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歷時背景
設計之初,RS-24就準備取代被北約稱為“撒旦”的
SS-18洲際飛彈,成為讓西方恐懼的新一代撒手鐧。老式俄制陸基機動飛彈受體積限制只能攜帶單彈頭,嚴重限制了打擊能力,RS-24可以做到攜帶至少3枚分飛彈頭打擊不同的目標,機動發射加上多彈頭這兩種能力,讓RS-24更加難對付。RS-24的戰略意義在於擊毀敵人領土上的軍事和有經濟潛力的設施。該飛彈號稱可對付在梯次配置反導系統保護下的目標。
研發過程
2007年5月29日,進行了首次試驗,俄羅斯西北部的從普列謝茨克發射,並擊中目標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
堪察加的庫拉靶場。
2007年12月25日,進行了一次試驗。
2008年,在普列謝茨克航天中心進行兩次發射試驗。
2009年12月,俄戰略火箭兵開始換裝RS-24。
自2010年7月起,RS-24彈道飛彈開始由俄羅斯沃特金斯克機械製造廠批量生產製造。
技術特點
RS-24安裝了
布拉瓦洲際彈道飛彈的附加助推裝置和分導式彈頭多彈頭(MIRV),命中精度小於200米,最遠射程可達1.1萬公里。由於裝備有固體燃料發動機,加速段速度更快,反應時間更短。
RS-24採用分導式彈頭,可以攜帶3-4枚當量分別為15-25萬噸的核彈頭,經過改裝後,最多可攜帶8-10枚。採用俄羅斯技術的格洛納斯導航系統,採用慣性制導,最大速度:4800米/秒,突防能力強。具有200米左右的命中圓周精度,RS-24繼承了
RT-2PM2彈道飛彈的彈道變化和機動變軌能力,同時採用了其他新型突防技術,如主動式電子干擾系統和紅外干擾系統,可以令反導系統中的光電探測設備或引導控制系統失效,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和良好的飛行穩定性,能夠穿透高度保護的目標,降低其被反導系統成功攔截的機率。也突破任何當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運載及發射方式,主要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兩種。固定式部署在飛彈發射井內,而移動式發射使用MZKT-79221通用型16輪運輸車進行運輸發射。該發射車採用YaMz-847型12缸V型柴油發動機,四衝程渦輪增壓,採用冷卻系統為氣體冷卻和液體冷卻結合,發動機功率588千瓦。車輛採用液壓氣動式獨立懸掛系統,可在任何道路上通行,並且經過了零下50度氣溫、45度陡坡下的嚴苛地形行駛測試。MZKT-79221有兩個駕駛室,分別布置在彈體及發動機的坐面和右面,兩個獨立的駕駛室採用玻璃纖維製作,左邊的駕駛室一個有兩個座位,右邊的駕駛室有一個座位。轎廂內的設備包括一個過濾和通風系統,加熱器,通信設施和換氣系統。
如果有需要,RS-24還能以鐵路機動的形式部署在火車上,可在任何條件下實施穩定還擊。
另外據西方軍事專家分析,RS-24可能還有海基潛射型,但俄羅斯軍方未見到相關資料。
性能數據
RS-24彈道飛彈參考數據:
服役動態
2009年3月17日,俄羅斯戰略火箭兵的一個團開始裝備RS-24彈道飛彈,並投入戰鬥值班。
2011年8月,俄羅斯戰略火箭兵的一個團的三個營全部裝備上了RS-24彈道飛彈,並投入戰鬥值班。
2011年12月27日,俄羅斯戰略火箭兵第二個團的兩個營全部裝備上了RS-24彈道飛彈。
2014年12月,俄羅斯戰略飛彈部隊司令謝爾蓋·卡拉卡耶夫表示,俄羅斯戰略飛彈部隊將在2015年獲得24枚RS-24。到2020年底,俄戰略火箭兵可能將擁有100-110套RS-24(多數為機動式)。
2015年5月,在俄羅斯衛國戰爭70周年慶典上正式對外公開亮相。
總體評價
2007年5月29日,亞爾斯首次發射成功後,迅速引起西方震動,五角大樓評估它將是當前最強的洲際飛彈,但外界對這種重型洲際飛彈一直知之甚少,預計它將
RT-2PM2彈道飛彈一起構成俄陸基核打擊力量的中堅。。
RS-24彈道飛彈威懾力強大,但產能卻很低。2010年起俄羅斯經濟強勁復甦,年逾500億美元的軍費投入為俄軍現代化改革助力。軍費大蛋糕中,武器裝備投入板塊的重要部分又流向俄軍核力量建設。而在核力量體系里,海基投入為重,4艘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密集下水入役,布拉瓦潛射彈道飛彈項目堅定破阻前行。龐大的海基核力量建設使陸基、空基核力量難以比擬,俄陸基核武項目只能憑藉雄厚基礎和有限財力維持。
沃特金斯基廠當前已逐步停止
RT-2PM2彈道飛彈的生產,其主要精力轉移至製造亞爾斯與布拉瓦飛彈。俄媒披露,沃特金斯基廠連每年生產7枚飛彈都無法保證RS-24亞爾斯飛彈的生產數量。今後相當長時期內,俄軍重點建設核力量的軍事政策難以改變,核體系投入以海基為重的財政政策亦難改變。因此,性能先進可靠性高的RS-24“亞爾斯”前景難料。