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薩爾斯(1876~1973)(西班牙語:Pablo Casals)為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揮家。卡薩爾斯為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揮家、作曲家,被認為是上世紀以來最偉大的大提琴家。他以驚人的演奏和表現才能,提高了大提琴兒為獨奏樂器的地位,在本世紀的大提琴家中,他的貢獻最大,成為一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藝術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帕伯洛·卡薩爾斯
- 出生日期:1876
- 去世日期:1973
- 職業: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揮家
簡介,榮譽成就,人物生平,觀點,
簡介
卡薩爾斯(1876年12月29日-1973年10月22日)(西班牙語:Pablo Casals),1876年12月29日生於本德雷爾,1973年10月22日卒于波多黎各。童年學習鋼琴和小提琴,1887年入巴塞隆納市音樂學校學大提琴。1891年首演成功。1895年在巴黎歌劇院擔任獨奏 ,1897年起任教於1936年指揮巴塞隆納交響樂團 。1939年移居法國。1956年母校,1898 年在巴黎拉穆勒音樂會和1899 年在倫敦水晶宮音樂會上演出,均獲成功 。1905年與A.科爾托和J.蒂博組成三重奏團,成為20世紀初卓越的室內樂小組之一。1919~1973定居波多黎各,並舉辦卡薩爾斯音樂節 。他的演奏構思明 晰、風格嚴謹、技藝精湛、感情真摯,且有卓越見解,對現代大提琴藝術的發展影響很大。
榮譽成就
卡薩爾斯為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揮家、作曲家,被認為是上世紀以來最偉大的大提琴家。他以驚人的演奏和表現才能,提高了大提琴兒為獨奏樂器的地位,在本世紀的大提琴家中,他的貢獻最大,成為一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藝術家。他的演奏頗為迷人,無論在技巧、音色還是音樂表現上都達到了異常高超的境界。演奏風格極其自然,線條純淨,樂句完美,變化無窮,格調高雅。他們許多作品的錄音成 為以後幾代演奏家們公認的楷模。
卡薩爾斯之所以非凡,主要是由於他的思想,由於他把具體技巧和偉大理想結合起來的能力。他發現並率先演奏了巴赫的6首大提琴獨奏組曲《Cello solo suites》,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績。卡薩爾斯說,他在巴赫的作品中,看見上帝的存在。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巴赫的音樂。
作為作曲家,他主要創作宗教音樂和管弦樂。最著名的作曲作品則為El Pessebre(1960)。
在1958年他曾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人物生平
1876年,卡薩爾斯出生於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在後來卡薩爾斯長達97年的人生歷程中,他完善了大提琴的演奏技巧,提升了大提琴的音樂地位,並發現了巴赫失傳已久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總譜,最終卡薩爾斯成為了大提琴音樂藝術的一代宗師。同時,由於西班牙國內局勢動盪,卡薩爾斯多年處於流亡的狀態,而他所表現的對於和平的嚮往,以及人道主義精神也都受到了世人的敬仰。
現在,巴赫的六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被稱為是大提琴作品中的絕對經典,但是這部巴赫寫於18世紀初期的作品,直到19世紀末期才被一個叫做卡薩爾斯的少年完整的發現。
1889年的一天,13歲的卡薩爾斯和父親漫無目的的在城裡閒逛,兩人信馬由韁不經意間走進一家寄賣店。卡薩爾斯發現,在一個破爛不堪的角落,赫然躺著一本樂譜,上面還寫著:6首大提琴獨奏組曲——巴赫作。
後來,卡薩爾斯這樣說到當時的情景:“我那時甚至都不知道這些作品的存在,也從來沒有人向我提起過它們,這次發現對我的生命是一次奇妙的啟示。我緊抱著我的寶貝,飛也似的跑回家,馬上開始練習這些組曲。”
當時,巴赫的這套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還不為世人所熟知,它只是零零散散地被人們演奏,有時是鋼琴改編版,有時則加上鋼琴伴奏。卡薩爾斯在13歲發現巴赫6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總譜之後,經過12年的練習和研究,在他25歲時,才公開演奏了其中的一首,隨即震驚世界樂壇。卡薩爾斯不僅讓人們重新聽到了巴赫的音樂,並且試圖通過自己獨特的演繹改變人們對於巴赫傳統的看法。卡薩爾斯說:那時,巴赫的這些作品被看作是冷冰凍的學院派的東西,可是,聽到這些組曲閃爍著最詩意的光輝,誰還能把巴赫視為冷冰凍的呢?
