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說明
得分後衛是籃球比賽陣容中的一個固定位置。一般擔任該位置的球員對體形、體能和心理質素的要求非常高,在速度和爆發力上具有優勢。他們往往是由隊伍中得分能力最強的球員擔任,球風非常全面。許多得分後衛都可以兼任
小前鋒,這些人我們稱為
鋒衛搖擺人。大多數得分後衛的身高在6英尺3(如
本·戈登)到6英尺9(如
凱文·杜蘭特)之間,體重通常在190到240磅之間。而得分後衛的普遍身高為6尺6寸(1.98米)。
一個得分後衛經常要做的有兩件事,第一是有很好的空檔來投外線,因此他的外線準投和穩定性一定要好,要不然隊友千辛萬苦擋出個好機會,卻又投不進去的話,對全隊的士氣和信心打擊頗大。第二則是要在小小的縫隙中找出空檔來投外線,所以他出手的速度要快。一個好的得分後衛總不能企望每次都有這么好的空檔,應該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找機會出手,而命中率也要有一定的水準,如此的話,才能讓敵方的防守有所顧忌,必須拉開防守圈,而更利於隊友在
禁區內的攻勢。
代表人物
霍納塞克(Jeff Hornacek)可以算是非常典型的得分後衛,他的外線出手又快又穩,射程可近可遠,每個角度都能出手,而命中率也一向都有一定的水準。此外他也有切入的能力,必要時在切入後傳球破壞防守,各項該有的能力都一備俱全。另外一類則可以
斯普雷維爾(Latrell Sprewell)為代表,其實說起來就是他切入的破壞力要勝過外線的投射。上述關於霍納塞克的技巧他也都具備,只不過在比重上來說,他就較偏重於切入突破的方面。一個普通的外線空檔,霍納塞克可能會很有把握地選擇外線出手,而斯普雷維爾則可能寧願往禁區切,選擇較接近籃框的出手機會,這就是兩者在進攻選擇上的差異。說穿了,
斯普雷維爾這種打法,已經算是
小前鋒化的得分後衛了。放眼NBA得分後衛,像
米勒(Reggie Miller)、
杜馬斯(Joe Dumars)、
里奇蒙德(Mitch Richmond)、安德森(Nick Anderson)等人,其實不難發現,他們的相異性並不大,幾乎都是差不多的打法。由此可知得分後衛的特色蠻明顯的,不像其它位置經常會有打法迥異的類型。
CBA賽場上,前江蘇的
胡衛東無疑是一名優秀的得分後衛,尤其擅長三分遠投。曾經創造單場投入12個
三分球的驚人記錄。
十大得分後衛
喬丹從未讓人失望過,他就是球迷心中的籃球之神。他在球隊中擔負最多的責任,在職業生涯上,他投中過不計其數的致勝球,這些和他堅韌的防守是分不開的。喬丹也許是世界上訓練中最玩命的球員。這名超級球星不僅自己能夠發揮全部能量,也能夠激發他的隊友發揮全部的水平。喬丹天賦超群,他的競爭欲望讓他變得更好。
喬丹排名第一沒有任何的懸念,他職業生涯獲得成就無人可以達到,他職業生涯場均30.1分曾經14次入選
全明星,9次入選NBA
第一陣容,9次入選最佳防守陣容,5次獲得常規賽
MVP,10次
得分王,6次獲得總冠軍並且每次都是總決賽MVP。他所取得的成就不僅僅是數字,他還將籃球發揚光大,帶到了全世界的每個角落,他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籃球的本身。因此,他也被認為是NBA歷史上乃至世界籃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
在得分後衛的位置上面,科比僅次於
喬丹。科比也是
NBA最好的得分手之一,得分手段非常全面,幾乎沒有弱點,
突破、
投籃、
罰球、
三分球他都駕輕就熟,外線球員中低位技術僅次於喬丹,幾乎沒有進攻盲區,單場比賽81分的個人紀錄就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除了瘋狂的得分外,科比的組織能力也很出眾,經常擔任球隊進攻的第一發起人。另外科比還是聯盟中最好的防守人之一,貼身防守非常具有壓迫性。
科比是第一位直接從高中參加
NBA選秀的
後衛球員,科比的職業身涯充滿著輝煌:沒到18歲就開始打NBA,出道不久就連續拿到3個總冠軍,他拿過單場81分,11次入選
