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主義、唯物論,等等20世紀哲學的論理,強調結構觀點,缺乏行為觀點。邏輯論、函式論、唯心論,等等20世紀科學的論理,強調行為觀點,缺乏結構觀點。唯有具備結構與行為合一的SBC架構,既不缺乏結構觀點,也不缺乏行為觀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SBC架構
- 外文名:Structure-Behavior Coalescence架構
- 概念性質:理論模型
- 套用對象:多種系統的理論
什麼是SBC架構,SBC架構創始人,SBC架構形成與發展,SBC架構研究範圍,SBC架構描述語言 (SBC-ADL),框架圖(Framework Diagram),SBC架構框架 (SBC-AF),SBC架構與其它系統架構之比較,
什麼是SBC架構
SBC架構(Structure-Behavior Coalescence架構)是具有「結構行為合一」特徵的一種系統架構。SBC架構嚴格要求結構觀點(Structure View)與行為觀點(Behavior View)兩者必須合一。
SBC架構的結構行為合一核心思維,指的就是架構=結構+行為。
SBC架構即將帶領人類未來世紀的哲學基石,從結構主義、唯物論,等等走向架構主義;亦將帶領人類未來世紀的科學基石,從邏輯論、函式論、唯心論,等等走向系統架構論。
SBC架構創始人
SBC架構創始人趙善中(Dr. William S. Chao)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資訊科學博士(Ph.D),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 ,現任國際企業架構師協會台灣分會理事長,三十多年以來不間斷地對SBC架構建立深厚理論根基,並持績推廣至更多套用領域,指導研究生進行SBC架構(系統架構,硬體架構,軟體架構,企業架構,知識架構,思考架構)相關研究論文與期刊發表等教育工作,其攸關架構導向之中英文著作出版品已達二十多部,且仍持續進行中。
SBC架構形成與發展
趙善中博士於1979年代以共時同作(Concurrency/並行/並發)演算法為研究領域,SBC架構的初期思想深受其最敬重的羅賓‧米爾納(Robin Milner)研究成果所影響最巨,羅賓‧米爾納主要工作是並發理論(concurrency theory),並發展出2種並發描述語言:CCS、-calculus。這提供了SBC架構之(架構=結構+行為)核心思維。
趙善中博士認為,結構是系統的「肉身」,屬於系統之「體」,或稱系統之「本體」,為「能源之所寄託」。行為也稱作功能、流程、程式、邏輯,是系統的「靈魂」,屬於系統之「用」,或稱系統之「作用」,為「能量之發抒」。
趙善中博士認為,SBC架構屬於系統架構的一種。系統架構是系統科學、系統工程、系統動力學、系統管理、等等系統學科的核心理論。
趙善中博士認為,自有文明以來,人類都在找尋一個可以描述宇宙天地間任何事物的系統模型。結構主義、唯物論、邏輯論、函式論、唯心論等等都是其中的過客,SBC架構論乃是集這些系統模型之大成。例如:結構主義、唯物論等等強調結構觀點,缺乏行為觀點;然後邏輯論、函式論、唯心論等等強調行為觀點,缺乏結構觀點。唯有SBC架構是以「結構與行為合一」為訴求的系統架構,既不缺乏結構觀點,也不缺乏行為觀點。
趙善中博士認為,中國哲學儒、釋、道三家所提的體用不二論,具有SBC架構的結構與行為合一精神,但缺乏系統模型具體的方案。
趙善中博士認為,西方哲學所提的心物合一論,具有SBC架構的結構與行為合一精神,但缺乏系統模型具體的方案。
趙善中博士認為,王陽明先生所提的知行合一論,具有SBC架構的結構與行為合一精神,但缺乏系統模型具體的方案。
趙善中博士本著自有文明以來,人類都在找尋一個可以描述宇宙天地間任何事物的系統模型,著手進行長達三十多年的SBC架構之系統模型的推導研究至今。
趙善中博士認為,從「結構」下手,加上「行為」,如此「行為」依附在「結構」上面,比較容易達到SBC架構的境界。反之,從「行為」下手,不容易加上「結構」,因有比較困難達到SBC架構的境界。
