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住宅

SI住宅是指住宅的承重結構骨架(SKELETONORSUPPORT)具有高耐久性(要求耐久年限為百年以上),而且是固定不變的。但住宅所用的分隔構件,則可以根據住戶的不同要求而靈活變換。即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可以依使用者的需要或愛好,分隔成多種多樣的內部空間(INFILL)。

SI住宅定義
在SI住宅中。S(SKELETONORSUPPORT)即承重結構骨架與I(INFILL)即內部空間的關係。是一種可變與不可變的關係,而最終決定S與I的人物也有所不同。S是不可變的,它是由專業建築設計人員經過精確的測算潛心設計而完成的;I是可變的,它是由使用者自己來設計和決定的。SI住宅的這一特性,既保證了住宅建築的安全可靠性、整體形象風格上的一致性等公共利益;同時也給使用者提供了一個充分表現自我創造力的平台,讓他獲得一種“住在了自己設計的空間裡”的滿足感,這種對人性化的尊重?又保證了住戶的個人利益。
國內SI住宅的結構體系
1、大空間——大開間多功能建築體系
這種建築體系的特點為,在建築物的底層部分採用框架剪力牆結構。保證在這部分可以提供大開間的使用空間。以滿足商鋪、各類服務設施對空間的要求。上層部分採用5.4米~7.2米的大開間和大進深。以適應對戶內進行靈活布置和自由分隔的需要。
2、預應力板柱體系
這種體系在我國是從1974年開始研究。它要求住宅骨架的耐久年限100年以上。而在骨架框定的範圍內的平面空間,是可以任意布置變換的。用於分隔空間的構件的耐久年限,只要求10~30年。截至1994年,在我國至少已建成了50棟採用這一體系的建築。
3、鋼筋砼巨型結構體系
這種體系自1970年代起始於國外,主要用於高層住宅(如日本神戶地區就建造了20多棟。我國的技術人員結合我國國情也開始對這種結構進行研究。
該體系的主要特點為:可以保證結構的剛度,減少材料用量。它充分發揮了材料和結構的性能。達到簡化構造、降低造價的效果。它被認為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種建築結構。
這種結構的巨型框架的耐久年限也是100年以上。在框架內可以任意分隔居住空間。分隔空間的構件的耐久年限也僅要求10~30年。但遺憾的是,這一體系在我國尚未實際套用。
國外SI住宅的結構體系
在國外已開發國家中,傳統的住宅結構主要有三種。一種西式的小洋樓,一般採用2~3層的木結構形式。另一種是以日本為代表的獨立式住宅(和式榻榻米)。此外就是高層的公寓式和集合式住宅,這些住宅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一些缺陷。
譬如,在北美由於擔負住宅內立體交通的樓梯對老年人缺乏安全保證,因此不少老人將小洋樓賣掉,搬進更適合老年人居住的公寓。
在日本,榻榻米不便於老年人的起坐,和式房狹窄,玄關的台階也對老年人安全形成威脅。因而,日本的老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搬進了老年公寓。據統計,日本老人在家中發生事故的數量,超過了發生交通事故的數量。
傳統住宅功能性的缺陷,也使國外的專家對住宅的結構形式進行了各種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
1、日本的新都市住宅建築
1994年興建,採用了當時新開發研製的CFT(鋼管填充砼柱技術。這一建築的主要結構特點為,用CFT(鋼管填充砼柱)FR(塗防火塗料)鋼樑和預應力空心板構成骨架,用乾式砼板做外牆,該體系是繼RC、SRC、S結構之後的第4種結構形式,能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生活空間的結構體系。
2、THS-SV21住宅
由日本竹中工務店倡導的THS-SV21住宅,是1991年至1995年間建造的,這一結構的骨架由鋼管砼柱和鋼骨砼梁構成,樓板採用了預應力空心板。
又在1996~1998年為提高戶內自由度鋼管砼柱和鋼骨砼梁骨架提供14米、10米的大跨度空間,在這塊超過100平方米的面積里,住戶可以自由地進行戶內空間分隔。
3、預應力板柱體系住宅
由於預應力板柱體系在板與柱框定的範圍里可以進行自由的空間分隔,且易於改變更新,故這一體系在世界範圍內均受到建築業的青睞,並得以廣泛運用。
在北美地區,採用預應力板柱體系建造的公寓式住宅更是比比皆是。
通過對國內外多種結構體系的簡單介紹、分析和比較,我們認為預應力板柱體系是住宅建築的最佳結構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