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98式主戰坦克

T-98式主戰坦克

中國最新型T-98式坦克是882千瓦的150HB渦鈴占壓中冷柴油發動機,最大時速65KM/H,最大行程500KM(與M1A2相當),全重50T,單位功耗17.6KW/T。動力艙整體吊裝,傳動為分置液壓傳動,有備用機械傳動。每側6個掛膠負重鈴,覆帶雙銷掛膠。爬斜度32%,壕寬3M,垂牆0.85M,潛深5M。發電機13KW。

基本介紹

  • 中文名:T-98式主戰坦克
  • 乘 員:3人
  • 戰鬥全重:48噸
  • 車 長:11米
技術參數,系統組成,主要特點,性能,武器評價,

技術參數

乘 員:3人
戰鬥全重:48噸
車 長:11米
車 寬:3.4米
車 高:2米
火 炮:125毫米滑膛炮,可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三種不同類型的炮彈,列裝了雷射制導炮射飛彈系統。
並列機槍:7.62毫米高射機槍:12.7毫米
彈藥基數:炮彈:40發
7.62毫米彈:3000發
12.7毫米彈:500發
發 動 機:1台渦輪增壓柴油機。
發動機功率:1200馬力
最大速度:60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400公里

系統組成

火控系統:火控系統,由雷射測距儀、彈道計算機、炮手穩定式瞄準鏡、火炮雙向穩定以及控制儀表和各種感測器組成。裝備了熱像儀。
防護系統:炮塔為焊接式炮塔,炮塔兩側各裝5具84式76毫米電動煙幕彈發射器。車體外表噴有可防可見光、近紅外、遠紅外及毫米波探測的寬頻譜迷彩塗層。炮塔上裝有JD3型車載紅外干擾系統。
信息系統:車載信息系統

主要特點

重量輕、裝甲厚,具有多種自我偽裝能力和自動滅火裝置,戰場生存能力強。
具有計算機穩像式火控系統、自動裝彈系統、導航定位系統和先進的夜視能力,穿甲能力強。
發動機功率大,可使用汽油、柴油、煤油等多種燃料,並具有先進的通訊系統。