NBA第一陣容,9次入選
NBA最佳防守陣容第一陣容,連續18次入選NBA全明星賽首發陣容,總得分歷史排名第三,最終拿到5個冠軍,還拿到過兩屆奧運金牌。
科比的時代也充滿著爭議,一出道就被不停與喬丹比較,與奧尼爾從並肩戰鬥到分道揚鑣,單獨帶隊的球隊低谷;他品嘗過登頂NBA的狂歡,也咽下過無緣季後賽的失落。在20年的時光中,他送走了喬丹、馬龍、奧拉朱旺,迎來了詹姆斯、杜蘭特、庫里,科比是時代舞台的佼佼者。科比-布萊恩特的性格造就了他的高峰與低谷。他的偏執、要強、好勝、狂傲、堅韌、自信、在意細節、某種程度上的孤僻,使他成為了NBA史上訓練最勤苦、最頑強的球員之一,是這種性格使他成長為NBA最好的球員之一,也是因為這種性格讓他成為NBA歷史上極具爭議的球員之一,不過這也是科比充滿個人魅力的的地方。
第三、傑里·韋斯特
球員時期效力
洛杉磯湖人隊。傑里·韋斯特的籃球生涯都效力於洛杉磯湖人隊。因為1970年總決賽對陣紐約尼克斯的第三場比賽中,韋斯特在最後時刻命中了一記60英尺外的投籃得到綽號“
關鍵先生”。1969年,30歲的韋斯特獲得總決賽MVP獎項,他也是1946年NBA聯盟成立以來唯一一位以失敗者身份捧起總決賽MVP的球員(截止到2015年,在也沒有球員以失敗者身份獲得
FMVP)。不過韋斯特只在1972年贏得過唯一的一次
NBA總冠軍。
傑里·韋斯特將致命的跳投、堅韌的防守、超級自信和超強的好勝心集合於一體,他是NBA史上最偉大的後衛之一。他是NBA歷史上第3個拿到2.5萬分的球員。韋斯特1979年入選籃球名人堂,在1996年NBA評選的五十大巨星中,傑里·韋斯特入選。NBA標誌原型也是以傑里·韋斯特設計的。
第四、德懷恩·韋德
韋德被譽為是“矮了五公分的喬丹”,由此可見其籃球技藝。在2003年選秀大會中,他在首輪第五順位被邁阿密熱火隊選中,而進入NBA。2006年,韋德獲得了生涯的第一座NBA總冠軍,並且成為NBA歷史上第五年輕獲得總決賽MVP的球員(FMVP)。2008年,韋德與科比代表美國男籃獲得
北京奧運會金牌。2011-14年間,韋德幫助熱隊四次進入NBA總決賽,並在中間兩個賽季取得兩連冠。
韋德擅長歐洲步,突破犀利,韋德一對一能力很強,身高雖然在得分後衛上屬於偏矮,但身體在對抗時仍然有優勢。他上肢非常強壯,啟動很快,突破犀利無比,屬聯盟頂級,韋德是NBA聯盟中運球過人速度最快的球員之一。韋德也是最好的外線防守球員之一,單兵防守能力有一定水準,協防頂級水準,尤其擅長封蓋,他還保持著195公分以下球員蓋帽記錄。
第五、克萊德·德雷克斯勒
滑翔機德雷克斯勒是一個讓喬丹都感到欽佩的球員。德雷克斯勒以其令人賞心悅目的高空滑翔上籃而聞名於世,並獲得過1次NBA總冠軍。德雷克斯勒1次入選NBA第一陣容,10次入選全明星陣容。他是一個非常全面的球員,在NBA生涯的15個賽季里共得到22195分、6195次助攻和6697個籃板球。在NBA歷史上,得分超過2萬分、助攻和籃板都超過6千次的球員只有他和哈夫里切克以及奧斯卡-羅伯森。
德雷克斯勒也是一名全能的球員,你永遠無法摧毀他的自信心。他是NBA中能夠在“籃筐之上打球”的飛人之一。德雷克斯勒被球迷稱為“
滑翔機”,他能夠將球漂亮灑脫地扣進了3米60的籃筐。當他
投籃手感不佳的時候,他就想方設法用防守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他總是懂得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優點,同時“最小化”自己的缺點。
第六、阿倫·艾弗森
身高只有1.83米,艾弗森是小型的得分後衛,同時也可以擔任球隊控球後衛,是NBA歷史上最矮的狀元,綽號“答案(The Answer)”。艾弗森14年職業生涯場均出戰41.1分鐘,獲得26.7分、3.7個籃板、6.2次助攻和2.2次搶斷。在整個職業生涯中,艾弗森四次榮膺得分王,11次入選全明星,三次榮膺搶斷王。2000-2001賽季,艾弗森打出了生涯最好表現,奪得常規賽MVP獎盃,並幫助76隊打入NBA總決賽。
