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外文名:TOI-3757 b
- 分類:氣態巨行星
- 發現者:TESS
- 直徑:約 150000 km
- 距地距離:580 光年
- 公轉周期:3.5天
- 位置:御夫星座
發現歷史,位置信息,物理特徵,研究發現,
發現歷史
美國宇航局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 (TESS) 最初發現了這顆行星,卡諾迪亞帶領的研究團隊隨後使用地面儀器進行了後續觀測,其中包括:徑向速度儀 (NEID) 和恆星斑點成像儀 (NESSI),它們都安裝在基特峰國家天文台 WIYN 陸基望遠鏡上;霍比-埃伯利望遠鏡上的宜居帶行星探測儀 (HPF)、懷俄明州紅丘天文台 (RBO)。
位置信息
物理特徵
這顆氣態巨行星密度僅相當於棉花糖,它環繞一顆寒冷的紅矮星運行,多個天文設備用於該項觀測任務,其中包括:基特峰國家天文台裝配的 NEID 徑向速度儀,這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OIRLab 實驗室任務之一。最新發現的“棉花糖行星”被命名為 TOI-3757 b。
目前,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 (TESS) 觀測了這顆位於恆星前方 TOI-3757 b 行星的交叉位置,這讓天文學家計算出這顆行星的直徑大約 15 萬千米,比木星直徑略大。該行星環繞主恆星公轉一周僅需 3.5 天,比太陽系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 —— 水星,公轉周期少 25 倍,水星環繞太陽一周需要 88 天。
研究發現
TOI-3757 b 行星仍有一些無法解釋的謎團,其中最大的一個謎團是氣態巨行星是如何在紅矮星周圍形成,尤其形成類似棉花糖密度的行星。然而,卡諾迪亞帶領的研究團隊認為他們可能揭曉了該謎團。
他們認為 TOI-3757 b 的超低密度與兩個因素密切相關,第一個因素與行星岩石核心有關,氣態巨行星被認為是由質量大約是地球 10 倍的巨大岩石核心開始孕育,初期會迅速吸引大量鄰近氣體,形成我們現今看到的氣態巨行星,TOI-3757 b 的主恆星重元素豐度低於其他存在氣態巨行星的矮星,這可能導致 TOI-3757 b 岩石核心形成更慢,延遲氣體積累,因此影響了行星整體密度。
第二個因素可能是這顆行星的軌道,初步認為它的軌道呈橢圓形,運行至某一時期它會比其他時候更接近主恆星,導致熱量過多,從而使得行星大氣出現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