性能

炮塔正面的防護達700毫米、車體防護約500-6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可掛裝複合反應裝甲板或禁止裝甲;裝有JD-3紅外干擾機,可以干擾紅外製導飛彈;高效自動滅火/抑爆裝置。
T-98式主戰坦克
98式主戰坦克是中國第三代主戰坦克,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該坦克上世紀80年代研發,因種種原因試車幾經延遲,1999年10月1日閱兵式上正式公開。由於成本因素估計該坦克不會大量裝備我軍。[3][3]
裝甲防護
98式坦克的外形低矮(不到2.3米),車首和炮塔正面採用可更換式新型複合裝甲。其中車首用均質軋制裝甲焊接而成,重要部位採用迭型陶瓷複合裝甲加強。首上裝甲板為多層複合裝甲,具體結構為鋼-玻璃纖維板-超硬鋼-鋼,總厚度為220毫米,傾角為22度,其防護能力相當於500~600毫米均質裝甲。車體首下裝甲板厚度為80毫米,掛裝有兩塊大型鋼質塑膠板,也可以掛一具推土鏟。車體兩側安裝有8毫米厚夾布橡膠履帶裙板,前護板和側裙板對帶傾斜引信的反坦克地雷和破甲彈有一定防護作用。另外,為保護駕駛員的安全,其座椅懸吊在車體上,底部加強了防護裝甲,兩側各焊接有一根垂直鋼架,用以提高結構強度。98式坦克的炮塔裝甲由複合材質和特種鋼組成,兩者間的夾層內還有特種材質,故又稱間隙式複合裝甲。其在2000米距離上可抗擊穿甲能力在700毫米的動能穿甲彈和破甲能力在800毫米以上的戰防彈。在1997年冬季進行的低溫試驗中,98式坦克經受了14發105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攻擊,無一擊穿坦克的前裝甲。後來用T-72C坦克上的125毫米炮對其射擊6次,依然無法擊穿前裝甲。
如果披掛上附加裝甲,在車重增加0.7噸的情況下,98式坦克的抗APFSDS穿甲能力在830毫米以上,抗HEAT穿甲能力在1060毫米以上;在炮塔和車體上安裝新型雙防反應裝甲後,抗APFSDS和HEAT的能力可達到1000~1200毫米。另外,98式坦克的側禁止前端還裝有反應裝甲,頂部裝甲也得以強化。
反導防護
眾所周知,坦克最薄弱的防護在炮塔頂部,在制導武器(尤其是攻頂彈藥)比重日趨增重的今天,單純依靠坦克的硬防護已經無法完全滿足坦克生存的要求。為進一步增強98式坦克的生存力,其上安裝了反導軟防護系統。該系統由JD-3紅外干擾機、煙霧彈系統、雷射告警裝置和控制系統組成。JD-3紅外干擾機由紅外發射機、電源和控制裝置、控制板組成,系統總質量為75公斤。通常情況下,在坦克主炮兩側各裝一台JD-3紅外干擾機。JD-3紅外干擾機的方位覆蓋範圍為主炮兩側22度方位角,高低覆蓋範圍是5度,在探測到來襲目標後2秒內發射0.7~2.5μm波段的紅外脈衝輻射訊號。紅外干擾機能夠持續發射編碼紅外脈衝干擾訊號,使紅外製導反坦克彈藥的制導電路產生假訊號,可有效干擾“TOW”、“龍”、“霍特”等反坦克飛彈。
煙霧彈系統由94式煙霧發射器和97式煙霧彈組成。該系統可在3秒內在距離坦克50~80米處形成氣溶膠煙霧屏障,對敵方的雷射目標指示器和雷射測距機產生禁止,對0.4~14μm波段具有較好的遮蔽作用,持續作用時間為20秒。試驗證明,該系統可使“TOW”、“龍”、“小牛”、“地獄火”等反坦克飛彈的命中率降低75~80%;使“霍特”、“米蘭”等反坦克飛彈的命中率降低2/3;使雷射測距機輔助射擊的各種火炮命中率下降2/3。
除軟防護系統外,98式坦克上還可以安裝新型主動式防禦系統。該系統由控制裝置、毫米波雷達、發射系統組成,各子系統採用了模組化設計,可以快速更換。該系統的工作原理是:車長將系統置於工作狀態,此時雷達採用監視工作狀態。當探測到距坦克50米之內、在規定的範圍內飛行的目標時,雷達自動轉換成跟蹤模式,並向火控計算機提供目標的彈道數據,由火控計算機確定來襲彈藥是否可能命中坦克。如判斷來襲彈藥會命中坦克,雷達則提供精確跟蹤數據,計算機確定防禦彈藥的發射位置和時間,在來襲彈藥距坦克1.5~4.2米處爆炸,擊中來襲彈藥,使來襲彈藥的彈頭提起爆炸或使其偏離飛行軌道。如判斷來襲彈藥不構成威脅,雷達則恢復到監視狀態。主動防禦系統可對付速度為70~700米/秒的來襲目標,系統重新做好準備只需0.2~0.4秒。該系統對協同作戰的步兵危險區為20~30米。另外,該系統可自動識別假目標,如飛鳥、子彈、炮彈破片和己方發射的炮彈或飛彈等。主動防禦系統可安裝在多種裝甲車輛上,可將裝甲車輛的生存能力提高近2倍。安裝該系統的坦克不會對其他坦克產生電磁干擾,系統本身也有良好的反電子干擾能力。