趙善中博士認為,「行為」不依附在「結構」上面,就好像一個人的「魂魄」不依附在「肉身」上面,會變成孤魂野鬼。所以邏輯論、函式論、唯心論等等,都算是孤魂野鬼。
趙善中博士認為,馬克思先生所提的唯物論,強調所有系統以物質為本體,而「行為」乃依附在「物質」上面,唯物論具有SBC架構的初步精神,但「行為」如何依附在「物質」上面,唯物論卻沒有答案。
SBC架構最重要的核心訴求即為「結構行為合一」的系統架構,其分支上已經衍生了SBC硬體架構、SBC軟體架構、SBC企業架構、SBC知識架構、SBC思考架構等等。
SBC架構研究範圍
SBC架構強調結構行為合一:架構=結構+行為(Architecture = Structure + Behavior),其理論研究範圍包括下列二者:
1,SBC架構描述語言
2,SBC架構框架
SBC架構描述語言 (SBC-ADL)
SBC架構描述語言六大金律:(A)架構階層圖,(B)框架圖,(C)構件操作圖,(D)構件連結圖,(E)結構行為合一圖,(F)互動流程圖。架構階層圖(Architecture Hierarchy Diagram) 架構階層圖可以讓我們看出一個系統之多階級(Multi-Level)的分解與組合。透過多階級的分解與組合,一個原本複雜的系統變得簡單多多。架構階層圖是「結構行為合一」的第一個金律。
框架圖(Framework Diagram)
框架圖可以讓我們看出一個系統之多層級(Multi-Layer)或者多層次(Multi-Tier)的分解與組合。框架圖是「結構行為合一」的第二個金律。
構件操作圖(Component Operation Diagram)
從系統架構的精神來看,構件的操作(Operation)屬於結構觀點之一。構件操作圖是「結構行為合一」的第三個金律。
構件連結圖(Component Connection Diagram)
從系統架構的精神來看,構件的連結屬於結構觀點之一。構件連結圖是「結構行為合一」的第四個金律。有了構件連結圖以後,一個系統的樣式(Pattern)會呈現出來,因而一個系統的結構觀點會變得更清晰。結構行為合一圖(Structure-Behavior Coalescence Diagram) 結構行為合一如同多重觀點合一,可以說是系統架構的代稱。換句話說,只要能夠做到結構行為合一的水準,則可以達到系統架構的要求。結構行為合一圖是「結構行為合一」的第五個金律。
互動流程圖(Interaction Flow Diagram)
從系統架構的精神來看,互動流程圖屬於行為觀點之一。互動流程圖是「結構行為合一」的第六個金律。
SBC架構框架 (SBC-AF)
系統分析與設計(二階級)的SBC架構框架
一般性(多階級)的SBC架構框架
SBC架構與其它系統架構之比較
Zachman框架具有容易理解、獨立於各種工具與方法學等優點,且Zachman框架分析表對於如何理解企業活動與套用系統開發目的有貢獻,進而點出系統範圍內有那些結構元素與行為,系統發展完成後再回頭檢視是否與當初規畫牴觸及預定達成之效果。Zachman架構框架僅能表明面向與事務為何,不能清楚指出具體架構元素與其行為,也不易表明結構元素行為施作所需屬性與產出,同時企業活動之間關聯也無從自分析表中獲得。企業架構Zachman框架——儘管它自稱是一個框架,實際上將其定義為一個組織架構的分類更貼切,且Zachman架構框架還是比較側重在IT層面。Structure-Behavior Coalescence(SBC),它最重要的核心訴求即為「結構行為合一」的架構模式,所謂系統,指的就是某一群物質或非物質,有形或無形,實體或抽象的零件經由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所組合而成,並且具有特定行為的整體。而系統架構是一個整合模型(Integrated Model)。Zachman與SBC比較:
建構模式: Zachman 框架分析表VS 六大金律
Zachman 優點: 容易理解、獨立於各種工具與方法學等優點。
Zachman 缺點: 僅能表明面向與事務為何,不能清楚指出具體架構元素與其行為,比較側重在IT層面。
SBC 優點: 優異的系統模型工具。可以描述與表達系統的多重觀點,並且可以恰到好處地描述宇宙間的任何事物。
SBC 缺點: 初期不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