兒紅布挑逗一頭憤怒的公牛一樣,不斷的秀著自己的技藝來使得對手像公牛一樣疲於奔命,最終在對手體力下滑之際,突然一劍封喉,致對手於死地,這就是西班牙足球的傳統風格——細膩華麗紮實的傳控技術。這在早期的皇馬、巴薩以及世紀初的超級拉科、2006年的比利亞雷亞爾這兩支殺到過歐冠四強的西甲球隊當中都可以發現這種西班牙傳統的足球風格雛形。
Tiki-Taka戰術被認為是起源於克魯伊夫在1988年到1996年執教巴塞隆納隊時期,然後被荷蘭教練路易斯-范加爾和里傑卡爾德發展,並被其他西甲球隊使用。在瓜迪奧拉2008到2012年執教巴薩期間,Tiki-Taka戰術的版本發展到極致,並取得了最大的成功。在西班牙國家隊,在哈維爾-克萊門特執教西班牙國家隊期間(1992-1998年),該戰術曾經使用,但最為成功的還是阿拉貢內斯執教西班牙國家隊奪得2008年歐洲杯,以及博斯克執教期間奪得2010年世界盃和2012年歐洲杯。
工作原理
著有《Tiki-Taka手冊》一書的足球教練耶德-C-戴維斯認為Tiki-Taka的足球是“是基於球場的大小是可以因踢球打法而變的理念的,在控球方面,球員們要試圖製造空間以讓球場儘可能的顯得大”。而當對手不在控制的時候,需要全場壓迫來重新搶回皮球。在這個方面,瓜迪奧拉的理念是“當你在30米區域的地方斷球,就不用再跑80米了”。
所以,Tiki-Taka的工作原理,或者說核心理念是控球。控球是通過傳球來實現的,而不是盤帶。傳球製造了控球,也製造了空間。
在Tiki-Taka戰術中最多使用短傳,當然戰術是不會要求球員們不使用長傳,只是要求用最精準的方式傳球,而短傳是最精準的。
首先在傳球的時候,球員們需要形成傳球三角,如果持球隊員身邊有一個傳球三角也就意味著他有兩個接應隊員可以傳球,如果傳球三角更多,也就意味著他身邊的接應隊員更多。三角是可以延伸的,當一名球員接到球之後,這時候需要其他隊友們迅速靠近,來形成另外的三角,這樣就可以在防守隊員逼搶上來的時候有不少於一個傳球選擇,丟球的可能性也就減少。
在技術選擇上也有特點,巴薩球員們傳球的時候讓球不轉起來,這樣就方便隊友在不停球的情況下能直接精準的將球傳給其他隊友,而不產生多的失誤。
與區域足球的理念完全不同,Tiki-Taka足球的理念是全攻全守足球理念的升級,球員是不能拘泥於區域位置的,必須根據隊友的情況來迅速的,不停止的調整自己所在的位置,從而不斷形成傳球三角。再回到之前所說的空間製造的問題上,如果接應點是死的,那空間也就是死的,而如果接應點是活的,那這些接應點就是空間的製造者。
當有球的時候,Tiki-Taka通過傳球來控球和製造空間,而當無球的時候,Tiki-Taka也在利用它的三角。一旦丟球,參與傳球三角的人,這時候就形成了防守三角,迅速對對方持球者形成合圍,將持球者包圍在一個“盒子”里,然後進行圍剿。Tiki-Taka進攻的武器,也就是防守的武器。
取得的成績
當2008年歐洲杯上,西班牙隊近乎完美的奪冠之後,這一華麗的,令人叫絕的戰術理念給了足球世界最大的一次衝擊。接下來,初出茅廬的瓜迪奧拉執教巴薩,第一年他就帶領巴薩取得了“六冠王”。接下來的時間裡,瓜迪奧拉的球隊被譽為“宇宙隊”,2010/11賽季再次贏得歐冠冠軍,並實現了西甲三連冠。在西班牙國家隊,阿拉貢內斯離任之後,博斯克接任,儘管他幾乎半輩子時間都屬於皇馬,但作為西班牙國家隊主教練,他沿用了以往的戰術,繼續以巴薩球員們為基礎,採用Tiki-Taka的戰術理念來建隊,並最終贏得2010年世界盃和2012年歐洲杯。
