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友友(Yo-Yo Ma)

馬友友(美國籍華裔大提琴演奏者、演員)

Yo-Yo Ma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友友,1955年10月7日出生於法國巴黎,祖籍中國浙江省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曾就讀於茱莉亞音樂學院,後畢業於哈佛大學,美國籍華裔大提琴演奏者、演員。

1959年,由父親啟蒙學習大提琴,並和家人遷居紐約。1962年,參加為籌建華盛頓文化中心舉行的巡迴義演音樂會,美國總統甘迺迪夫婦出席晚會。1971年,16歲的馬友友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獨奏音樂會。1976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取得人類學學位。1985年,首次獲得葛萊美獎最佳樂器獨奏獎(無交響樂團)。1991年,獲頒哈佛大學榮譽博士學位。1993年,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98年,《馬友友的巴赫靈感》問世。1999年,與巴倫波因合作,和中東音樂家們組成的“中東青年管弦樂團”一起在德國威瑪演出,同年獲得顧爾德獎。

2006年,馬友友被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任命為聯合國和平使者,同年獲得唐大衛獎。2011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舉行授勳儀式,為馬友友等頒發代表美國平民最高榮譽的總統自由勳章。2017年2月13日,在美國洛杉磯第18次獲得第59屆葛萊美獎“最佳世界音樂專輯”獎。

基本介紹

  • 本名:馬友友
  • 外文名:Yo-Yo Ma
  • 民族:漢族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法國巴黎
  • 出生日期:1955年10月7日
  • 畢業院校哈佛大學茱莉亞學院
  • 星座天秤座
  • 血型:B型
  • 身高:178 cm 
  • 代表作品臥虎藏龍
  • 主要成就:18次獲得葛萊美獎 
    獲得總統自由勳章
    被任命為聯合國和平使者
  • 職業:大提琴演奏者、演員 
  • 祖籍: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
  • 父親馬孝駿
  • 母親盧雅文
早年經歷,演藝經歷,個人生活,社會活動,獲獎記錄,所獲榮譽,人物評價,音樂單曲,音樂專輯,

早年經歷

馬友友,1955年10月7日出生於法國巴黎,他剛開始所學習的樂器是小提琴,後來是中提琴。
1959年,4歲的他開始學鋼琴大提琴,5歲開始在觀眾面前演出。
馬友友
馬友友
1962年,7歲的他與家人遷往美國紐約定居。同年結識了大提琴家帕伯洛·卡薩爾斯,並且在倫納德·伯恩斯坦幫助下,在美國的卡耐基音樂廳與姐姐馬友乘參加了為籌建華盛頓文化中心舉行的巡迴義演音樂會,美國總統甘迺迪夫婦出席晚會,友友姐弟倆被紐約時報高度評價。這場演奏會是由倫納德·伯恩斯坦所指揮,並且在美國的電視節目上播出。
1969年,14歲的他中學畢業,並且以獨奏者的身份,與哈佛雷蒂克里夫樂團共同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之後馬友友進入茱莉亞學院,在大提琴家雷奧納多·羅斯門下學習。
1971年5月,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的大提琴獨奏會上,16歲的馬友友技驚四座,聲名鵲起。
馬友友
馬友友與康多里扎賴斯
在茱莉亞學院就讀了7年之後,雖然成績名列前茅,但他卻在尚未畢業之前便退學,並前往哈佛大學就讀。他在這個時候逐漸成名,與許多交響樂團一起演奏。這段期間馬友友錄製並演奏了巴赫的《大提琴組曲》。同時經常與他在音樂學院時期所結交的好友鋼琴家伊曼紐爾·艾克斯,合作演出一些室內樂。他也曾與美國前國務卿康多莉扎·萊絲共同演出二重奏。
1976年馬友友於美國哈佛大學畢業,並取得人類學學士學位。1991年,哈佛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1993年,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演藝經歷

