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B介導的DSI效應在麻醉-覺醒調節中的作用及機制

eCB介導的DSI效應在麻醉-覺醒調節中的作用及機制

《eCB介導的DSI效應在麻醉-覺醒調節中的作用及機制》是依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由董海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eCB介導的DSI效應在麻醉-覺醒調節中的作用及機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董海龍
  • 依託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全球每年近2億人需要接受麻醉,而全麻機制研究已被Science雜誌列為全球125個未解科學謎團之一。申請者及國外研究證實網路調控是全麻機制的核心,並且orexin及GABA等神經遞質調控麻醉-覺醒,然而其通過何種調控途徑實現相互抑制或激動,從而實現麻醉-覺醒這一轉換過程尚缺乏線索。新近發現去極化誘導的去抑制(DSI)在不同種類的神經突觸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且orexin可通過內源性大麻素2-AG及其受體產生DSI效應,減少GABA的釋放。我們的假說是,麻醉覺醒過程中orexin含量急劇增高,激活突觸後orexin受體,通過DSI逆行性抑制突觸前膜GABA信號,從而產生麻醉向覺醒轉換的主動調節過程。本研究擬構建神經元特異性基因敲除小鼠,利用free-moving動物模型結合微注射、在體微透析及電生理技術,闡明DSI突觸信號在全麻覺醒主動調節中的作用機制,為揭示麻醉-覺醒神經網路調控奠定基礎。

結題摘要

全球每年近2億人需要接受麻醉,而全麻機制研究已被Science雜誌列為全球125個未解科學謎團之一。申請者及國外研究證實網路調控是全麻機制的核心,並且orexin及GABA等神經遞質調控麻醉-覺醒,然而其通過何種調控途徑實現相互抑制或激動,從而實現麻醉-覺醒這一轉換過程尚缺乏線索。通過文獻回顧,我們認為內源性大麻素系統(eCBs)很可能通過DSI和DSE效應調控了上述全麻神經網路平衡。本研究中,我們套用模式動物、電生理、化學遺傳學和免疫電鏡等技術,發現在無論是全身給予,還是下丘腦背內側核(DMH)核團微注射大麻素一型受體(CB1R)拮抗劑AM281,都可以加速小鼠全麻後覺醒;而在相鄰的穹窿周圍區(Pef)或腹外側視前區(VLPO)微注射AM281則並不影響全麻後意識恢復。具體說來,全麻藥物可以選擇性地激活DMH核團中谷氨酸能突觸上的內源性大麻素(eCB)信號,而對GABA能突觸沒有影響。DMH核團谷氨酸能突觸上eCB信號的激活導致了對下游谷氨酸能DMH-Pef投射和GABA能DMH-VLPO投射的雙重抑制。選擇性敲除全腦或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 PFC)內谷氨酸能神經元上的CB1R,就可以模擬AM281的促覺醒作用。相反,如果敲除腦內的GABA能神經元或者下丘腦的谷氨酸能神經元上的CB1R則不影響全麻後的甦醒時間。套用化學遺傳學手段抑制PFC-DMH,DMH-VLPO或DMH-Pef投射都可以逆轉AM281促進覺醒的作用,而激活這些神經通路則可以模擬AM281的促覺醒作用。至此,我們認為抑制PFC投射至DMH的谷氨酸能突觸上的eCB信號可以加速全麻後覺醒,這種作用可能是由加強DMH-Pef的興奮性投射,或DMH-VLPO的抑制性投射,或兩者同時參與來介導的。上述發現不僅為揭示麻醉-覺醒神經網路調控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更為臨床調控麻醉-覺醒提供了重要的干預靶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