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aqua,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形容詞,作名詞時譯為“納馬族人;納馬夸語(等於Nama )”,作形容詞時譯為“納馬族人的”。
基本介紹
- 外文名:namaqua
- 詞性:名詞、形容詞
- 發音:[nə'mɑ:kwə]
- 釋義:納馬族人;納馬夸語(等於Nama )|納馬族人的
namaqua,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形容詞,作名詞時譯為“納馬族人;納馬夸語(等於Nama )”,作形容詞時譯為“納馬族人的”。
Namaquanula bruynsii Namaquanula bruynsii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門木蘭綱百合亞綱天門冬超目天門冬目石蒜科納馬石蒜屬植物。
Limonium namaquanum Limonium namaquanum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門木蘭綱薔薇亞綱石竹超目石竹目白花丹科補血草屬植物。
具體的種名詞"namaqua"來自納馬夸蘭,是納米比亞和南非的一個地區,即模式產地。該物種是單一型的:沒有識別出任何亞種。納馬夸蘭沙雞被認為是單一類型的。然而,北部種群有時被稱為“ngami”,而南部種群則被稱為“furvous”。這些區別不被視為有效的亞種名稱。形態特徵 納馬夸蘭沙雞體長28厘米,體重143-192克。在...
納馬雨蛙(Namaqua Rain Frog)是在南非北開普敦省諾洛斯(Nolloth)港發現的。所屬分類:兩棲 屬:Breviceps 種類:B. namaquensis 納馬雨蛙(鈍頭蛙)是姬蛙科(狹口蛙)的一種,發現於南非和納米比亞,主要自然棲息地為亞熱帶或熱帶的乾旱灌木叢和沙灘,它們的物種延續正受到棲息地消失的威脅。特徵 納馬雨蛙有著...
最早居住在納米比亞乾燥的土地上的是布須曼人(Bushmen)、達馬拉族人(Damara)和納馬族人(Namaqua)。公元14世紀,班圖人自非洲中南部遷徙,其中少量人在今納米比亞一帶定居。1884年,德國占領西南非洲沿海地區,宣布該地區為德國殖民地,名為德屬西南非洲。1890年德國占領西南非洲全境。1915年被南非占領。1919年國際...
亦作Naman,亦稱納馬誇人(Namakwa或Namaqua)。的民族,為科伊科伊人最大的一支,或許大於其他各支的總和。約占那米比亞人口的1/8,在南非和波札那亦有較小團體。總人口數約230,000。操科伊桑諸語言,以大量的吸氣音為特色。納馬原為放牧牛羊的興盛民族,但部落間的戰爭,加上從19世紀到20世紀初,與赫雷羅人和...
小行星1327 小行星1327(英語:1327 Namaqua)是一顆圍繞太陽公轉的小行星。1934年9月7日,C. Jackson在約翰內斯堡發現了此行星。這顆小行星的絕對星等為268.3698065334512等。軌道參數 物理特徵 這顆小行星的絕對星等為268.3698065334512等。
納馬石蒜 納馬石蒜(學名:Namaquanula bruce-bayeri)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門木蘭綱百合亞綱天門冬超目天門冬目石蒜科納馬石蒜屬植物。
納米比亞變色龍Namaqua chameleon (Chamaeleo namaquensis)亦稱之為那米比變色龍。主要分布於安哥拉和納米比亞的納米比沙漠。和其他變色龍不同,納米比亞變色龍是屬於沙漠中的地棲變色龍。簡介 科學分類 界:Animalia 門:Chordata 綱:爬行綱 Reptilia 目:有鱗目 Squamata 科:避役科 Chamaeleonidae 屬:避役屬 Chama...
Klass, Picker, Damgaard, van Noort & Tojo 2003,分布於南非南部的高原。納螳蟲脩屬 Namaquaphasma Klass, Picker, Damgaard, van Noort & Tojo 2003 該屬僅有一種歐納螳蟲脩 Namaquaphasma ookiepensis Klass, Picker, Damgaard, van Noort & Tojo 2003,分布於南非西北部,主要生活於濕潤的高原。
棒錘樹(學名:Pachypodium namaquanum (Wyley ex Harv.) Welw.)是夾竹桃科、棒錘樹屬多年生草本多漿植物。莖肉質,直徑可達25厘米,高1.5-2.0米,不分枝。莖密生小刺,刺3根簇生,褐色,每簇長刺2個,短刺1個,長刺長約5厘米。生長期葉簇生於莖頂端,夏季落葉。葉卵形, 長10厘米左右,寬4厘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