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SN 2007bi
- 發現於:2007年4月
- 屬性:巨大恆星
- 位置:矮星系
命名,研究,主要影響,觀點,
命名
研究
通常多數恆星燃燒其核心燃料之後會產生輕微爆炸形成黑洞或者中子星,但質量較大的恆星卻不會完全燃燒其核心燃料,隨著死亡階段的逐漸臨近,其核心的高壓和高溫將使高能量光子轉變成電子對。這一轉換過程減少了維持恆星質量的放射線產生的壓力,從而這種類型的爆炸是將恆星質量撕碎。
在宇宙早期,類似“SN 2007bi”恆星爆炸釋放的重元素可能阻止了後期新一代恆星的發育,這是由於包含鐵和其他重元素的氣體雲更傾向於形成較小的宇宙物質節,促進形成像太陽一樣較輕質量的恆星。雖然一些低質量恆星在死亡過程中也釋放金屬元素,但是雙子穩定超新星更易產生污染物質。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2009年12月初,科學家對2007年曾觀測到的一次巨大恆星——“SN 2007bi”爆炸進行深入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這顆擁有太陽100倍質量的恆星在爆炸中被撕碎,並且它在誕生之初的質量應當比現在還要大,這是由於隨著時間的推移該恆星的宇宙物質逐漸脫落。基於該恆星死亡時的質量,它很可能誕生時的質量是太陽200倍。
主要影響
目前(2009年12月),天文學家並未發現包含如此大質量的恆星,在此之前測量的一顆最大質量恆星位於銀河系中心,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14倍。”SN 2007bi“爆炸過程中釋放出矽和其他22種重元素進入太空,它所釋放的重元素數量是普通超新星爆炸的7倍。而且“SN 2007bi”這種超大質量恆星爆炸釋放的重元素,嚴重污染所在星系,限制新一代超大恆星的誕生。
觀點
研究小組稱,在“SN 2007bi”的光譜中可觀測到大量的放射性鎳,這一數量等級是太陽的7倍,並且是雙子穩定超新星特有性質。
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的沃爾克·布魯姆在接受《新科學家雜誌》採訪時說:“SN 2007bi”是一個具有說服力的恆星實例。”而加爾亞姆則說:“像“SN 2007bi”這樣的恆星爆炸能夠污染整個較小的遠古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