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體系保障性住房的產業化機理與實現路徑研究》是依託大連理工大學,由李忠富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SI體系保障性住房的產業化機理與實現路徑研究
- 依託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忠富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SI體系住宅是支撐體Skeleton與填充體Infill分離的住宅,它可以充分發揮鋼材、混凝土等結構體與填充體如內隔牆、廚衛設施等各自的優勢,實現住宅的空間可變、長壽命、節能和易於施工,並為住宅建設產業化提供重要的平台。但SI體系並不等於產業化,它還需要解決很多技術與管理問題才能實現。本課題以保障性住房為載體,將SI體系套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研究通過產業化的建造方式來提高住宅產品質量、縮短工期。課題首先分析論述SI體系、保障性住房和住宅產業化三者的關係,為產業化方式套用於SI體系尋求突破口;然後分析SI體系的構成和劃分,並進行部品化和模數化的適用性研究;其次引入現代工業化生產的新型管理技術,研究適合SI體系保障性住房產業化發展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產業組織形式,研究此類企業的運作與管理;最後研究SI體系推進產業化的過程、步驟與實現的路徑,為順利實現SI體系的產業化提供依據。
結題摘要
SI體系住宅是支撐體Skeleton與填充體Infill分離的住宅,它可以充分發揮鋼材、混凝土等結構體與填充體如內隔牆、廚衛設施等各自的優勢,實現住宅的空間可變、長壽命、節能和易於施工,並為住宅建設產業化提供重要的平台。 本課題以保障性住房為載體,將SI體系套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研究通過產業化的建造方式來提高住宅產品質量、縮短工期。課題首先分析論述SI體系、保障性住房和住宅產業化三者的關係,為產業化方式套用於SI體系尋求突破口;然後分析SI體系的構成和劃分,並進行部品化和模數化的適用性研究;此後分別研究支撐體S、填充體I和S與I的接口的實現方式,從安全可靠經濟等方面評價採用什麼方式實現支撐體的建造最科學合理,以及填充體如何實現部品化、工業化,並保證支撐體S與填充體I能夠以穩定的接口連線並能夠適應維護改造的需要;最後研究SI體系推進產業化的過程、步驟與實現的路徑,為順利實現SI體系的產業化提供依據。 通過研究,明確SI體系是最適合當前中國住宅產業化的產品和技術,其中支撐體部分在預製混凝土結構不具備完全實現建築工業化的條件下以現澆更合理安全;而填充體部分則可以大量用標準化、工業化的部品代替原有的現場施工部分,少部分沒法實現工業化的可以在現場製作;要求S與I的接口要連線牢固、拆裝方便並標準化,同時各相關參建單位也要做好協調配合。 通過對支撐體S和填充體I的生產施工方式進行組合,可以得到四種極端情況的施工路徑,其中支撐體現澆+填充體工業化是其中較好的方式,但實質上這四種極端方式都不是適宜我國未來住宅產業化發展的最佳方式。本研究將對支撐體S和填充體I的預製(工業化)程度進行分級,從而產生多種路徑。按我國現有發展水平,我們預計:支撐體偏現澆(傳統方式)+填充體偏預製(工業化方式)應該是最好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