這裡並不是要說一切都是Tiki-Taka的功勞,而是講這是一個足球的基礎理念。它的存在,在每一個教練的手下,在每一批球員的腳下,都會衍生出不同的版本,也會有不同的成績。然而,它追求控制,製造華麗的理念曾引領了足壇的趨勢。
賽季
Tiki-Taka在追求完美,但它並不是完美的。2010年歐冠半決賽上,穆里尼奧執教的國際米蘭通過夾擊梅西,切斷哈維傳球節奏的方法,在首回合3比1擊敗巴薩,並在次回合回收死守換來0比1從而晉級。2009年歐冠半決賽,希丁克執教的切爾西用堅硬的,緊密的防守來對付巴薩,迫使巴薩在禁區外射門,並用博辛瓦、特里、埃辛輪流盯防梅西,切爾西成為那個賽季第一支在巴薩的主場不丟球的球隊,比分是0比0,次回合切爾西1比0領先後最終被伊涅斯塔的遠射擊敗。2012年歐冠半決賽上迪馬特奧執教的切爾西再次使用類似的戰術來應對巴薩,最終他們的反擊戰勝了巴薩,迪馬特奧的戰術是使用4名後衛和3名中場來囤積在中路要塞,然後在邊路展開戰鬥,如拉米雷斯對阿爾維斯。
在上個賽季,拜仁慕尼黑在歐冠半決賽上給了巴薩沉重的一擊。拜仁之前的主教練是范加爾,而他的繼任者海因克斯將他打造的進攻華麗、控球優越的拜仁變得更加實用,海因克斯注入了更強硬的防守。海因克斯執教的拜仁在主場4比0戰勝巴薩,客場再3比0戰勝巴薩。7比0的比分讓人們認識到實用主義的作用。最近一次Tiki-Taka的失敗來自於西班牙國家隊,他們在世界盃中被荷蘭5-1擊敗。從控球率上看,巴薩對拜仁比賽時擁有超過60%的控球率,西班牙對荷蘭比賽時也擁有60%的控球率,但無濟於事。
對於Tiki-Taka足球,人們有不同的看法,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穆里尼奧是反對這種足球的,而溫格在2012歐洲杯期間也批評西班牙的打法說:“他們看上去更想控球而不是進攻和贏得比賽。”伊布拉希莫維奇在巴薩的失敗也讓一些人們看到這個足球體系的一個不足,它要求球員們適應體系,而如伊布這樣的特點和個性鮮明的球員則不容於此。西班牙和巴薩都使用“偽9號”的戰術,有其利也有其弊,眾人褒貶不一。
未來
那么Tiki-Taka是否到了沒落的時候了呢?巴薩兩回合0比7輸給拜仁,西班牙隊0比3輸給巴西隊,2014年世界盃西班牙黯淡淘汰,這給了人們足夠的質疑理由,但並不意味著這條路已經走到了末路。
在巴薩,新的主教練“塔塔”馬蒂諾開始為Tiki-Taka注入自己的色彩,Tiki-Taka變為了Tiki-Tata。儘管現在下結論還太早,但已經可以看到雛形。馬蒂諾強調讓巴薩球員們找回在比拉諾瓦執教時期丟失的前場逼搶,回歸到瓜迪奧拉最開始的執教時期的風格。他希望巴薩回歸到原來面目,而不是只有控球沒有防守的樣子。從第一場正式比賽看,在進攻戰術上,馬蒂諾讓球隊改變了邊後衛下底的邊路進攻套路,而是選擇從中路切入,全隊也增加垂直的進攻,長傳也加入到進攻當中。
在西班牙隊,在聯合會杯上博斯克就徵召了索爾達多,可惜他後來受傷。博斯克不會忘記索爾達多、內格雷多、費爾南多-洛倫特這樣的中鋒。在維持Tiki-Taka的基本理念的同時,巴薩和西班牙國家隊的教練都在進行細節上的調整。
所以Tiki-Taka的未來不是走向沒落,更不是消亡,而是繼續前行。在前行的路上,它也在改變,去適應新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