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

f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

f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作於1794-1795年創作的,是獻給海頓的一首鋼琴奏鳴曲。在這首鋼琴奏鳴曲中,明顯可以看到海頓莫扎特的英姿。但是在它的頭尾兩個樂章,即第一樂章和第四樂章中,貝多芬剛強和獨特的個性表現得異常明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f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
  • 外文名:Piano Sonate Opus 2 No 1
  • 創作年代:1794-1795
  • 作曲:貝多芬
  • 樂章:共四章
簡介,第一樂章,第二樂章,第三樂章,第四樂章,

簡介

f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作品Op.2,No.1。
這首鋼琴奏鳴曲說是第一號,而實際上卻不是,因為貝多芬總共創作了35首鋼奏鳴曲,後32首帶有編號。
貝多芬畫像貝多芬畫像
這首奏鳴曲一共有4個樂章。

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f小調,快板,4/4拍子,奏鳴曲式,具有簡潔緊湊的形式和典型的貝多芬式的有機發展。它的主部主題建立在音型化的和弦音的基礎之上。這樣主題的例子在古典派的作品中,特別在貝多芬的作品中俯拾即是。
主部由一個8小節的樂句組成,它停在屬和弦上(半終止)。連線部也是壓縮的,它建立在主部素材的基礎之上並且導致平行大調(降A大調)的屬和弦。第二主題在平行大調上頻繁地使用了降六級音(降F),它在八分音符進行的背景上陳述出來,本身同樣是簡明扼要的。它與主部主題相似,這點是很出色的。奏鳴曲作品第2號之一的副部和《熱情》奏鳴曲第一樂章中一樣,是第一主題的倒影(略有變化),8小節剛毅堅決的結束部結束了呈示部。
展開部以主副部的素材為基礎,屬音持續音周期古典派作品中通常在展開部的末尾,在這裡它並沒有立刻導致再現部,而通過一個不長的(6小節)連線段,這連線段又回到主部所特又的四分音符進行上。
再現部與呈示部幾乎沒有什麼差別。主部在呈示部是p,而在再現部是f(強拍上有sf),結束部主題稍有擴大。

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F大調,慢板,3/4拍子,三部曲式,就風格和內容而論,接近莫扎特的奏鳴曲。這個樂章是用復三部曲式陳述出來的,基本主題採取了二部曲式,以主調上完滿的完全終止結束。然後是不長的中段(在d小調上),按其性質已經是典型的貝多芬音樂了。
它在屬調(C大調)上以完滿的完全終止結束。再現段變奏地重複著第一主題,並且以中段的素材構成的尾聲告終。

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是一首小步舞曲,f小調,小快板,3/4拍子,三部曲式。

第四樂章

第四樂章,最急板,f小調,2/2拍子,奏鳴曲式,貝多芬熱情激烈的天性充分地表現了在本奏鳴曲的末樂章中,這樣的樂章無論在海頓或莫扎特的創作中都是找不到的。 貝多芬的對比f和p急劇的變換都應當準確地奏出。在他沒有標上cresc和dim的地方,決不要用這些記號削弱對比和急劇的力度變換。
主部向屬調(C小調)轉調並且直接轉入副部。後者在22小節出現:12小節的樂句之後開始了一個新的如歌的主題(結束部),它在左手三連音音型的背景上由八度陳述出來。呈示部以簡短的、建立在主部動機的基礎之上的補充告終。
展開部從平行大調(降A大調)上新的主題開始。呈示部在八分音符三連音進行的背景上陳述出來,而展開部里新的主題則出現在四分音符(重複的和弦)進行的背景上。在新主題的結尾出現了主部的動機(pp——在八分音符三連音音型的背景上)。再現部和呈示部幾乎沒有什麼差別。再現部中,副部和結束部的段落在主調(f小調)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