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T1促進自噬流減輕下肢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分子機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李梓倫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SIRT1促進自噬流減輕下肢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分子機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梓倫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缺血再灌注(I/R)損傷是急性下肢缺血預後不良的重要原因,但機制未明。我們前期發現:促進自噬體形成的ATG7和維持溶酶體功能的LAMP2表達均下降,而自噬體標誌物LC3-II表達增加,提示自噬流可能受損,並與下肢骨骼肌損傷加重相關。自噬流與能量變化密切相關,進一步實驗發現能量感受器SIRT1表達下降,並與ATG7和LAMP2變化一致。由此我們推測:SIRT1通過調控ATG7和LAMP2協同促進自噬流,減輕下肢I/R損傷。本項目擬使用溶酶體抑制劑和GFP-LC3監測自噬體數量的動態變化,證實自噬流受損是下肢I/R損傷的重要機制;並通過腺病毒表達技術和自噬通路激動/拮抗劑,研究SIRT1能否促進自噬流減輕I/R損傷;最後採用免疫共沉澱、去乙醯化酶活性域突變和腺病毒表達等技術探索SIRT1調控自噬流的可能通路。本項目旨在闡明SIRT1調控I/R自噬流的機制,為減輕下肢I/R損傷提供新的干預靶點。
結題摘要
缺血再灌注(I/R)損傷是急性下肢缺血預後不良的重要原因,但機制未明。根據我們前期的發現,我們推測:SIRT1通過調控ATG7和LAMP2協同促進自噬流,減輕下肢I/R損傷。本項目旨在闡明SIRT1調控I/R自噬流的機制,為減輕下肢I/R損傷提供新的干預靶點。 由於關鍵設備障礙導致細胞水平建模滯後,本項目部分體外試驗未能如期進行,將會在後續研究中繼續進行。現已完成主要研究內容有:(1)證實了自噬流激活差異對下肢I/R損傷有明顯影響;(2)證實了增強自噬流可以對下肢I/R損傷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 重要結果、關鍵數據:(1)成功將C2C12細胞系(肌原細胞)誘導分化出成熟的骨骼肌細胞;(2)成功構建了小鼠下肢單純缺血和下肢I/R模型。通過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 Assay,TUNEL,掃描電鏡與west blotting,我們發現下肢I/R損傷組相比於下肢單純缺血自噬體較少,但相對其損傷更為嚴重。(3)通過使用自噬增強劑雷帕黴素與自噬抑制劑3-MA,進而觀察增強自噬流與抑制自噬流對下肢I/R損傷的作用。通過掃描電鏡,west blotting,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 Assay與TUNEL,證實了使用雷帕黴素這一自噬增強劑可以有效增強自噬流並對小鼠下肢I/R損傷起到有效保護作用。 科學意義:I/R損傷是下肢ALI預後不良的重要原因,但目前機制尚未清楚,並且缺乏切實有效的治療手段。本項目通過研究自噬流在下肢I/R損傷,證實了自噬流激活差異對下肢I/R損傷有明顯影響,並進一步證實了調控自噬流可以對下肢I/R損傷有明顯的影響。我們從自噬的細胞生物學機制角度研究了下肢I/R損傷的機制,希望發掘有效減輕下肢I/R損傷的新方法,從而改善我國眾多ALI患者的預後,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