在戰爭年代,卡薩爾斯對自由和平的嚮往受到了人們的尊敬,羅曼·羅蘭把卡薩爾斯稱作“保持著人道主義和始終為大眾捍衛人類信念的偉人”。而作為一位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也受到推崇,一位評論家認為卡薩爾斯的演奏技巧如此完美,以至於讓聽眾忘記了技巧的存在。卡薩爾斯則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尊重音樂。
卡薩爾斯不僅是一位偉大的大提琴演奏家,而且還是一位傑出的指揮家。在指揮台上,卡薩爾斯獨特的個性展露無遺。通常情況下,他是非常和善的,在指揮之前他會擁抱6,7個甚至是20位樂隊成員,以表示友好。但是當卡薩爾斯聽到樂隊走調時,就會變得怒不可遏,甚至會對著樂隊大喊大叫:我是一個煩人的老頭。
卡薩爾斯在從事大提琴演奏,指揮工作的同時,還在從事著教育工作,在他的學生中,包括著名的大提琴家艾森伯格,卡薩多等等。卡薩爾斯創造性的發展了前人沒用過的各種指法,力圖讓每一個音都乾淨清楚。卡薩爾斯還強調說:為了發揮樂器的全部潛在性能,必須掌握技巧,而為了懂得音樂複雜的各個方面,理解力又是必不可少的。他身為大提琴藝術的一代泰斗,很多著名的後輩演奏家都受到過他的指導和幫助,比如羅斯特羅波維奇,杜普蕾甚至馬友友。
在巴黎,卡薩爾斯認識了葡萄牙大提琴家吉列米娜·蘇吉婭,兩人經常共同演出,關於他們的關係也有諸多傳聞,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分道揚鑣。吉列米娜·蘇吉婭生於葡萄牙,被譽為當時最偉大的女大提琴家,據說她的個性反覆無常,狂暴不安。卡薩爾斯比蘇吉婭大十二歲,在共同生活了幾年之後,蘇吉婭突然於1912年離開了卡薩爾斯,其中的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團。離開了卡薩爾斯之後,蘇吉婭到了英國,並在那裡創造了輝煌的演奏生涯。而卡薩爾斯也很快地在紐約與美國女高音歌唱家蘇珊·梅特卡夫結了婚,然而在1928年他們的關係宣告破裂。有人說,卡薩爾斯和那位美國歌唱家妻子的最終離異,是因為卡薩爾斯老派固執的性格和美國妻子浪漫的氣質難以調和。而卡薩爾斯這種不妥協的態度在對待同事朋友時也不例外。卡薩爾斯曾經和鋼琴家科爾托等人組成三重奏,有三十年的合作交情,但是後來由於科爾托對納粹德國態度曖昧,卡薩爾斯就立即中斷了他們之間的友情。
1957年時,卡薩爾斯已經80歲了,在這一年,他做了兩個重要的決定,一是和比他小60歲的學生瑪爾塔結婚,其次是永久定居在波多黎各。瑪爾塔來自於波多黎各,有著極好的音樂天賦,她最初見卡薩爾斯的時候只有14歲,在跟隨卡薩爾斯學習大提琴的過程中,兩人暗生情愫,結成伉儷。至此,在度過了幾十年漂泊的生活之後,卡薩爾斯跟隨新婚妻子回到了母親和妻子共同的故鄉波多黎各。
在和卡薩爾斯結婚之後,瑪爾塔幾乎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卡薩爾斯的身上,瑪爾塔的善良活潑給晚年的卡薩爾斯帶來了快樂和安慰。在瑪爾塔的照顧下,卡薩爾斯在舉行音樂會的同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學上,他開設了大師班,教學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在瑪爾塔的伴隨下,卡薩爾斯的晚年生活幸福而充實。
1971年,為表彰卡薩爾斯的貢獻,聯合國授予他和平勳章。在聯合國舉行的音樂會上,卡薩爾斯動情的回憶起他的故鄉——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並演奏了他非常心愛的一首故鄉的民歌《百鳥之歌》。卡薩爾斯於1973年10月22日去世,終年97歲。卡薩爾斯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這些為他的音樂和人生平添了很多的亮色。他說,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欣賞大自然,然後就是巴赫的音樂。就像對待任何一個人那樣,我對待音樂的態度是聖潔的。
觀點
卡爾薩斯的觀點:“技術的目的是將我們感受到的音樂內容表達出來,要突出音樂的主旨。而任何一部傑作的內涵都是豐富複雜的體系,紙上的音符無法完全反映。演奏者要做的就是讓音符變成活的,賦予它生命....而這需要在我們的心中找到共鳴,還要發現問題,這是沒有止境的勞動。”
“要對所有的樂句都找到理想的表達方式,已經夠困難了,還要找到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繫以及它們整體關係,又要這一切都恰到好處,該付出多少勞動!”
“有表情的音準”,“自然的漸弱”這樣的手法“雕刻”每個音符,用時值的微調給音符擺好“姿勢”。又強調“這裡必須是有規律的自由。凡是帶幻想的地方,都應當符合邏輯和規律。”
“我每天都得重新開始。一定不讓長期的實踐、慣用的手法和過分的自信危害藝術創作。而演奏就是創作。樹葉每到春天來臨都要冒出一次,但每年不一樣。”
“一個人只要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生活,他就是年輕的,晴朗的天空,森林和花朵,世界上有多少值得熱愛的東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