1997年,馬友友費時多年完成一項將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結合多種表演藝術的創新詮釋。內容不僅包含他本人在世界各地音樂會演出、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重新錄音,更重要的是以“巴赫靈感”為題的內涵。演出共分成六部組曲各一的六部影片(六部組曲各一),和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創造出新風貌的巴赫。影片在“公共電視台”及全球各大電視網播出,獲多項獎項,其中包括兩項艾美獎、加拿大雙子星獎16項提名及許多國際影展大獎,由新力古典發行錄影帶。
1998年,新力古典發行了三張《絲綢之路》專輯,其他如“絲路網站”等多媒體呈現方式也會一併推出。同年,他的專輯《馬友友的巴赫靈感》問世。
1999年的夏天,馬友友與名指揮巴倫波因合作,和一群來自中東的年輕音樂家們組成的“中東青年管弦樂團”一起演出研習,活動名為“1999文化之城”,於德國威瑪舉行。同年,他醞釀了10年之久的《巴西之魂》專輯終於問世,並獲得葛萊美獎
2000年春季,發行《阿帕拉契圓舞曲》的續篇《阿帕拉契之旅》。儘管馬友友橫跨多種音樂領域,他仍保持古典音樂最暢銷音樂家地位,新專輯一發行便立刻打進“告示牌”古典音樂暢銷名盤,並能在前15名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有四張專輯同時在榜上的記錄。同時,他也發展“家庭音樂會”,如在卡內基廳一系列“家庭音樂會”開幕中演出;在“Mr. Roger's Neighborhood”及“芝麻街”等電視節目中,帶領小聽眾群進入音樂世界。馬友友竭盡所能地為兒童塑造一個音樂的空間,以豐富而生動的方式讓音樂與創造力成為兒童生活中的一部分。同年,他為電影《臥虎藏龍》演奏主題曲,這首新古典提琴曲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音樂獎。
2002年,美國時間11日上午,“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一周年紀念活動在紐約世貿中心遺址隆重舉行馬友友在受邀在紀念活動上演奏。
馬友友(Yo-Yo Ma)
馬友友
2004年春,馬友友再次獲得43屆格萊美大獎。迫於公眾和媒體強大的輿論壓力,維也納國家劇院再次向馬友友發出邀請。
2005年,曾經為《星球大戰》等片配樂的好萊塢配樂者約翰·威廉士宣布,自己將和馬友友合作共同完成《藝伎回憶錄》的配樂。使得該片在2006年的奧斯卡中,不僅僅將在表演獎項上同各類影片一爭高下,在音樂上已經比其他影片“先走了一步”。
2006年,馬友友回到故鄉寧波舉行《巴赫之旅》大提琴獨奏音樂會,雖然是第一次踏上故鄉寧波的土地,他手捧鮮花,不停地向大家招手致意,毫無漂泊海外遊子對故鄉的陌生之感。
2007年,世界特奧會開幕式上馬友友和他率領的“絲綢之路”合奏團參演了此次開幕式。譚盾為會旗入場儀式譜寫音樂並擔任現場交響樂指揮。
2009年1月20日,馬友友在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就職典禮中演出,他領銜表演四重奏,四重奏由馬友友、伊扎克·帕爾曼、蓋布莉葉拉·蒙泰與安東尼·麥吉爾共同擔綱。此後,歐巴馬手按林肯當年宣誓用的《聖經》宣誓就職,並發表就職演說。
馬友友(Yo-Yo Ma)
馬友友
2011年2月15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將2010年度總統自由勳章頒發給了包括馬友友在內的15名人士。同年馬友友獲得美國甘迺迪中心“終身成就獎”,他的跨界新專輯《圈羊四重奏》也全球發行,合作對象是低音提琴家埃德加·邁爾、曼陀林手克里斯·席爾和小提琴家斯圖爾特·鄧肯。
2012年,馬友友第一次在重慶演出,攜鋼琴家凱瑟琳·斯托特共同上演《馬友友和凱瑟琳·斯托特音樂會》,在此次重慶演出之前,馬友友只在中國大陸的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杭州等五個城市開過音樂會,重慶是馬友友在西南地區的第一場音樂會。就是這第一場音樂會,籌辦時間卻長達四年。
2013年8月6日,美國坦格伍德音樂節上——郎朗與馬友友先後亮相,兩位音樂家先後奉獻了一場華人藝術家“背靠背”音樂會。馬友友傾情奉獻了經典的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2014年,馬友友率絲綢之路合奏團亮相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當晚,這支“國際樂隊”以《絲綢之路組曲》揭開演出的神秘面紗。此外,還上演了吳蠻的《夜深沉》,打擊樂作品《編織》以及凱伊漢·卡爾霍的《萬馬奔騰》、克里斯托弗·阿德勒的《皇宮之樂》、桑迪普·達斯的《斯瑞斯蒂》等風格迥異的作品。
馬友友(Yo-Yo Ma)
馬友友
2016年,馬友友仍然在進行著他的絲綢之路計畫。在香港藝術中心音樂廳,以一曲趙麟的大提琴、笙協奏曲《度》,為香港管弦樂團2016-2017音樂季作開幕演出。馬友友、吳彤、余隆攜《度》,從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出發,先後在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分別與西安交響樂團蘭州交響樂團新疆愛樂樂團合作舉辦三場西部音樂會。11月16日,馬友友北京場巡演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舉辦。以往絲路樂團的巡演,都是來自中國的音樂人吳彤大多奔赴國外在世界各地演出,而這一次則是回到中國。
2017年1月15日,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YMCG)正式閉幕,此次音樂周,麥可·斯特恩和馬友友帶著臨時組建了9天的廣州青年交響樂團青年藝術家們在星海音樂廳上演了一場音樂會。
2023年11月,為慶祝香港中文大學邁進新甲子,馬友友博士獲邀親臨香港公開演奏,屆時將與香港管弦樂團(港樂)音樂總監梵志登(Jaap van Zweden)先生聯手獻藝。

