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P1突變在卵透明帶發生中的“隱性負性作用”研究

ZP1突變在卵透明帶發生中的“隱性負性作用”研究

《ZP1突變在卵透明帶發生中的“隱性負性作用”研究》是依託中南大學,由黃華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ZP1突變在卵透明帶發生中的“隱性負性作用”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黃華林
  • 依託單位:中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人卵透明帶由四種蛋白組成(ZP1-4),在生殖過程起關鍵作用。前期我們發現zp1上的致病突變(GenBank: KJ489454),導致透明帶缺失,提出“突變ZP1與其它ZPs在卵細胞內相互作用,阻斷透明帶蛋白向細胞外轉運而致透明帶缺失”的機制假說(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4)。該假說類似“顯性負效應”致病機理:雜合子的突變蛋白自身無功能還影響其他正常蛋白的生理功能。但不同的是我們研究中雜合子均表型正常,進一步推測可能存在一種“隱性負性作用”,指一對等位基因都突變喪失自身功能且影響其它蛋白功能才致病。本項目擬在前期定性實驗結果支持基礎上,以新發現突變zp1雜合/純合疾病模式小鼠為模型,採用CO-IP、RT-PCR及Western Blot定量檢測突變ZP1及正常ZPs表達,驗證突變ZP1和正常ZPs間的聚合作用,詮釋“隱性負性作用。

結題摘要

人卵透明帶由四種糖蛋白組成(ZP1-4),在生殖過程發揮重要作用。前期我們首次發現由於卵子透明帶缺失導致家族性不孕的新疾病(OMIM:615774),篩查出符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模式的新致病基因ZP1(GenBank KJ489454),提出“一定數量的變異ZP1在卵子內發生負性作用以低聚其他透明帶蛋白,阻止透明帶蛋白向細胞外轉運導致透明帶缺失,致使患者不孕”的致病機制假說(NEJM)。本課題將前期構建成功的攜帶相同zp1突變的疾病模式小鼠進一步的功能研究,驗證突變的致病性。本實驗在突變小鼠上獲得部分卵子丟失透明帶的情況,因此導致其不能在體內受精發育成早期胚胎,從而導致不孕。在體外細胞實驗中驗證了突變ZP1蛋白的負性效應。本研究進一步在模式大鼠上得到了更完美的展現。已經發表論文一篇,在修兩篇及撰寫高質量論文一篇,本課題的研究結論可以初步闡明一種新的致病機制“隱性負性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