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湯米·弗蘭克斯
- 外文名:TommyR.Franks
- 出生日期:1945年
- 職業:司令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海灣戰爭,
人物生平
湯米·弗蘭克斯(TommyR.Franks)1945年出生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州溫尼伍德,父親是建築工人。他出生後不久,就隨父母一起遷往德克薩斯州的米德蘭。 1964年,弗蘭克斯進入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學習。越南戰爭爆發時,正在念大學二年級的弗蘭克斯中斷學業,考入位於俄克拉荷馬州西爾堡的軍官學校學習,開始軍旅生涯。他1967年軍校畢業後參加了越南戰爭,當過作戰軍官助理。20世紀70年代,他被調到五角大樓的軍隊總檢查官辦公室工作,專門負責軍隊和國會領袖之間的溝通。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時,弗蘭克斯擔任美軍的作戰師長。海灣戰爭結束後,他任美國駐韓國混合部隊司令官,後升任三星中將並擔任美軍聯合作戰中央司令部陸軍指揮官。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任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
作為四星上將的弗蘭克斯將軍曾獲多種軍事獎章。
1967年,畢業於俄克拉荷馬州的炮兵軍官學院
1968年,在俄克拉荷馬州炮兵訓練中心指揮一個炮兵連
1971年,取得德克薩斯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位
1973年,被分派到前西德一個裝甲步兵團
1984年,在賓夕法尼亞州一大學取得公共行政碩士學位
1991年,在伊拉克海灣戰爭時期任作戰師長
2000年,任命為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並晉升為四星上將
2002年,任美軍阿富汗戰區總指揮
人物事跡
負責25國軍事行動
近兩年多來,弗蘭克斯指揮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負責美軍從非洲到中亞共25個國家的軍事行動。
除軍事問題外,弗蘭克斯還肩負著外交家的使命。在戰鬥中,他常常要為軍事基地和領空的使用權,與一些國家進行討價還價。
敢於挑戰拉姆斯菲爾德
儘管如此,在美國軍隊內部,由於敢於直接挑戰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等人的見解,弗蘭克斯已經贏得了大批軍方官員的尊敬。拉姆斯菲爾德希望將來攻打伊拉克時,能夠重點使用特種兵以及雷射制導飛彈,但是弗蘭克斯則希望能採用更常規方式,動員成千上萬的士兵參戰。
對士兵平易近人
當為攻打伊拉克而舉行的“內窺”軍事演習進行到一半時,弗蘭克斯將軍在卡達的美軍中央司令部中心,設宴款待了大約50名軍方高級官員。他本應坐在宴會主餐桌的上座,然而他卻選擇坐在一張小桌子旁邊,與他的將領親切交談。當各位將軍觥籌交錯時,弗蘭克斯卻走到一個士兵面前向他表示問候。
當他出現在軍隊士兵面前時,他不會像一般的將領那樣高談一段“英勇和使命”之類的詞語鼓舞士氣,他通常是講個笑話活躍氣氛,或者直接與士兵們握手問候。
對軍官近乎苛刻
注重細節的弗蘭克斯對下屬的要求近乎苛刻。他的參謀必須早上4時就起床。弗蘭克斯討厭喋喋不休的抱怨,但是他也能耐心地傾聽別人的建議。弗蘭克斯總是乘坐一架波音707改裝的
飛機出訪世界各地。在與顧問們討論作戰計畫的間隙里,弗蘭克斯有時會通過一個很小的DVD看電影。如果有官員在飛機上打瞌睡,弗蘭克斯可能會將一瓶水直接倒到他們的頭上,讓他們清醒一下。
越戰使他憎恨戰爭
“沒有人比士兵更憎恨戰爭。”越南戰爭在弗蘭克斯身上留下的創傷沒有消失,他的這句話也算說到了士兵心坎上。越戰期間,還是步兵少尉的弗蘭克斯曾3次受傷。他與許多現代將軍一樣,希望在可能爆發的對伊戰爭中將美軍傷亡降至最低。他的另一句名言是:“與敵軍第一次接觸前,任何計畫都不是不可以改變的。”但作為職業軍人,弗蘭克斯並不反對布希總統對伊拉克的強硬政策。
為太太犯下瀆職罪
《華盛頓郵報》今年2月報導說,弗蘭克斯將軍被控犯有瀆職罪,正在接受調查。五角大樓已證實這一說法。具體罪名是:弗蘭克斯將軍允許他的妻子旁聽機密的軍事匯報會議,還安排了一名保鏢保護他的太太,另外,安排了一名女兵伺候他的妻子。該報還說,這次調查還將查明,弗蘭克斯將軍曾經乘軍用飛機旅行,政府在費用方面是否得到了適當的償還。弗蘭克斯也被檢舉讓太太搭乘軍用飛機,但事後卻未依規定付費。弗蘭克斯本人則對此事表示坦然。他對媒體表示:“我知道他們正在調查,而且我也充分配合。”
是外孫女的玩具熊
指揮著千軍萬馬的弗蘭克斯平常一臉嚴肅,說話斬釘截鐵。其實他也有柔和的一面,雖然這一面可能只有家人及親朋好友能夠見到。
弗蘭克斯不僅有妻有女,還有兩個外孫女。在兩個外孫女眼中,弗蘭克斯是個毛茸茸的大玩具熊,她們總是想摸一摸他。看過迪斯尼卡通人物“小熊維尼”後,兩個小姑娘馬上就給外公換了個更加貼切的名字,叫“大熊維尼”。