艾弗森是一個殺手,他骨子裡有一種傲氣,桀驁不馴。他證明了小個子也能在長人如林的NBA打出一片天,艾弗森的身體特點極大鼓舞了全世界普通人的籃球信心,是他擁有廣大球迷群體的主要根源。他毫無畏懼,艾弗森的性格讓他始終保持旺盛的戰鬥力,強烈的競爭意識一直激發著他的潛能,所以在而立之年他不僅沒有像評論家所說的那樣衰退,反而打出了最精彩的一個賽季,他的堅韌和不屈是費城的象徵,只要有艾弗森在,費城不會輕言放棄,艾弗森這種精神特別能感染隊友。
艾弗森速度極快,尤其擅長“crossover”,尤以其出神入化的控球技術見稱,艾弗森有著出色的晃動能力,他的身高決定他的晃動幅度不會太大,但他的身形速度卻可以保證他在轉瞬即逝出現的狹小空當一穿而過。因身高受限,艾弗森防守能力不是很突出。
第七、喬治·格文
綽號“冰人”的他就是一名得分機器,他四個賽季得分排在全聯盟第一位,被認為是一名防不勝防的球員。他最擅長中遠距離
投籃,但是
傳球、防守、搶籃板樣樣不差。但是他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馬刺隊兩次殺入西部決賽都被湖人隊淘汰。所以說,格文就是一個單純的得分機器,而不是一個勝利者,所以他無法躋身更高的位置。
喬治·格文是NBA歷史上第一個3次成為NBA得分王的後衛隊員。格文擁有超強的得分能力,曾在一節比賽中得到33分。他獲得過1次全明星賽MVP、 5次入選賽季最佳陣容第一隊、9次入選NBA全明星陣容。整個職業籃球生涯中,共得26595分,平均每場得26.2分。雖然他的個人榮譽很多,但是在團隊成績方面,他最好的成績是帶領球隊打到分區決賽。
雷·阿倫效力過密爾沃基雄鹿隊,西雅圖超音速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邁阿密熱火隊。雷·阿倫職業身涯前期三分、籃下突破、急停跳投無一不精,年輕時偶爾飆到籃下爆扣,但突破後依靠出其不意的起跳和閃電般的出手速度跳投是標誌性動作,起跳極快,出手乾脆利落,身體舒展瀟灑,無球找空位的能力出色,空檔三分猶如探囊取物;職業生涯後半期轉型定點三分投手。
個人榮譽包括10次入選全明星,2次入選最佳陣容。他得到過2次總冠軍,職業生涯統計數據為18.9分,4.1個籃板,3.4次助攻,三分球命中率為40%。曾十次入選
NBA全明星賽;2000年參加
美國夢之隊,幫助球隊在
悉尼奧運會上奪得金牌;2001年獲得
NBA全明星三分球大賽冠軍;2008年,幫助波士頓凱爾特人奪得
NBA總冠軍;2013年幫助
熱火隊奪得NBA總冠軍。他還是NBA歷史上最好的三分手之一。
2013年6月19日,NBA總決賽第六場,熱火在主場2:3落後馬刺。比賽常規時間結束前5.2秒,雷·阿倫在身體失去平衡且有兩人防守的前提下投中一記續命三分,把比分扳成95平,挽救了熱火併將比賽拖入加時賽。在加時賽中阿倫獨得全隊8分中的4分,幫助熱火以103:100擊敗馬刺,將總比分扳成3:3平。
第九、雷吉-米勒
米勒是歷史上三分球功夫最佳的得分後衛之一。自進入NBA以來,
米勒三分球出手次數和命中數均排NBA歷史首位。三分球成就了“
米勒時刻”,最經典的兩次:1995年東部半決賽首場,對手是
尼克斯。最後8.9秒鐘內,米勒連續命中兩個三分,獨得8分,幫助
步行者完成NBA歷史上最驚人的大逆轉;1998年東部決賽第4場,在
喬丹的貼身防守下,米勒在僅剩0.7秒鐘時,原地起跳命中三分球,率步行者反敗為勝。不過,在退役的時候沒有帶走一枚總冠軍戒指則是他最大的憾事。個人榮譽包括5次入選全明星,3次入選最佳陣容,名人堂球員。他職業生涯統計數據為18.2分,3個籃板,3次助攻,三分球命中率為39.5%。
第十、厄爾-門羅
厄爾-門羅,1967年,門羅在選秀中以第一輪第二順位被NBA巴爾的摩子彈隊選中,之後奪下了當年的NBA最佳新秀獎。1971年,門羅被交換去紐約尼克斯隊,在那裡,他和
沃爾特·弗雷澤組成傳奇後場,拿下了1973年NBA總冠軍。1980年,門羅因膝蓋受傷退役。個人榮譽包括4次入選全明星,1次入選最佳陣容,名人堂球員。他獲得過1次總冠軍,職業生涯統計數據為18.8分,3個籃板,3.9次助攻,命中率為46.4%。1990年,門羅被選入籃球名人堂。
其他代表人物
特雷西·麥克格雷迪
文斯·卡特
馬努·吉諾比利
布蘭頓·羅伊
