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50滿殼附近電轉動與磁轉動共存原子核的特性研究》是依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由竺禮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Z=50滿殼附近電轉動與磁轉動共存原子核的特性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項目負責人:竺禮華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原子核在高角動量等極端條件下表現出的各種奇異現象,是核物理研究的前沿領域之一。其中繞主軸轉動的電轉動與繞傾斜軸轉動的磁轉動作為兩種完全不同的集體運動模式,可以共存於中等形變的原子核中。然而,無論是從實驗上還是從理論上,都沒有對原子核從電轉動到磁轉動的演化機理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對原子核處於從電轉動到磁轉動的臨界狀態時的奇特性質,了解甚少。項目選擇109In和114,115Sb作為研究目標核,計畫通過重離子熔合蒸發反應與在束伽瑪譜學技術,來建立它們新的能級綱圖。採用都卜勒位移衰減法和反衝距離法測量各轉動核態的能級壽命,提取其約化躍遷幾率、級聯伽瑪射線角關聯數據,研究其轉動帶的電磁躍遷性質,尋找這三個原子核中可能存在的磁轉動帶;探索原子核傾斜軸轉動的直接實驗方法;結合理論模型,總結Z~50、A~110核區的實驗數據,研究原子核傾斜軸轉動與主軸轉動共存及演化的物理機制,給出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結題摘要
原子核在高角動量等極端條件下表現出的各種奇異現象,是核物理研究的前沿領域之一。其中繞主軸轉動的電轉動與繞傾斜軸轉動的磁轉動作為兩種完全不同的集體運動模式,可以共存於中等形變的原子核中。然而,無論是從實驗上還是從理論上,都沒有對原子核從電轉動到磁轉動的演化機理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對原子核處於從電轉動到磁轉動的臨界狀態時的奇特性質,了解甚少。項目選擇109In、114,115Sb和126Te作為研究目標核,通過重離子熔合蒸發反應與在束伽瑪譜學技術,結合理論模型研究,獲得如下主要成果: 1.得到了109In的全新能級綱圖。對109In的能級綱圖做了很大的修改與擴充,共發現了47條新的γ射線,得到了這些γ射線的強度和躍遷多極性。與現有最新結果相比,修正了現有轉動帶位置及其中的γ射線順序,搭建4條全新的轉動帶,包括兩條偶級帶與兩條E2帶。 2.運用TAC-CDFT對109In中的轉動帶進行了研究。得到了可描述109In偶極轉動帶的三個組態。通過對這三個組態的分析,發現109In展現出了豐富的形狀信息。三個組態均呈現出三軸形變,其中組態1具有穩定的三軸形變,組態2和組態3展現出了形狀演化的特徵,而帶5所對應的組態3,隨著推轉頻率的增加由三軸形變演化至近球形核。特別是對於組態1,在低頻率下,核芯部分貢獻的角動量幾乎垂直於價質子和價中子角動量所構成的平面,展現出較好的手征圖像,但隨著轉動頻率的增加,核芯貢獻的角動量方向與該平面的夾角不斷減小,手征性被破壞。 3.建立了新的126Te能級綱圖。增加了7條新的射線,發現了一條新的負宇稱帶。重新確定了每條射線的強度、躍遷多極性。對於偶偶核126Te的基態正宇稱帶,利用CNSB模型進行了計算,結果與正宇稱帶的實驗數據吻合的很好。在對勢能面的計算分析中發現,126Te中存在著三軸與集體扁橢的形狀競爭現象。 4.發展完善了北航在束伽瑪研究平台,開發了一套新的基於VME-Linux的數據獲取系統,不僅可用於今後在大科學裝置的核物理實驗,還可用於我校本科生及研究的創新性實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