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uster法是一種手術的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Schuster法
- 別名:分期整復修補術、分期修補法
分類,ICD編碼,治療信息,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後處理,
分類
小兒外科/臍部腹髒膨出的手術/臍膨出修補術
ICD編碼
53.4905
治療信息
Schuster法用於臍部腹髒膨出的手術治療。由於胎兒前腹壁正中發育缺陷,部分臟器突出於臍帶基部,其表面有透明囊膜系腹膜及羊膜構成,並無皮膚覆蓋。出生時囊膜薄軟,且濕潤透明,數小時後漸乾燥、渾濁、易破。臍部腹髒膨出畸形臨床分為3類:臍帶內疝(umbilical hernia),臍膨出(omphalocele),腹裂(gastroschisis)。臍膨出屬腹壁中胚層形成缺陷,具有寬大的基底,臍膨出大小不等,膨出的臟器以小腸最多見,肝臟、橫結腸也可膨出,其他臟器膨出很少。
基底大可以採用分期手術。1967年Schuster首先採用聚四氟乙烯(Teflon)織物做成袋狀,將其邊緣與臍膨出周圍的腹直肌鞘內緣縫合。後又改用滌綸袋。術後將袋收緊縮小,使內臟逐漸還納。1971年Wexler等的方法是袋頂不縫合,用鉗夾住,逐日將鉗向下捲動,使袋縮小。近來已多採用矽橡膠(silastic)袋直接與臍膨出周圍皮膚縫合,逐日自頂端縮縫該袋,經10~14d,內臟可較滿意還納,即可行規範的修補手術。套用此類方法,要做好臍膨出囊膜及皮膚與矽橡膠袋縫線部的消毒與無菌技術,避免感染。
適應症
Schuster法適用於:
1.臍膨出較小或僅為臍帶內疝,基底直徑<5cm,或囊頸窄小易發生箝閉者。預計臟器還納腹腔不致造成呼吸循環障礙者。
2.基底雖大,但可以採用分期手術者。有人主張膨出較大、囊膜完整者適合採用非手術療法,但需時較長且仍有破潰的危險。
3.囊壁已破,內臟暴露者。
禁忌症
早產兒或體重少於2kg、伴多種其他嚴重畸形、病期較晚、局部囊膜破潰感染或全身情況不能耐受手術者。
術前準備
1.保暖及吸氧 本病早產兒多見,須預防硬腫症。
2.置鼻胃管減壓。
3.局部保護 在產房內即應給予無菌包紮,防止破裂及感染。
4.預防性套用抗生素。
5.營養支持,建立靜脈通路。
6.全身檢查,包括胸、腹部攝X線片,以排除其他嚴重畸形及臍膨出-巨舌-巨體綜合-巨體綜合徵(Exomphalose-Macroglossia-Gigantism),或伴有內臟肥大、低血糖的Beckwith-Wiedeman綜合徵。
7.手術應爭取在出生後4~6h內施行,一般不超過24h。因早期手術消化道內空虛,對臟器還納有利,且囊膜尚未破裂,感染較少。
麻醉和體位
可採用連續硬脊膜外阻滯或全身麻醉。
手術步驟
1.將聚四氟乙烯袋的邊緣與囊膜基底部的皮膚間斷縫合一周,將膨出的內臟連同囊膜一同置入袋內。縫合時應先縫肌層,然後再縫合皮膚層。
2.在聚四氟乙烯袋上做成平行的數排縫合線,使其形成多個向內翻入的皺褶,以便於日後向內還納臟器。
3.2周后,逐漸將袋自遠端向內縫合,一般臟器即可完全還納入腹腔。此時可取出此袋,縫合腹壁,完成修補。
術後處理
Schuster法術後做如下處理:
1.充分給氧吸入,改善因肺活量減低所致的缺氧。據成功經驗報導,對危重型臍膨出病兒術後呼吸機支持是治療的關鍵,且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一般用常頻通氣已足夠,但要注意吸氣峰壓(PIP)不宜>20cmH2O(1.96kPa);②呼吸機支持時間應足夠,原則上應在4~6d以上,撤機指征包括下肢、會陰水腫基本消退,腹腔容積不過緊張,心肺功能平穩,血氣分析在正常範圍;③撤機後仍應嚴密觀察。
2.持續鼻胃管減壓。有人主張胃造口減壓。
3.抗生素套用,預防全身及手術局部的感染。
4.胃腸功能恢復常較遲,要有良好的靜脈營養支持。
5.保暖,預防硬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