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把1983年到1995年間出生的人稱作“Y一代”。“Y一代”對個人成長有很高的期許,即便在初級職位上也是如此。"Y一代"又稱作“千禧一代”。"Y一代"前一代為"X一代",後一代為"Z一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Y一代
- 含義:1983年到1995年出生的
- 優點:對個人成長有很高的期許
- 特點:只想做有意義、有用處的事情
- 國家:美國
內容介紹,
內容介紹
最新一期美國《時代》周刊報導說,美國職場即將迎來7600萬“Y一代”人,這些20來歲的人有個特點:只想做有意義、有用處的事情。
企業要聘用“Y一代”中的青年才俊,就要充分考慮他們的特點,才能把他們穩住。年輕雇員頻繁跳槽已經引起諮詢企業德勤的警惕,該公司顧問斯坦·史密斯說:“從德勤走掉的人當中,三分之二的人跳槽後做的工作其實是德勤可以提供的,但在德勤他們很難轉換崗位。”
因此,史密斯負責招聘和培訓的時候,提出了旨在幫助“Y一代”規劃職業生涯的計畫。他認為,對不安分的年輕雇員來說,最好的崗位就是在德勤換個新的職位。這種做法讓德勤省下了因人員流失造成的15萬美元的損失。
“Y一代”對工作價值的判斷也與前輩不同。他們認為,友誼能提供強大的動力,有的人選擇某個工作僅僅是為了和朋友們在一起。波士頓某家公司曾一舉聘用整支運動員團隊,因為公司意識到,這支團隊一起工作的時候,工作氛圍顯得特別好。
“Y一代”還認為當志願者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德勤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在20多歲的雇員中,超過半數的人青睞能提供志願者機會的公司。美國軟體企業銷售力公司曾把1%的利潤留作基金,用來支付其雇員用1%的工作時間當志願者的費用。公司執行長馬克·貝尼奧夫說:“這個項目大幅提升了我們對高級人才的誘惑力。”26歲的雇員埃利奧特·穆爾說:“我被銷售力基金深深吸引。這種做法滿足了我用職場所學回饋社會的願望。
Y一代是個舶來詞。2001年初,《管理Y一代》這本新書在美國問世,它正式將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的年輕人稱為Y一代。Y一代這個名詞的出現,源於西方社會二戰後出現的嬰兒潮一代,這是普遍被認為“生活是為了工作”的一代人,美國有8500萬人屬於嬰兒潮一代,他們盡力維持工作和家庭間的平衡,這代人創造了美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經濟繁榮。
Y一代的前一代是X一代。X一代是繼嬰兒潮一代在美國社會中出現的,這個概念來自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一部小說《Generation X》,美國媒體把當時18歲-29歲,現在已成長到30歲-40歲之間的5000萬人劃歸到X一代,他們高舉“工作是為了生活”的鮮明旗幟,為了滿足自我興趣而時不時辭職,他們是憤世嫉俗的一代人。
Y一代緊隨X一代的發展而產生。Y一代是伴隨著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發展而成長的一代,據美國《時代》周刊報導,美國社會裡Y一代人數多達7600萬,西方有學者將他們基本定義為1980-1995年出生的一代人。在Y一代眼中,世界上沒有什麼值得尋找的意義,也沒有任何界限可以框住人,一切皆無限制。Y一代對父輩所認定的人生意義並沒有興趣,這是放棄了尋找的一代,他們所樂於做的是從自我的主張出發,把時間用在有意義、有用處的事情上面。
我國學者將Y一代這一概念引入中國社會,把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出生的“獨生子女”這代人,稱為Y一代,有的學者也稱他們為“80後”一代。如今,中國的Y一代正步入社會,開始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他們追求個性,重視自我主張,給社會的發展輸入了新鮮的血液,但同時也帶了一系列新的社會現象,網戀、SOHO、啃老族、丁克等新辭彙伴隨Y一代的成長而紛紛湧現,這是社會前進不可避免的副產品。
Y一代真正想要什麼?