弗蘭克斯唯一的女兒傑克奇·麥特洛克形容父親是個活潑有趣的人:“經常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新辭彙,是家裡的喜劇明星。”他女兒有句話,被認為準確地概括了弗蘭克斯的特點:“我父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愛家男人。在他的一生中有兩個非同尋常的家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軍隊。”
海灣戰爭
總述
海灣戰爭,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盟在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下,為恢復科威特領土完整而對伊拉克進行的戰爭。海灣,即波斯灣簡稱,位於西亞中部。海灣周邊國家是世界石油主產區,戰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這一地區爆發了戰後世界最大的一場局部戰爭——海灣戰爭。這場戰爭對冷戰後國際新秩序的建立產生了深刻影響,同時,它所展示的現代高技術條件下作戰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對軍事戰略、戰役戰術和軍隊建設等問題帶來了眾多啟示。
起因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1時(科威特時間),在經過周密準備之後,伊拉克共和國衛隊三個師越過伊科邊界,向科威特發起突然進攻。與此同時,一支特種作戰部隊從海上對科威特市實施直升機突擊。拂曉時分,東西對進的兩支部隊開始攻打市內目標。科威特埃米爾賈比爾·薩巴赫倉促中攜部
分王室成員逃到附近美國軍艦上。埃米爾的胞弟法赫德親王在保衛王宮的戰鬥中陣亡。上午9時,伊軍基本控制科威特市。下午4時,伊軍占領了科威特全境。並將科威特劃歸其第19個省。
聯合國制裁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極大震驚。聯合國先後多次通過反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對伊實施制裁的決議。反應最為強烈的當屬在海灣地區具有巨大經濟利益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8月2日和3日,美國總統布希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體會議,研究對策。會議最終決定,採取大規模軍事部署行動,以迫使伊拉克撤軍,並為必要時採取軍事打擊行動做好準備。根據這一精神,負責中東地區防務的美軍中央總部擬定了“沙漠盾牌”行動計畫。8月7日凌晨2時(美國東部時間),布希總統正式批准了該計畫。
“沙漠盾牌”行動計畫擬分兩個階段向海灣地區部署部隊。第一階段用3至4個月時間(17周)部署24萬人的部隊及其建制裝備,以使該地區美軍和其他出兵國家部隊兵力達到同伊軍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階段將視形勢發展繼續增兵,以使兵力達到足以將伊軍趕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階段部署,又將根據伊軍有可能在短期內向沙特發動進攻的形勢,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蘭一線部署快速反應部隊和空中打擊力量,建立機動防禦,採取“以空間換時間”戰略,擋住伊軍可能的進攻,保證後續部隊陸續抵達和部署。
計畫確定後,美軍制定了具體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動了運輸司令部所轄戰略運輸工具,動員了後備和民用運輸力量,同時,進行了後備役徵召和編組。其他出兵國家也展開了各自的部署行動。經過緊張行動,分別於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兩個階段的部署。是時,美軍在海灣地區的總兵力達到43萬人,其中陸軍26萬人,海軍5萬人,空軍4萬人,海軍陸戰隊8萬人。主要武器裝備有:坦克1200輛,裝甲車2000輛,作戰飛機1300架,直升機1500架,軍艦100餘艘。
連同其他國家出動的總兵力達50萬人。部分未出兵國家提供了武器裝備、艦船、飛機和醫療隊。隨著各國部隊的部署,建立統一、協調的指揮機構的必要性日益突出。8月中旬,經協商在多國部隊最高層成立了協調性作戰指揮機構。原則是,戰區內所有部隊均接受沙烏地阿拉伯武裝部隊司令哈立德中將和美軍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將的統一指揮,但各國部隊又分別接受本國最高當局的命令和指示。
