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Ⅱ級攻擊型核潛艇

SⅡ級攻擊型核潛艇

SⅡ級採用長水滴艇型,雙殼體結構,殼體採用強度很高的鈦合金材料,堅固耐壓。靠近艇首處水線以上布置有艏水平舵,艇尾布置有“十”字型操作面,其中上部垂直舵頂部布置有流線型導流罩,內部設有拖曳通信浮標。這是俄羅斯潛艇特有的設計風格。艇內共分7個艙室,指揮台圍殼較長,不高,布置在艇體中部偏前處。SⅡ級艇長111米,艇寬14.2米,艇高8.8米,水面排水量7600噸,水下排水量9100噸,水面航速10節,水下航速32節,潛深750米,人員編制61人(其中31名軍官)。SⅡ級在降噪和抗損性方面都比以往的潛艇有很大提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SⅡ級攻擊型核潛艇
  • :14.2米
  • :8.8米
  • :111米
發展起源,動力裝置,武器裝備,電子設備,

發展起源

冷戰時期,美、蘇爭霸海上,美以超級航母游弋大洋相威脅,蘇以水下核攻擊潛艇來抵抗。
前蘇聯發展核潛艇具有“一級多型”的特點,隨型號的增加,尺度、性能都有所改進,這樣在節省設計費用的情況下,不擔太大風險,便能得到相對先進的裝備。攻擊型核潛艇的發展也具有此特點,例如從60年代至70年代,前蘇聯相繼設計、建造了V級Ⅰ、Ⅱ、Ⅲ型,
使攻擊型核潛艇在數量、技術上得到很快發展。
進入80年代以後,核戰氣氛逐漸離人類而去,世界一片和平發展經濟的景象,前蘇聯攻擊型核潛艇也放慢了繁衍與發展的節奏,迄今為止,只研製建造了2型S級和2型Ak級。
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成為大批裝備的繼承者,在經濟連年衰退的情況下,保持和發展了SⅠ、SⅡ、AkⅠ、AkⅡ級攻擊型核潛艇,因為它們的先進性能,足以使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國家心神不定。從這次介紹的俄羅斯並非最先進的SⅡ級攻擊型核潛艇,就能感受到這種震撼力。
SⅡ級由SⅠ級發展而來,不僅只是尺度有所增加,性能上也有很大改進。
SⅡ級只有2艘在役,都建於北德文斯克市的尼茲涅-諾夫格羅德船廠。首艇“普斯科”號(原“祖貝特卡”號)舷號K 534,1988年6月下水,1990年12月28日服役。第二艘為“尼茲涅-諾夫格羅德”號(原“奧庫恩”號),舷號K 336,1992年7月下水,1993年8月12日服役。原計畫中還有第三艘“火星”號,但該艇在沒有建成之前,於1992年7月被取消。

動力裝置

SⅡ級採用核動力裝置,反應堆艙內裝備有一座VM-5壓水反應堆,功率190兆瓦,推動1台GT3A汽輪機,產生47500馬力的功率。機艙內設有2部交流發電機,功率2004馬力。該艇採用單軸推進,1具7葉側斜螺旋槳。

武器裝備

SⅡ級作為現代化的攻擊型核潛艇,裝備有多種武器系統。其中飛彈有:SS-N-21潛射對陸攻擊巡航飛彈,用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飛彈採用慣性/地形跟蹤制導,射程3000千米,飛行速度0?7馬赫,戰鬥部為2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圓機率誤差150米,飛彈在200米高度飛行。SA-N-5/8潛對空飛彈發射裝置,裝備12枚飛彈。SS-N-15反潛飛彈發射裝置,用530毫米發射管發射,慣性制導,飛行距離45千米,戰鬥部為2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或40型魚雷;SS-N-16反潛飛彈,用650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慣性制導,飛行距離100千米,裝載2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或40型魚雷。
艇上設有4具65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和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分別用於發射65型和53型魚雷,其中53型魚雷長7?8米,用於對潛或對水面艦艇攻擊,射程19千米,航速50節,戰雷頭重305千克,可裝核彈藥。65型魚雷長11米,用於攻擊潛艇,射程50千米,航速50節,戰雷頭重450千克,可裝核彈藥。艇上可混合裝載40枚魚雷。
該級艇上除裝備有飛彈和魚雷武器外,還可通過魚雷發射管布放42枚水雷,實施傳統而有效的威脅作戰。

電子設備

SⅡ級艇裝備有“魔對”對海搜尋雷達,與背靠背電子支援裝置安裝在一起。艇上裝備的聲納種類較多,有“鯊魚鱗”艇殼聲納,被/主動搜尋與攻擊,低/中頻;“鯊魚肋”舷側陣列聲納,被動搜尋,低頻;“鼠叫”艇殼聲納,主動搜尋,高頻;Skat 3拖曳陣列聲納,被動搜尋,極低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