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eat Destroyer是Sub Pop唱片公司於2005-01-24發行的專輯,歌手Low。
基本介紹
- 外文名稱:The Great Destroyer
- 專輯歌手:Low
- 發行時間:2005-01-24
- 唱片公司:Sub Pop
簡介,專輯介紹,
簡介
專輯名稱:The Great Destroyer
歌手姓名:Low
唱片公司:Sub Pop
發行日期:2005-01-24
專輯流派:Indie Rock, Dream Pop, Alternative Pop/ Rock
專輯介紹
轉由獨立大廠牌Sub Pop發片,第七張錄音室專輯,卻找尋不到了往日Slowcore的面孔……很多段落都傳統Rock的很。旋律依舊如往的讓人痴醉,但強勁的吉他卻會讓沉醉於他們以往唱片的回憶不知所措。以往的陰鬱夜曲還在,只是會有突然間的流星爆炸,裸露在火焰和赤色的光彩中。
有種聲音讓你陷到很深很深,然後又突然讓你飄到最上面,重重地被甩在黑夜的角落;有種聲音讓暴風雨變得唯美有格調;有種聲音把陰鬱的傍晚天空變得空曠有靈性;有種聲音讓黑夜變成直白。low有意在鼓點之間留出空間讓人聲穿過,過濾,剩下貝斯乾淨的回音在空間迴蕩。low的音樂黑色透明。當酒神狄俄尼索斯遇上天使,人們應該縱酒狂歡後的曖昧神智不清還是變得乾淨純粹?
low的音樂比緩慢更緩慢,比迅猛更迅猛,這是一直低調的樂隊。low成立於1993年的Duluth,由成員Alan Sparhawk (吉他,VOCAL,鍵盤)Mimi Parker (VOCAL,鼓)Zak Sally (貝司,鍵盤)組成,Alan and Mimi是虔誠的基督徒,雖然他們否認自己是 Christian rock band,但是在他們的樂隊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信仰在音樂中留下的痕跡。他們的音樂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但卻創造出巨大的魔力。作為90年代slowcore運動的開啟者,low的辨識度很高,只要你聽過他們的音樂就很容易區別其他的樂隊。無論在間隔的鼓點和冷靜的貝司營造出的背景氛圍還是mini parker,Sparhawk不動聲色的唱腔,他們的音樂是超然在外的體驗,仿佛無論有沒有聽眾,他們都在某個昏暗的舞台一角自己為自己製造著某種聲響。很少有樂隊可以在自己設定的音樂風格框架中繼續走很遠,但是low做到了,這點和Jesus and Mary Chain一樣,十年中並沒有改變太多自己的風格,但是仍然創作出了偉大的歌曲。Zak告訴我們low的音樂理念是用最簡單的樂器進行創造,決不浪費,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玩笑。如此繼續下去,沒有人會知道他們的最終的音樂會是怎樣,還可以簡約到什麼程度。和原來我對LOW的猜想不一樣的是,樂隊緩慢的風格在剛開始成型時是處於好奇和反叛,三個知趣相投的年輕人走到一起,嘗試著做一些與眾不同的音樂,目的只是想看看可以走多遠,這種做法似乎與樂隊的音樂風格格格不入。和 Sonic Youth,Yo La Tengo一樣,貝司成了三支樂隊確立自己風格的致命武器。
至今為止,LOW已經推出了10張專集,12張EP,2005年的1月25號,樂隊將推出〈The Great Destroyer>,做為在Sub Pop推出的debut.如此看來,Low也想在原有的風格上尋求變化。反差很大的是,low的成員自己喜歡的樂隊卻是Sabbath, Swans, Birthday Party,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Jesus Lizard,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在low的音樂中總是在冷靜中蘊藏著某種一觸即發。
low是適合在傍晚的陰天,或者是暴風雨前的一刻聆聽的,但決不是在晚上,類似的slowcore,sadcore樂隊如今有很多,但沒有誰的音樂能夠做得像low一般簡約唯美低調.很多人用冰冷晦澀來形容low的聲音,其實他們更多的是聲音的空間感與疏離感。
