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納河上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羅納河上的星夜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一般指本詞條

《羅納河上的星夜》(作品別名:《滿天星斗下的羅納河》、《隆河的星夜》)(英文名: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谷於1888年9月創作的一幅油畫,現收藏於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

這幅作品是梵谷繼《夜空》後再次嘗試夜景之作。畫中天空的星光與岸邊燈光的倒影,互相呼應,夜晚的星星被它們自己的光暈環繞成圓形,畫面通過暖色光線的強弱和間隔排列,表現星星的遠近位置。這種處理光線的方式,反映了梵谷獨特的視覺美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納河上的星夜
  • 外文名: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 規格:縱72.5cm、橫92cm
  • 畫作類型:布面油畫
  • 現收藏地: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
  • 創作年代:1888年9月
  • 作者文森特·梵谷
  • 材質:油畫布
  • 作品別名:滿天星斗下的羅納河、隆河的星夜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色彩,線條,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羅納河上的星夜
該畫描繪的是法國南部城市阿爾勒羅納河邊的夜景,畫面著重點描繪了天空和河面,天空閃爍著星星,河岸也亮著路燈,河面上倒映著路燈的燈光,河岸停泊著兩條小舟,一對夫婦正在河岸散步。

創作背景

1888年2月,在提奧的幫助下,梵谷來到陽光燦爛、色彩艷麗的南方城市阿爾勒。阿爾勒給這個崇尚自然的畫家帶來了無休無止的創作靈感。他幾乎進入了一種瘋狂的工作狀態中,在阿爾勒生活的四百天內,大約畫了200幅油畫、100多幅素描和水彩畫,還寫了200多封談論藝術與生活的書信。這幅《羅納河上的星夜》就是梵谷1889年9月住在阿爾勒期間創作的油畫。

藝術鑑賞

主題

該畫運用冷色迷人的深藍短線鋪滿整個夜空,強而有力的筆觸表達出夜的深沉神秘與無法預測,而點綴其上的微明星子,與倒映在河面上的瓦斯燈燈影相互輝映,深藍與亮黃的強烈對比讓作品表達出畫家內心澎湃的感動,略帶稚拙地描繪平靜河面上的燈影,是梵谷內心急欲分享與寂寞的率直表現。

色彩

在該畫中,天空的星光與岸邊燈光的倒影,互相回響。這種光線的處理方式,反應了梵谷獨特的視覺美學。而畫中使用分色性的筆觸,可以上溯到“塞納河及大傑特橋”的作法。畫中的星星一些是檸檬色的,一些是粉紅的,綠的,藍的,就像勿忘草一樣,並通過暖色的光線強弱和間隔的排列,表現星星的遠近位置。夜晚的星星被它們自己的光暈環繞成圓形。

線條

該畫用藍色、黃色短粗的線條表現天空。豐富的色彩體現作者思緒萬千,但短粗卻整齊的線條體現作者心靜如水的情緒,而前景中的海水,運用黃色和藍色表現,線條的方向發生了變化。天空的筆觸是橫豎交錯的短線條,顯示出天空的空闊。海水的筆法是橫向的短線條,顯示海水的動感和方向感。近景的沙灘筆法是傾斜的短線,顯示沙灘的凌亂。

歷史傳承

1889年5月2日,梵谷將該畫送給了他弟弟J·梵谷·邦格,並由其收藏至1905年,一直存放在荷蘭阿姆斯特丹。
1905年到1922年,該畫由巴斯蘇姆(Bas Veth)收藏,存放在荷蘭布森。
1922年,該畫由弗雷德·穆勒(Fred Muller)收藏。
1930年前後,弗爾南多·莫奇收藏該畫。
1975年,弗爾南多·莫奇將該畫捐贈給巴黎羅浮宮。
1975年,巴黎羅浮宮將該畫分配到巴黎奧賽博物館。

重要展覽

展覽時間
展覽名稱
展覽地點
1889年
客廳的獨立藝術家展會
法國巴黎
1905年
梵谷特展
荷蘭阿姆斯特丹
1931年
“十九世紀的偉大大師”特展
法國巴黎
1937年
“國際會展藝術與技術在現代生活中”特展
法國巴黎
1938年
英格里斯對塞貢薩克的影響
法國巴黎
1960年
文森特·梵谷特展
法國巴黎
1978年
“新的藏品”特展
法國巴黎
1980年
“五年的豐富遺產:1975年至1980年的捐贈”特展
法國巴黎
1996年
“奧賽博物館印象派藝術新收購”特展
法國巴黎
1998年
“梵谷”特展
法國巴黎
1999年
“夢與現實——奧賽博物館收藏”特展
日本神戶
2000年
“藝術與生活的海洋”特展
荷蘭阿姆斯特丹
2000年
“燈光!工業時代1750—1900年”
美國匹茲堡市
2001年
梵谷和高更
美國芝加哥
2002年
文森特和西奧·范·戈夫
日本札幌
2002年
“文森特和西奧·范·戈夫”特展
日本兵庫縣
2002年
“抽象的起源”
法國巴黎
2004年
“來自奧賽博物館的印象派”展覽
澳大利亞墨爾本
2005年
“奧賽博物館印象派”展覽
奧地利
2006年
特雷耶科夫畫廊150周年紀念日特展
俄羅斯聯邦莫斯科
2006年
Cézanne to Picasso, Ambroise Vollard, Patron of the Avant-Garde
美國紐約
2007年
Cézanne to Picasso, Ambroise Vollard, Patron of the Avant-Garde
美國芝加哥
2007年
“塞尚、畢卡索的傑作”
法國巴黎威爾斯畫廊
2008年
“梵谷與黑暗之夜”
美國新澤西
2009年
Van Gohn en de Klemen van de Nahr
荷蘭阿姆斯特丹
2009年
Van Gohn,Gauguin,C . ZaAnne & Beyond,Post-Inprefenm from the Cooperation of Orase
澳大利亞坎培拉
2010年
奧賽博物館的收藏品——後印象派的傑作
日本東京
2010年
Van Gogh, Gauguin, Cézanne, and beyond : Post-impressionist masterpieces from the Musée d'Orsay
美國舊金山
(該表格根據奧賽博物館公布信息整理)

作者簡介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出生於荷蘭贊德特鎮一個新教牧師之家,24歲之前,曾在海牙、倫敦、巴黎等地的古匹爾畫店當店員。後來成為傳教士,在比利時西南部的博里納日礦區傳教,由於同情和支持窮苦礦工的要求而被解職,在度過了一段極度失望和貧困的生活後,他決定在藝術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脫。1880年以後,他到處求學,向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求教,向荷蘭風景畫家安東·莫夫學畫,但最後還是決定自學,他克服種種困難,努力按自己的認識表現世界。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梵·高一生留下了豐富的作品,其中代表作有《向日葵》、《星月夜》、《麥田上的烏鴉》等,但他的作品直到去世後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他的藝術作品對20世紀表現主義影響甚深,特別是蘇丁和德國表現派畫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