武器評價

自動滅火
在98式坦克的內部安裝有集體三防裝置和自動滅火抑爆系統,戰鬥艙、駕駛艙及其艙蓋的內壁加裝有一層防輻射襯層,可降低r射線對乘員的傷害。此外,在坦克被穿甲彈擊中時還可以防止乘員受到從內部崩落的碎片的傷害。車體和炮塔均塗有三色迷彩塗層。
在波斯灣戰爭中,伊拉克的裝甲車輛由於沒有裝備預防“二次”效應的有效設備,導致了慘重傷亡(尤其是較為先進的T-72坦克)。經測試,坦克戰鬥艙內,由HEAT射流引起的車內油氣混合物爆炸,會在140毫秒~240毫秒內形成0.35~1.4兆帕的超壓,有的甚至達到2兆帕,伴隨爆炸形成的熱輻射強度可達6~10瓦/平方厘米。當彈丸穿透裝甲板時,車內人員很容易受到三種主要危害:壓力衝擊、皮膚燒傷和毒劑效應。對人體而言,假如作用於身體的壓力時間超過50毫秒,0.1兆帕以上的超壓通常會造成肺部永久性損傷。0.3兆帕以上的超壓將使人員的死亡率達50%。當超壓值達到0.4~0.5兆帕時,人員將必死無疑。按醫學要求,皮膚以下0.08毫米深處的溫度超過43.5攝氏度,身體裸露部位將遭受難以恢復的2度燒傷。或者用熱輻射計表示,即10瓦/平方厘米強度的熱輻射作用在皮膚上的時間超過100毫秒時,所引起的皮膚燒傷將會達到1度。除了超壓、皮膚燒傷外,毒劑對乘員的傷害也不能忽視。在殘酷的戰場環境下,當車輛中彈時,車內乘員處於高度緊張、擔憂狀態。人員體內腎上腺素將會增高,這會增加人體對毒性物質的敏感性。毒性物質來自爆炸後的產物、燃燒的產物及熱分解產物。爆炸產生的毒性物質取決於來襲彈藥的性質,燃燒和熱分解產生的毒性物質的多少取決於感受穿透射流的敏感速度和滅火的持續時間。綜上所述,裝甲車輛內一旦發生“二次效應”,對車內乘員的傷害將是致命。因此,給裝甲車輛配備高效的滅火和抑爆系統,預防“二次效應”,對提高坦克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裝甲車輛內,有效的滅火抑爆系統應該具備敏感的探測器、快速的控制系統和有效的滅火劑,這樣才能有效制止爆炸和徹底地避免“二次效應”。通過研究人員地反覆試驗證明。如在130毫秒內撲滅坦克內的各種火災,就能夠避免各種油氣混合物的爆炸。在預防二度燒傷時,只要10瓦/平方公分熱輻射作用在皮膚表面的時間不超過100毫秒,就能使乘員避免遭受較為嚴重的二度燒傷。但是,如果壓力的作用在50毫秒以上時,同樣會造成人體的各部位損傷甚至死亡。因此,自動滅火抑爆系統的反應時間越快、抑制超壓和避免燒傷效果就越好。
早在60年代初期,中國就展開了裝甲車輛自動滅火系統的研發,但由於各種原因進展緩慢。直到中越邊境衝突後,戰場上的血的教訓使解放軍提高了對裝甲車輛自動滅火裝置作用的認識並產生了迫切要求,自動滅火系統的研究工作因而加快。1980年,中國自行研發了80式自動滅火裝置並裝備於各型裝甲車輛上,經實踐證明,使用效果良好。但是,該系統還不具備抑爆功能。因此,80年代初,中國引進了“SAFE”系統,並很快完成了樣機試製和全部系統的國產化。後來,在其基礎上中國又發展了更先進的自動抑爆系統。98式坦克上裝備的是92式自動滅火抑爆系統,該系統由關係探測器(6個)、控制盒、滅火瓶(4個)、緊急開關和電纜組成。該系統可在50毫秒內抑制由於HEAT射流引起的戰鬥艙油氣混合物爆炸,並能夠將油氣爆炸產生的壓力限制在0.1兆帕以內,這樣能夠使乘員的皮膚燒傷程度限制在1度以下,故可以達到滅火抑爆作用,防止“二次效應”發生。在滅火瓶中,裝有液態的“哈隆”1301滅火劑,並充滿氮氣,閥體直接裝在瓶口上,不使用分布管路,這樣可以極大的縮短噴射時間。
仔細端量首次亮相的國產新型主戰坦克,你會發現許多新穎獨特之處。正面看去,車體前部的V型防浪板和俄羅斯T72坦克十分相似,然而,如果你再從側面觀看,你就會發現國產新型坦克負重輪的排列方式同T72完全不同。和M1和豹Ⅱ等西方主戰坦克相比,國產新型坦克外形更加低矮,車體兩側共有六對負重輪,而西方主戰坦克大多是七對負重輪。在同等防護條件下,外形矮小有利於減小坦克的被彈面,提高戰場生存能力。
火炮射程穿甲一流
現代主戰坦克火力的強弱,取決於火炮的射程、穿甲能力,火控系統的性能和夜視夜瞄能力。我國的第二代主戰坦克已經採用了配有自動裝彈機的125毫米滑膛炮,無論是射程、射速還是穿甲能力都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國產新型主戰坦克在炮塔左上方安裝有一組類似法國“勒克萊爾”坦克的組合式光電系統,此類光電系統包含有紅外熱成像裝置和雷射測距裝置,表明我國主戰坦克的夜視夜瞄技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配合第二代國產坦克已經使用的計算機穩像式火控系統,新一代國產主戰坦克的火力已經足以與國外名車一較高低。
光電對抗生存力強
細看國產新型坦克,你還會在炮塔的右上方發現一個奇特的小裝置,那是一部坦克車載光電對抗裝置。隨著精確制導反坦克武器的廣泛使用,單純依靠增加裝甲厚度等被動防護手段,已不足以保證坦克在戰場上的生存。九十年代以來,國外開始研製坦克車載光電對抗系統。這類系統主要用來對抗敵方坦克炮的雷射測距機和反坦克飛彈的紅外製導系統,它可以針對敵方發出的雷射克和紅外製道信號,向坦克乘員及時發出警告,並自動控制對抗裝置加以迷茫。車載光電對抗系統的問世,使坦克由傳統的被動防護髮展到主動對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