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IL基因靶向誘導鼠腦膠質瘤凋亡的功能MRI及病理機制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耿道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TRAIL基因靶向誘導鼠腦膠質瘤凋亡的功能MRI及病理機制研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耿道穎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腦膠質瘤凋亡程度是判斷腫瘤放、化療療效的直接依據。傳統評價療效的方法是依賴結構MRI觀察腫瘤大小、形態及增強後變化,但結果可靠性不夠,且不能早期、及時反映腫瘤治療後細微變化。而超高場強動物專用功能MRI成像為凋亡活體無創檢測及其病理機制研究提供可能。本課題通過新型納米載藥系統結合TRAIL基因建立大鼠腦膠質瘤活體高凋亡指數(30-40%)動物模型,通過功能MRI及靶向凋亡對比劑檢查,並與組織學黃金標準對照,探索凋亡磁共振功能成像特徵性改變及凋亡對比劑顯像特點。制定出統一的腦膠質瘤凋亡功能MRI判斷標準,有助於臨床上腫瘤治療計畫選擇、療效檢測、篩選新藥及新型導向性納米載藥系統研究等。其創新點:1、利用新型納米載藥系統結合TRAIL基因提高鼠腦膠質瘤凋亡指數,提高功能磁共振活體檢測凋亡的敏感性及可信度;2、通過凋亡原位直接顯像、間接顯像與病理學結果對照,深入探討凋亡功能MRI特點及病理機制。
結題摘要
本研究通過新型納米載藥系統結合TRAIL基因建立大鼠腦膠質瘤活體高凋亡指數動物模型,採用功能MRI及靶向凋亡對比劑檢查,並與組織學黃金標準對照,成功摸索出相應的序列成像參數及病灶特點,為後續實驗奠定基礎。本研究經大鼠腦C6膠質瘤給予轉鐵蛋白修飾的載阿黴素聚合物泡囊治療後行HE染色、免疫組化及電鏡檢查,結果顯示實驗各組細胞密度及腫瘤細胞增殖活性較對照組有不同程度下降,電鏡證實實驗組腫瘤細胞發生凋亡,多分布在腫瘤周邊,實驗組中以Tf-PO-DOX組變化明顯, PO-DOX組次之,DOX組變化最小,為後續動物磁共振功能成像評價納米藥物療效提供組織學對照依據。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及ADC值是早期評價腫瘤療效的敏感性工具之一,可反映腫瘤細胞的增生、壞死及凋亡情況,反映腫瘤的惡性程度及惡性區域分布。本研究經7T動物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DWI)對鼠腦膠質瘤轉鐵蛋白修飾的載阿黴素聚合物泡囊治療反應的評價價值並行定量探討。結果顯示隨著b值增加,DWI敏感性增加,信噪比下降;同對照組比較,實驗各組rADC值升高,實驗組中,以阿黴素泡囊乳鐵蛋白組(Tf-PO-DOX組)rADC值最高,同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隨著治療次數增加,rADC值升高的幅度增加;rADC值的變化同細胞密度及腫瘤增殖指數呈負相關,同腫瘤細胞凋亡指數呈正相關。本研究中7T動物磁共振1H波譜成像分析結果顯示實驗各組Cho/Cr下降,NAA/Cr升高,Cho/NAA下降,Lip/Cr升高,Lac/Cr減低,隨著治療次數增加,下降和升高的幅度也增加。實驗組中,以Tf-PO-DOX組上述各定量值變化最明顯,同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Cho/Cr比值同腫瘤增殖指數呈正相關,Lip/Cr同腫瘤細胞凋亡指數呈正相關PWI是活體無創性檢測腫瘤療效的有一種技術,對於腫瘤療效評估及預後有重要意義,可以及時評價治療方案,選擇新藥等。本研究經7T動物磁共振灌注成像結果顯示實驗各組rrCBV值均不同程度下降,且以腫瘤邊緣顯著,隨著治療次數增加,下降程度增加。阿黴素泡囊乳鐵蛋白組rrCBV下降最明顯,rrCBV值的變化同VEGFR、CD31、Ki-67染色陽性百分比呈正相關、同TUNEL染色陽性率呈負相關。本研究通過新型納米載藥系統結合TRAIL基因建立大鼠腦膠質瘤活體高凋亡指數動物模型,總結磁共振功能序列的影像學特點,提供一定的影像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