還記得2006年國中國文壇“80前”與“80後”的一場爭論嗎?知名文學評論家白樺與“80後”代表作家韓寒在各自的部落格上互相攻擊,繼而引發整個社會對“80後”一代人的大討論。無庸置疑,每一代人都與其成長的時代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前後的Y一代也不例外,在網際網路便捷、迅速的即時交流方式中,Y一代注重多元觀點之間的溝通交流。另外,由於深受網際網路無限制的“任意門”交流方式的影響,Y一代表現出來的鮮明特徵就是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限制,自主獨立成為他們的標籤。這些不僅與他們的父輩、祖輩完全不同,而且與早他們幾年的X一代也存在極大的代溝。在Y一代看來,一切皆有可能。
獨立自主 Y一代與父母產生代溝的原因,主要一點就是他們中大多數人喜歡以自我的感覺為出發點來考慮問題,而不會過於關注外部環境,對於紀律的尊崇也遠不如60年代、70年代的人那么專注,他們有的是一種來去自由的心態,正是這種心態讓他們的父母感到不安。
在我國,儘管Y一代大部分是20世紀70年代後期實行計畫生育政策後出生的獨生子女,但是他們並沒有被自己的雙親寵壞,相反,他們在面對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問題時獨立思考意識特彆強,同時,網際網路也給Y一代提供了一個相當大的獲取信息的空間。
不止是自己的婚姻,而且生活的各個方面,Y一代都表現出極強的自主性,他們會把時間和金錢花在自己認為最有意義、最有用處的事情上。貝貝,23歲,幾乎所有的工資都用來買各種各樣的高檔化妝品和漂亮的衣服,每到月底的日子總是過得捉襟見肘,間或還要和父母借錢消費,但是“沒辦法,這是在給自己的面子投資,至於效果,以後會有的”,這就是一部分Y一代的消費觀念。Y一代的長輩們會不解這種做法,在他們看來,“這是敗家子的做法,是不理智的”。美國《新聞周刊》則毫不客氣地批評了這種行為:“這是一群自制力極差的年輕人,無節制地消費,習慣性地透支信用卡,追求物質享受,不懂得儲蓄,很難相像這群年輕人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可以看出,Y一代與他們長輩甚至整個社會主導力量的觀念發生了嚴重衝突,Y一代堅持著自己的觀念,並且延伸到工作中去。24歲的kisscat(網名)剛剛辭掉了坐辦公室的白領工作,她跳槽到一家汽車公司,做起了汽車銷售員,名牌大學碩士畢業的她說,現在的領域是自己以前完全沒有接觸過的,說實話,這個行業並不需要太高的學歷,但是我覺得自己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價值,因為你付出多少,就有多少收入。以前,辦公室里平穩是平穩,但是生活平淡無奇,每月拿著固定工資,根本無法在北京這樣一個大都市生活。另外,我擅長與人交流,為什麼不發揮我的長處來做銷售呢?
而1981年出生的玩偶青春(網名)是從玩中發現商機的,他愛玩,並把玩發展成了一項事業。2003年,玩偶青春剛剛大學畢業時,他並不願意按照父母的意願找一份四平八穩的工作,雖然也曾經嘗試過去做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可是他並不願意就“這樣埋沒”,所以最終決定自己創業。他的興趣是玩鞋,從國中時代起,他就喜歡收藏各種各樣的運動鞋,所以他和一些玩鞋的朋友創辦起一份鞋類雜誌,自己做了執行主編,四處採訪、寫稿、拉廣告,3年下來,竟然也做得像模像樣,得到了很多業內人士的肯定。2004年喬丹來中國,他被耐克公司請去參加喬丹生涯展的籌辦,至今,他的部落格上都掛著他和喬丹的合影,讓朋友們很是羨慕。
愛玩,並從玩中思考,達到專業玩家水平,從而在玩中發現商機,這是Y一代創業投資的一個特點,而藉助網際網路來成長,開展線上業務成為他們創業的另一個特點。像全球有名的校友社交網facebook就是在大學宿舍里誕生的。
重視溝通 網際網路的誕生、發展改變了一切,Y一代身上也烙上了深深的科技烙印。網路即時交流的特點,可以同時兼容不同種類的思想和價值觀,反對什麼,喜歡什麼,都可以在網路上連結到,Y一代是在網路上這種多元價值取向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自我的反應模式也呈現網路里的思維模式,如果不理解與自己相左的觀念或者做法,會直截了當地問個明白,網路上就是以這種即時交流的方式來解決多元價值觀存在問題的,甚至還出現了很多網路經典語。比如幾年前的一部網路體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中,痞子蔡的經典網路語言就彰顯出多元思維下主人公的一種心態:“如果我有一千萬,我就能買一棟房子。我有一千萬嗎?沒有。所以我仍然沒有房子。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飛。我有翅膀嗎?沒有。所以我也沒辦法飛。如果把整個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澆不熄我對你愛情的火。整個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嗎?不行。所以我並不愛你。”雖然這樣的網路語言囉嗦無比,在當時的年輕人中卻達到了極高的使用率。