low 的配樂一直做的很棒,雖然簡單地不能再簡單,貝司和鼓配合地恰倒好處,人聲反而成了點綴,常常會特地為了鼓點或者貝司去聽他們的歌,久而久之養成了聽歌必先聽配樂的習慣,唱什麼,怎么唱反而變的不重要。氛圍與格調就這樣出來了,一切是那么自然。low的音樂一直很有自己的格調。把一樣東西做到極至了自然就會形成格調,而low就是一直以來都在執者著自己的風格的。數不清的歌手樂隊到了聖誕節總要推出那么一張應景的專集。而low決不馬虎,那張1999年發行的專集做出來的感覺就是low原味的,黑色透明的聖誕夜,黑色透明的夢想。< I Could Live In Hope>是樂隊在1994年推出的首張專集。我最喜歡的是他們2001年的< things we lost in the fire>,是low最有情節的一張專集,主唱Mimi parker與alan合上器樂的處理使整張專集聽來很徹底。徹底是因為這是LOW的音樂在爆發前醞釀地最徹底的專集。然而,當Alan Sparhawk 第一次聽到這張專集的時候,他簡直受不了,甚至感到厭惡。音樂出來的樣子和他原來對於新專集的想像大相逕庭,當Alan Sparhawk 在自己的機器里播放 Things We Lost in the Fire 的時候,他發現這跟原本的想像沒有一點相同的地方,他幾乎受到毀滅性的打擊。他甚至想去其他地方重新錄製專集,過了一個星期,他才漸漸地喜歡上了這張專集,也許Alan Sparhawk還不喜歡專集中比以往要大的多的聲響。後來ALAN解釋說,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我從來沒有說過“讓我們做一張快的專集把,我們可以不只是一個緩慢的安靜的樂隊。”我很滿意我們只是一個緩慢安靜的樂隊,我知道有很多樂隊正在嘗試改變,但最終都失敗了,我很滿意樂隊從一開始就為自己劃定的風格。我們過去常常爭論這首歌是不是符合LOW的風格,這首歌該如何演繹,而我們會爭論,這首歌會如何發展?然後我們會盡力讓它順著自己自然地發展下去。這就是Things We Lost in the Fire變成這個面目的原因。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真實的。“We're still the slow,quiet,depressing band"如果以前的專集是死寂的冬日,那么Things We Lost in the Fire就是初春的路邊草地。安靜,充滿生命。可以說,在 Things We Lost in the Fire之後,Low變的更真實了。之後,樂隊推出了, Alan Sparhawk 的貝司開的更響了,low在一座房子裡終於找到了合適的屋子,然後他們舒舒服服地躺下來休息。你可以在聽LOW的時候睡著,但是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他們弄醒,也永遠不確定什麼時候光線會從窗簾猛地射進屋子。音樂中逐漸開始呈現不確定性,就是這樣的,真實就是如此不確定的。沒有辦法預測。
low也從來不會在音樂里作假,該什麼就是什麼。mimi一陣低迷的輕聲吟唱後便是敏若遊絲,一觸即發, low最精彩的地方就在與此,輕與重,升與降,淺與深,升華與墜入谷地,就在轉變的一瞬間,突然聯想到2004雙年展上los angeles的 Bill viola的影象裝置,跳入水中的男子漸漸浮出水面,沒人知道升與降的界限在哪裡,就這樣自然地來了,帶著神化的符號。
“他們凝望仁慈上帝的窗戶。凝望仁慈上帝窗戶的人是不會厭倦的;他幸福。”因此low 是幸福的,聽low的人也是幸福的。他們的聲音是來自天上的。
low 的音樂是簡約的,歌詞是直白短小的,但就是這么耐聽,也許他們的音樂是要用心來聆聽的,用感覺來思考的。任何過於理性的語言都不適合描繪low。他們的音樂是和技術沒有過多聯繫的,即使永遠的架子鼓,永遠的簡單貝司在low手邊總能得到不一樣的但同樣簡約的音樂。
也許沒有人比較過這樣三隻樂隊,low是被神化了的來自天上的,mojave 3是從鄉間走來的樸素獨立民謠,Miranda Sex Garden則是來自地獄之火的聲嘶力竭的吶喊,拍部關於音樂的人鬼神三部曲一定很有意思。
找不到你要的,在森林裡狂奔,麻醉自己世界的盡頭不過如此,無關每一種存在,這樣了解自己,為了接受生活和人生的不可以。提起最艷麗的自己,自然會無所謂世界上殘敗的各種原因。勇氣走上正常,極端否認外界的生命。不準備回歸, 選擇繼續放棄。找尋自己。不準備回歸,選擇找尋自己。在Low的音樂里很容易找到自己。因為Low是被神化了的。心是空的,上帝還沒有住進來,打開心扉,把上帝接進來。我們就能知道該怎么做。
曲目列表:
1. Monkey
2. California
3. Everybody's Song
4. Silver Rider
5. Just Stand Back
6. On The Edge Of
7. Cue The Strings
8. Step
9. When I Go Deaf
10. Broadway (So Many People)
11. Pissing
12. Death Of A Salesman
13. Walk Into The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