因為面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出兵行動,以及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伊拉克採取了相應對策。總的戰略指導思想是,拖延戰爭爆發,使海灣衝突長期化、複雜化,進而分化以美國為首的軍事陣營,打破對伊拉克的各項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時,做好軍事上防禦作戰的準備。為此,它在外交上打出了“聖戰”的旗號,並將撤軍問題同以色列從阿拉伯被占領土撤軍聯繫在一起,以轉移阿拉伯國家的矛頭指向;在經濟上採取了內部緊縮,對外尋求突破口的政策;在軍事上則加緊了擴軍備戰,恢復和新建24個師,使軍隊總兵力達到77個師、120萬人。同時加強了科戰區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線共部署43個師,約54萬人,坦克4280輛、火炮2800門、裝甲輸送車2800輛。
美軍在開始執行“沙漠盾牌”計畫時,即已估計到伊拉克拒不撤軍的情況,擬定了代號為“沙漠風暴”的軍事打擊行動計畫。12月20日,美國國防部長切尼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批准了這一計畫。該計畫的要點是,實施進攻作戰,以達到:1.癱瘓伊拉克國家指揮當局;2.將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3.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4.儘量摧毀伊拉克的彈道飛彈和核生化武器;5.幫助恢復科威特合法政府。
根據這一決心擬定了以下作戰方案:實施協調一致的多國、多方向、空中、海上和地面攻擊,首先以空中戰局摧毀伊拉克重要軍事目標,爾後逐步轉移空中作戰的重點,在科威特戰區實施地面作戰,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用阿拉伯部隊解放科威特市。整個作戰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即1.戰略空襲;2.奪取制空權;3.空襲地面部隊;4.地面進攻作戰。 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78號決議,規定1991年1月15日為伊拉克撤軍的最後期限。1991年1月9日,美國國務卿貝克和伊拉克外長阿齊茲在日內瓦舉行戰前最後一次會晤,但是,雙方都認為沒有妥協餘地,會談沒有取得結果。1月16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時30分,布希總統簽署了給美軍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國家安全指令檔案,命令美軍向伊拉克開戰。
多國部隊進攻
1月17日凌晨,美軍的空襲行動開始實施。整個空襲包括“沙漠風暴”計畫四個作戰階段的前三個,美軍稱之為空中戰局。按計畫三個階段同時開始,齊頭推進,逐一達到既定目標。通常的空襲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電子戰飛機先開闢通路,擔負攻擊任務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等型飛機攻擊各指定目標,F—14、F—15C、F—16和FAA18等飛機則擔負掩護任務。日出動量達2000至3000架次。據美軍統計,至地面進攻開始時,科威特戰區伊軍部隊54萬人中傷亡達25%以上,重裝備損失達30—45%。
為了實施地面進攻作戰,美中央總部陸軍也制定了具體戰役計畫,這就是“沙漠軍刀”計畫。該計畫事實上是“沙漠風暴”計畫的組成部分。計畫決定,由5個軍隊集團執行地面作戰任務。美第十八空降軍在整個戰線西部實施進攻,負責切斷科戰區伊軍同後方的聯繫;美第七軍在戰線中段擔負主攻任務,重點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在第七軍右翼,依次是北線聯合部隊、美軍中央總部海軍陸戰隊
和東線聯合部隊,他們將包圍科威特後方及科威特市內的伊軍部隊,牽制伊軍戰術和戰役部隊,其中北線和東線聯合部隊的阿拉伯部隊將負責解放科威特市。計畫制定以後,多國部隊從1月17日空襲之日開始至2月24日進行了大規模部署調整。美軍兩個軍數十萬人分別從原駐地向新的進攻出發地隱蔽機動了200多和300多公里。1991年2月24日當地時間凌晨4時整,多國部隊向伊軍發起了大規模諸軍兵種聯合進攻,將海灣戰爭推向了最後階段。多國部隊首先在戰線中部發起攻擊,以吸引伊軍統帥部注意力。隨後,東西兩端開始行動,以造成西端“關門”,東端“驅趕”之勢。在這種情況下,擔負主攻的美第七軍發起決定性攻擊。先向北,隨後向東,殲擊伊軍主力部隊。伊軍在多國部隊進攻面前進行了頑強抵抗,後逐漸向北和西方向撤退,並點燃了科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隊控制,多國部隊也大多完成了各自任務。鑒此,布希總統下達了當日當地時間8時暫時停火的命令。整個地面進攻歷時10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