個人生活

馬友友的父親馬孝駿為音樂教育學博士,同時也是作曲家兼指揮家,曾任國立中央大學教授;母親盧雅文則是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畢業的聲樂女歌手。
馬友友(Yo-Yo Ma)
馬友友先生
1977年,馬友友與長期交往的女友吉兒·哈諾爾結婚,他們育有兩個小孩,分別叫做尼可拉斯與艾蜜莉。馬友友的姊姊馬友承也是小提琴家,她與吉他手麥可·達德普結婚。兩個家庭在紐約長島經營兒童交響樂團協會。
馬友友演奏使用的兩把大提琴,其中一把叫做“蒙塔尼亞納大提琴”,綽號為“矮牽牛花”。這把大提琴製作於1733年,價值在3000萬美元左右。1999年,馬友友在紐約演出時將這把大提琴丟在了計程車上,後來被計程車司機送了回來。為此,馬友友特意為紐約的計程車錄製了一段公益廣告,廣告詞就是“乘客您好,我是馬友友,請帶好您的物品,不要像我那樣落在車上。”
他的另一把大提琴名為“達維多夫·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是用大提琴家、作曲家卡爾·尤利耶維奇·達維多夫的名字命名。這把琴製作於1712年,價值上億人民幣,該琴原屬於傑奎琳·杜普蕾,她去世後,該琴被拍賣,新的買家雖然不知何人,但這位收藏家仍然決定將此琴繼續借給馬友友使用。

社會活動

1998年,馬友友在美國註冊了非營利性藝術、文化和教育組織項目“絲綢之路項目”,致力於藝術、文化和教育活動,希望通過把全世界的藝術家和觀眾聚集,打破地域隔閡。

獲獎記錄

藝術成就

2017
第59屆葛萊美獎最佳世界音樂專輯獎
獲獎
獲獎作品:Sing Me Home
2011
獲獎
2010
第52屆格萊美最佳古典跨界專輯獎
獲獎
2006
唐大衛獎
獲獎
2005
普林斯頓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獲獎
2004
葛萊美獎最佳古典混合音樂專輯獎
獲獎
2001
葛萊美獎最佳古典混合音樂專輯獎
獲獎
1999
葛萊美獎最佳古典混合音樂專輯獎
獲獎
1999
顧爾德獎
獲獎
1998
葛萊美獎最佳樂器獨奏獎(與交響樂團合奏)
獲獎
1998
葛萊美獎最佳古典音樂專輯獎
獲獎
1996
葛萊美獎最佳室內樂演奏
獲獎
1995
葛萊美獎最佳樂器獨奏獎(與交響樂團合奏)
獲獎
1995
葛萊美獎最佳古典音樂當代作曲獎
獲獎
1993
葛萊美獎最佳室內樂演奏
獲獎
1993
葛萊美獎最佳樂器獨奏獎(與交響樂團合奏)
獲獎
1992
葛萊美獎最佳室內樂演奏
獲獎
1990
葛萊美獎最佳樂器獨奏獎(與交響樂團合奏)
獲獎
1987
葛萊美獎最佳室內樂演奏
獲獎
1986
葛萊美獎最佳室內樂演奏
獲獎
1985
葛萊美獎最佳樂器獨奏獎(無交響樂團)
獲獎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來源

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入選《福布斯中國·北美華人精英TOP60》。

人物評價

他的演奏有如上帝駕臨,因為賈伯斯不相信一個凡人能做到這樣。他是全球最偉大的古典音樂演奏家之一,更是全球最有創造力、最多元化的音樂家之一。他的琴聲總讓人流淚,眼睛濕潤,心裡充滿著愛和無邊的思想,友友的音樂讓世界連在了一起。賈伯斯、歐巴馬、譚盾評)
馬友友(Yo-Yo Ma)
他是與格萊美結緣次數最多的華人音樂家,他已經17次獲得格萊美各項殊榮。尤為難得的是,擅古典演奏的他相較於其他古典音樂家更具“兼容性”,比如他一時興起同友人跨界合作的唱片《馬友友和朋友們:為快樂與和平歌唱》,也能輕輕鬆鬆將格萊美“最佳民謠專輯獎”收入囊中。(南京日報評)
他借著與音樂家之間的互動,超越單一音樂風格的界限。他最大的目標就是將音樂化為一溝通的語言,跨越世界不同種族,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為達成此目的,他更投身研究國樂、中國傳統樂器、非洲卡拉哈利的叢林音樂等。從他廣泛而多元的音樂事業,不難理解其不斷尋求與聽從不同的對話方式以及對個人的藝術成長求新求變的態度。無論是演奏新樂曲或大家耳熟能詳的曲目等,馬友友都努力從中找尋能激發想像力的元素。為發展大提琴演奏曲目,馬友友時常演奏20世紀較不為人知的大提琴曲,許多現代作曲家皆為他量身訂做新樂曲。他曾為多位作曲家的新作首演,這些不僅是為他而寫的作品,他在作曲家的創作過程也扮演重要角色。(新浪娛樂評)

音樂單曲

音樂專輯

共7張
音樂作品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