fireball(網名)今年不到30歲,卻已經是一家市場調研公司的負責人,他是典型的新新人類,他說:“在現代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的很多問題都能通過網路達到溝通的目的。比如一個CRM軟體,就可以建立起單位的管理系統,無論是單位員工,還是客戶,都可以匿名在上面發表任何評論,關於公司實行的每一項決定或者策略,都可以開闢討論區,讓每個人暢所欲言,這樣的結果要比‘一言堂’給公司起到更好的效果。一項推廣計畫的實施,需要進行員工意見調研時,也採用第三方搭建的網上平台,讓員工參與線上調查,而無須當場開會做出反應,這節約了開會的機會成本,也給了員工大量思考的時間,調查甚至不必拘泥在上班時間,隨時隨地只要上網就可以進行。”
網路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Y一代生活在這樣一個生活形態、價值觀念急劇發展變化的年代,他們善於接受新事物,並且用自己獨特的溝通方式,適應著多元化存在的生存方式和行為方式。Y一代更習慣使用簡訊、MSN、QQ、BLOG等現代通訊工具進行溝通,因為這些讓生活更為簡單直接,也更為迅速。然而,現在一些公司的老闆上班時間不允許開MSN、QQ,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玩意兒”影響員工的工作效率,時不時發來的一些卡通人物造型在他們看來是在玩遊戲,而員工電腦螢幕上不時跳出的一兩個對話視窗,他們認為是在閒聊。某軟體公司的廣告部經理,同樣也是Y一代一員的冷酷商人(網名)介紹說,其實這都是誤解,因為不熟悉電腦的老闆不了解先進技術的重要性,現在,很多國外的大公司都是通過MSN來進行跨地區同時線上會議的,網路讓不同地區的人聯繫成為非常便利的一件事,而網路上那些可愛的卡通符號則舒緩了人們緊張的工作心情,比如一張“笑臉”會傳達出比“很高興”多許多的含義,而一張“沮喪的臉”也會讓對方了解到你對一項提議是非常的不滿意,這種交流方式要比生硬的批評或者肉麻的表揚,更能讓人接受。
年輕所以浮躁 在年長一輩看來,Y一代幾乎是不能理解的,他們“好高騖遠、自以為是、責任感不強、嬌生慣養、心理承受能力極差……”總之,是一大堆的缺點。
像60多歲的老太太們就看不慣現在的年輕人,她們會說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外表打扮總是奇形異服的,好好的黑頭髮弄成五顏六色的,就怕別人看不見,一點都不嫌丟人,衣服也是怎么奇怪怎么穿,甚至以內衣外穿為榮。
還有一些父母責備Y一代,說他們自私自利,有的畢業該工作了不工作,厚臉皮向父母要錢;有的每個月都把錢花個精光的,一點不懂得儲蓄;有的遊走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不能自拔;有的則不正經工作,幹上半年的活,就出去旅遊半年,好像下半輩子就不用養活孩子、照顧父母一樣;還有的則是難以服從單位的管束,動不動就因為上司的幾句責罵辭職走人。 一位母親說到自己就業屢受挫折的孩子說:“這孩子已經25歲了,還是不太做家務,主要也是怪我,小時候只讓他好好學習,什麼也不讓他做,從小到現在,瓜子都不會嗑,還是大人嗑好了給他。更不用說做飯,洗衣服了,結果到了單位,要幹活的時候就不行了,別人很容易乾好的事情,他就是乾不下來。”
必須承認,不同代人之間確實有代溝的存在,這裡面有互相不理解的成分。不過,Y一代作為在社會上嶄露頭角的一代,也有其稚嫩的一面。據媒體報導,上海的部分大學生叼奶嘴、用奶瓶,穿著打扮越來越幼稚化,就反映了新新人類不願長大、拒絕成熟的一面。這不僅是個別家庭的原因,同時也有社會結構的原因。Y一代的一些人也給出了相應的說明,有些他們崇尚個性的原因,但主要還是因為現代社會節奏很快,人員流動更便捷,社會基本進入了移民社會,對於年輕人來說,留在父母身邊的Y一代只屬於少數,大量的Y一代要離開自己的家,到異地去求學、去工作,他們沒有社會經驗,也缺乏家長的適時指點,只能憑自己的摸索走一步說一步,所以必然會出現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這些都是問題出現的原因。他們有些也逐漸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改正錯誤的地方,比如原來是個“月光公主”(每月收入全花光的女生)的小A就意識到了自己不儲蓄對於將來生活的威脅,就從記賬開始,現在已經逐步加入了一些理財項目,控制住了自己的不良消費欲望。
Y一代是新時代的驅動力
社會塑造了年輕人,而年輕人推動了社會,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是如此。如果一個時代發展過程中都沒有新鮮的血液輸入,那么,整個社會大多會呈現僵硬、停滯的狀態。而至於“九斤老太”們所說的“一代不如一代”之語,這是因為上一代人總是認為,下一代人的所作所為與傳統的做法不一致,他們認為那是有失偏頗的。其實,果真如此嗎?也不盡然。身處社會中的每個人,不管男女老少,其行為都會對周圍的人產生影響,而影響是可以傳遞的。近年來,一些電視台所舉辦的選秀節目中,Y一代所選出來的“英雄”大抵與專家的意見是不怎么吻合的,冬粉們自發上街為支持的選手拉選票,甚至把拉選票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來經營,這已經體現出了Y一代強大的力量,因為他們敢於為自己的主張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