理察·漢密爾頓
克萊·湯普森
詹姆斯·哈登
歷年最佳
在喬丹退役後,得分後衛這個位置出現了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每一個賽季都有數個打出傑出表現的得分後衛,當然就有表現最出色的得分後衛。
賽季 | 球員 | 場均得分 | 籃板 | 助攻 | 搶斷 | 蓋帽 | 命中率 | 三分命中 | 罰球命中 |
1998-1999賽季 | 阿倫·艾弗森 | 26.8 | 4.9 | 4.3 | 2.3 | 0.2 | 41.2% | 29.1% | 75.1% |
1999-2000賽季 | 阿倫·艾弗森 | 28.4 | 3.8 | 4.7 | 2.1 | 0.1 | 42.1% | 34.1% | 71.3% |
2000-2001賽季 | 阿倫·艾弗森 | 31.1 | 3.8 | 4.7 | 2.5 | 0.3 | 42% | 32% | 81.4% |
2001-2002賽季 | 科比·布萊恩特 | 25.2 | 5.5 | 5.5 | 1.5 | 0.4 | 46.9% | 25% | 82.9% |
2002-2003賽季 | 特雷西·麥克格雷迪 | 32.1 | 6.5 | 5.5 | 1.7 | 0.8 | 45.7% | 38.7% | 79.6% |
2003-2004賽季 | 科比·布萊恩特 | 24.0 | 5.5 | 5.1 | 1.1 | 0.4 | 43.8% | 32.7% | 85.2% |
2004-2005賽季 | 科比·布萊恩特 | 27.6 | 5.9 | 6.0 | 1.3 | 0.8 | 43.3% | 33.9% | 81.6% |
2005-2006賽季 | 科比·布萊恩特 | 35.4 | 5.3 | 4.5 | 1.8 | 0.4 | 45% | 34.7% | 85% |
2006-2007賽季 | 科比·布萊恩特 | 31.6 | 5.7 | 5.4 | 1.4 | 0.5 | 46.3% | 34.3% | 86.8% |
2007-2008賽季 | 科比·布萊恩特 | 28.3 | 6.5 | 5.4 | 1.8 | 0.5 | 45.9% | 36.1% | 84% |
2008-2009賽季 | 科比·布萊恩特 | 26.8 | 5.2 | 4.9 | 1.5 | 0.5 | 46.7% | 35.1% | 85.6% |
2009-2010賽季 | 科比·布萊恩特 | 27.0 | 5.4 | 5.0 | 1.6 | 0.3 | 45.6% | 32.9% | 81.1% |
2010-2011賽季 | 科比·布萊恩特 | 25.3 | 5.1 | 4.7 | 1.2 | 0.2 | 45.1% | 32.3% | 82.8% |
2011-2012賽季 | 科比·布萊恩特 | 27.9 | 5.4 | 4.6 | 1.2 | 0.3 | 43% | 30.3% | 84.5% |
2012-2013賽季 | 科比·布萊恩特 | 27.3 | 5.6 | 6.0 | 1.4 | 0.3 | 46.3% | 32.4% | 83.9% |
2013-2014賽季 | 詹姆斯·哈登 | 25.4 | 4.7 | 6.1 | 1.6 | 0.4 | 45.6% | 36.6% | 86.6% |
2014-2015賽季 | 詹姆斯·哈登 | 27.4 | 5.7 | 7.0 | 1.9 | 0.7 | 44.0% | 37.5% | 86.8% |
2015-2016賽季 | 詹姆斯·哈登 | 29.0 | 6.1 | 7.5 | 1.7 | 0.6 | 43.9% | 35.9% | 86.0% |
2016-2017賽季 | 詹姆斯·哈登 | 29.1 | 8.1 | 11.2 | 1.5 | 0.5 | 44.0% | 34.7% | 84.7% |
2017-2018賽季 | 詹姆斯·哈登 | 30.4 | 5.4 | 8.8 | 1.8 | 0.7 | 44.9% | 36.7% | 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